在供需两侧推动下,中国轻食代餐市场不断壮大。资本的青睐、传统食品商家的入局、新锐品牌的顺势而起、年轻人的追捧,推动轻食代餐市场蓬勃发展。
轻食代餐市场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伪风口?行业发展如何?想要入局的食品企业或品牌商家如何脱颖而出?本期,【塔望食业洞察】从轻食代餐市场发展背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未来发展趋势及思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供行业或相关人士参考。
一.轻食代餐市场发展背景
轻食代餐行业PEST分析:宏观环境推进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政策(Political):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群众健康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健康中国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经济(Economic):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需求已从单一的医院医疗延伸至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中,发展健康产业已成为国际共识,对健康的高需求和高关注度势必倒逼食品行业优先进行健康化重塑和升级。
社会(Social):疫情之下健康意识加速觉醒。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平均水平为 9.6 分(满分10分),93%的消费者认为“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事。随后是“幸福家庭”和“心理健康”,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已远超“拥有财富”和“满意的工作”。
技术(Technological):科技进步激发食品行业健康变革浪潮。一方面,借助医疗和营养科学可以加深对饮食营养与人体代谢关系的理解,从而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饮食营养搭配,使得个性化营养和健康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率,提高了健康饮食的覆盖程度。
疫情之下,全民健康意识显著提高,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食品的消费比例上升,大健康产业迅速升温。其中,天然、低脂低盐、富含纤维食物的轻食代餐迎来站在风口上的机会。对便捷饮食与健康营养的双重诉求,推动轻食代餐市场蓬勃发展。
轻食代餐,又名替餐、代餐食品,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些其它食物取代部分或全部的正餐。
它最早来源于欧洲,指的是操作简单、快速上桌、分量不大的果腹食物。之后演变成为了一种健康主义的生活态度:即吃低脂、低热量、少糖少盐,富含高纤维和营养食物,拒绝给身体带来负担。
代餐市场分类:
日常代餐,即替代正餐/便捷/饱腹:谷物、麦片、饼干、零食...
功能代餐,即减肥/塑身等:代餐奶昔、断糖食品...
二.中国轻食代餐消费研究
从增长迅速的食品细分市场新品类,到资本追逐的健康饮食新赛道,再到明星网红带货,以控卡、营养、方便、省心、科学等为标签的轻食代餐食品正迅速成为当代青年美味与健康需求的平衡点。想吃又想瘦的年轻人,催生了千亿级的轻食代餐市场!
1. 轻食代餐消费日常化,消费需求与场景不断拓宽,覆盖更多健康饮食。
轻食代餐消费逐步日常化,消费群体从单纯想要减重和保持体重的人群,逐步扩大为追求健康、高效生活的年轻群体,覆盖了健身人群、减重人群、加班族以及日常保健人群等多种消费人群及健康饮食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