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水体保护区无人值守垂钓智能预警,基于YOLOv9【yolov9/t/s/m/c/e】+GELAN【gelan/t/s/m/c/e】系列参数模型开发构建水体保护场景下无人值守垂钓智能检测预警系统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由水、气、森林、土壤等多要素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这一平衡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环境监管治理,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以往的环境监管治理中,针对大气的工作相对较多,这主要源于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更为显著。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对水体生态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以及水体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针对水体生态的监管治理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一方面,我们要管水治水,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水体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指定的水体区域或者一些保护区,我们需要严格禁止人员进行垂钓等活动,以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然而,传统的依靠地方巡查员进行监管的方式,往往受限于气象、天气、人力资源等问题,无法做到长时间稳定高效的执勤。这种情况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探索接入AI智能化技术来提升效率。在水体保护区禁止垂钓的场景中,智能化技术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助于区域内安装部署好的摄像头来采集构建高质量的数据集。这些摄像头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监控水体保护区的情况,捕捉到任何可能的垂钓行为。通过先进的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开发出智能化的无人值守垂钓预警模型。这一预警模型能够全天候动态智能监测画面区域,对于发现的垂钓行为,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到管理指挥部平台。这样,管理部门就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安排调度专有巡查人员进行精准执法处理。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无效的巡查次数,还能够及时精准地预警问题,有效防止了垂钓行为对水体生态的破坏。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无疑为水体保护区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还减轻了巡查人员的工作负担。他们不再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地进行巡查,而是可以在接到预警信息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执法处理。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执法的精准性。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构想设计,想要从实验的角度开发实践水体保护区无人值守场景下的智能化检测识别分析系统,在前面系列博文中,我们已经进行了相关的开发实践,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移步阅读即可:

《AI助力水体保护区无人值守垂钓智能预警,基于YOLOv3全系列【yolov3tiny/yolov3/yolov3spp】参数模型开发构建水体保护区场景下无人值守垂钓智能检测预警系统》

《AI助力水体保护区无人值守垂钓智能预警,基于YOLOv5全系列【n/s/m/l/x】参数模型开发构建水体保护区场景下无人值守垂钓智能检测预警系统》

《AI助力水体保护区无人值守垂钓智能预警,基于YOLOv7全系列【tiny/l/x】参数模型开发构建水体保护区场景下无人值守垂钓智能检测预警系统》

《AI助力水体保护区无人值守垂钓智能预警,基于YOLOv8全系列【n/s/m/l/x】参数模型开发构建水体保护区场景下无人值守垂钓智能检测预警系统》

本文主要是想要基于YOLOv9全系列的参数模型来开发构建对应的检测系统,首先看下实例效果:

关于YOLOv9的论文相关的介绍可以看这里:

《太卷了,目标检测新成员——YOLOv9: Learning What You Want to LearnUsing Programmable Gradient Information他来了》

如果想要基于YOLOv9从零开始开发构建自己的个性化目标检测系统,可以参照这里:

《基于YOLO家族最新模型YOLOv9开发构建自己的个性化目标检测系统从零构建模型完整训练、推理计算超详细教程【以自建数据酸枣病虫害检测为例】》

YOLOv9的作者人为很多模型设计过程中现有的方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当输入数据经过逐层特征提取和空间变换时,会丢失大量信息。目前,可以缓解这一现象的主要方法为:(1)可逆架构的使用:使用重复输入数据并以显式方式保持输入数据的信息;(2)掩码建模的使用:利用重构损失并采用隐式方式来最大化提取的特征并保留输入信息;以及(3)深监督概念的引入:使用未丢失太多重要信息的浅层特征预先建立从特征到目标的映射,以确保重要信息能够传递到更深的层次。然而,上述方法在训练过程和推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缺点。例如,可逆架构需要额外的层来组合重复馈送的输入数据,这将显著增加推理成本。此外,由于输入数据层到输出层不能有太深的路径,这种限制将使得在训练过程中对高阶语义信息的建模变得困难。至于掩码建模,其重构损失有时会与目标损失冲突。此外,大多数掩码机制还会与数据产生不正确的关联。对于深监督机制,它将产生误差积累,如果浅监督在训练过程中丢失信息,那么后续层将无法检索到所需的信息。上述现象在困难任务和小模型上将更为显著。所以作者深入研究数据通过深度网络传输时数据丢失的重要问题,即信息瓶颈和可逆函数进而提出了可编程梯度信息(PGI)以应对深度网络实现多个目标所需的各种变化。PGI可以为目标任务提供完整的输入信息来计算目标函数,从而获得可靠的梯度信息来更新网络权重。此外,还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梯度路径规划的轻量级网络架构——广义高效层聚合网络(GELAN)。GELAN的架构证实了PGI在轻量级模型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YOLOv9贡献总结如下:
1.我们从可逆函数的角度对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这个过程成功地解释了许多过去难以解释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设计了PGI和辅助可逆分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我们设计的PGI解决了深度监控只能用于极深度神经网络架构的问题,从而使新的轻量级架构能够真正应用于日常生活。
3.我们设计的GELAN仅使用传统卷积,比基于最先进技术的深度卷积设计实现了更高的参数使用率,同时显示出轻、快、准确的巨大优势。
4.将所提出的PGI和GELAN相结合,YOLOv9在MS COCO数据集上的目标检测性能在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现有的实时目标检测器。

这里我们一共应用开发了十二款模型,分别是GELAN系列的:gelan、gelan-t、gelan-s、gelan-m、gelan-c、gelan-e和YOLOv9系列的:yolov9、yolov9-t、yolov9-s、yolov9-m、yolov9-c、yolov9-e,这里就不再一一给出来所有模型的模型文件了,仅以gelan和yolov9为例。

【gelan】

# YOLOv9
 
# parameters
nc: 2   # number of classes
depth_multiple: 1.0  # model depth multiple
width_multiple: 1.0  # layer channel multiple
#activation: nn.LeakyReLU(0.1)
#activation: nn.ReLU()
 
# anchors
anchors: 3
 
# gelan backbone
backbone:
  [
   # conv down
   [-1, 1, Conv, [64, 3, 2]],  # 0-P1/2
   # conv down
   [-1, 1, Conv, [128, 3, 2]],  # 1-P2/4
   # elan-1 block
   [-1, 1, RepNCSPELAN4, [256, 128, 64, 1]],  # 2
   # avg-conv down
   [-1, 1, Conv, [256, 3, 2]],  # 3-P3/8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256, 128, 1]],  # 4
   # avg-conv down
   [-1, 1, Conv, [512, 3, 2]],  # 5-P4/16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6
   # avg-conv down
   [-1, 1, Conv, [512, 3, 2]],  # 7-P5/32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8
  ]
 
# gelan head
head:
  [
   # elan-spp block
   [-1, 1, SPPELAN, [512, 256]],  # 9
   # up-concat merge
   [-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
   [[-1, 6],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12
   # up-concat merge
   [-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
   [[-1, 4],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256, 256, 128, 1]],  # 15 (P3/8-small)
   # avg-conv-down merge
   [-1, 1, Conv, [256, 3, 2]],
   [[-1, 12], 1, Concat, [1]],  # cat head P4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18 (P4/16-medium)
   # avg-conv-down merge
   [-1, 1, Conv, [512, 3, 2]],
   [[-1, 9], 1, Concat, [1]],  # cat head P5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21 (P5/32-large)
   # detect
   [[15, 18, 21], 1, DDetect, [nc]],  # Detect(P3, P4, P5)
  ]

【yolov9】

# YOLOv9
 
# parameters
nc: 2   # number of classes
depth_multiple: 1.0  # model depth multiple
width_multiple: 1.0  # layer channel multiple
#activation: nn.LeakyReLU(0.1)
#activation: nn.ReLU()
 
# anchors
anchors: 3
 
# YOLOv9 backbone
backbone:
  [
   [-1, 1, Silence, []],  
   # conv down
   [-1, 1, Conv, [64, 3, 2]],  # 1-P1/2
   # conv down
   [-1, 1, Conv, [128, 3, 2]],  # 2-P2/4
   # elan-1 block
   [-1, 1, RepNCSPELAN4, [256, 128, 64, 1]],  # 3
   # conv down
   [-1, 1, Conv, [256, 3, 2]],  # 4-P3/8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256, 128, 1]],  # 5
   # conv down
   [-1, 1, Conv, [512, 3, 2]],  # 6-P4/16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7
   # conv down
   [-1, 1, Conv, [512, 3, 2]],  # 8-P5/32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9
  ]
 
# YOLOv9 head
head:
  [
   # elan-spp block
   [-1, 1, SPPELAN, [512, 256]],  # 10
   # up-concat merge
   [-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
   [[-1, 7],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13
   # up-concat merge
   [-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
   [[-1, 5],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256, 256, 128, 1]],  # 16 (P3/8-small)
   # conv-down merge
   [-1, 1, Conv, [256, 3, 2]],
   [[-1, 13], 1, Concat, [1]],  # cat head P4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19 (P4/16-medium)
   # conv-down merge
   [-1, 1, Conv, [512, 3, 2]],
   [[-1, 10], 1, Concat, [1]],  # cat head P5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22 (P5/32-large)
   # routing
   [5, 1, CBLinear, [[256]]], # 23
   [7, 1, CBLinear, [[256, 512]]], # 24
   [9, 1, CBLinear, [[256, 512, 512]]], # 25
   # conv down
   [0, 1, Conv, [64, 3, 2]],  # 26-P1/2
   # conv down
   [-1, 1, Conv, [128, 3, 2]],  # 27-P2/4
   # elan-1 block
   [-1, 1, RepNCSPELAN4, [256, 128, 64, 1]],  # 28
   # conv down fuse
   [-1, 1, Conv, [256, 3, 2]],  # 29-P3/8
   [[23, 24, 25, -1], 1, CBFuse, [[0, 0, 0]]], # 30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256, 128, 1]],  # 31
   # conv down fuse
   [-1, 1, Conv, [512, 3, 2]],  # 32-P4/16
   [[24, 25, -1], 1, CBFuse, [[1, 1]]], # 33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34
   # conv down fuse
   [-1, 1, Conv, [512, 3, 2]],  # 35-P5/32
   [[25, -1], 1, CBFuse, [[2]]], # 36
   # elan-2 block
   [-1, 1, RepNCSPELAN4, [512, 512, 256, 1]],  # 37
   # detect
   [[31, 34, 37, 16, 19, 22], 1, DualDDetect, [nc]],  # DualDDetect(A3, A4, A5, P3, P4, P5)
  ]

这里我们主要开发实践了两组实验:

1、YOLOv9全系列参数模型的对比实验

2、YOLOv9全系列+Gelan全系列模型的对比实验

之所以这样对比,是因为本身YOLOv9就等价于Gelan+PGI,理论上来说专门提出来的PGI技术肯定是对原有模型有提升作用的,简单来理解就是YOLOv9全系列理论上应该是你开发项目的首选。

实验阶段我们保持了相同的参数设置,等待长时期的训练过程结束之后我们来对以上YOLOv9全系列六款不同参数量级的模型进行纵向的对比分析,如下:

【Precision曲线】
精确率曲线(Precision Curve)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之间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表现。
精确率(Precision)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召回率(Recall)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实际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
绘制精确率曲线的步骤如下:
使用不同的阈值将预测概率转换为二进制类别标签。通常,当预测概率大于阈值时,样本被分类为正例,否则分类为负例。
对于每个阈值,计算相应的精确率和召回率。
将每个阈值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绘制在同一个图表上,形成精确率曲线。
根据精确率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可以选择适当的阈值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通过观察精确率曲线,我们可以根据需求确定最佳的阈值,以平衡精确率和召回率。较高的精确率意味着较少的误报,而较高的召回率则表示较少的漏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成本权衡,可以在曲线上选择合适的操作点或阈值。
精确率曲线通常与召回率曲线(Recall Curve)一起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分类器性能分析,并帮助评估和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

【Recall曲线】
召回率曲线(Recall Curve)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召回率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召回率和对应的精确率之间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表现。
召回率(Recall)是指被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占所有实际为正例的样本数的比例。召回率也被称为灵敏度(Sensitivity)或真正例率(True Positive Rate)。
绘制召回率曲线的步骤如下:
使用不同的阈值将预测概率转换为二进制类别标签。通常,当预测概率大于阈值时,样本被分类为正例,否则分类为负例。
对于每个阈值,计算相应的召回率和对应的精确率。
将每个阈值下的召回率和精确率绘制在同一个图表上,形成召回率曲线。
根据召回率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可以选择适当的阈值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通过观察召回率曲线,我们可以根据需求确定最佳的阈值,以平衡召回率和精确率。较高的召回率表示较少的漏报,而较高的精确率意味着较少的误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成本权衡,可以在曲线上选择合适的操作点或阈值。
召回率曲线通常与精确率曲线(Precision Curve)一起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分类器性能分析,并帮助评估和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

【loss】

Loss曲线反映了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损失函数值随迭代次数(或训练轮数)的变化情况。损失函数是用来估量模型的预测值f(x)与真实值y的不一致程度的函数,其值越小,表明模型预测能力越强,性能越好。

【mAP0.5】
mAP0.5,也被称为mAP@0.5或AP50,指的是当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阈值为0.5时的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IoU是一个用于衡量预测边界框与真实边界框之间重叠程度的指标,其值范围在0到1之间。当IoU值为0.5时,意味着预测框与真实框至少有50%的重叠部分。
在计算mAP0.5时,首先会为每个类别计算所有图片的AP(Average Precision),然后将所有类别的AP值求平均,得到mAP0.5。AP是Precision-Recall Curve曲线下面的面积,这个面积越大,说明AP的值越大,类别的检测精度就越高。
mAP0.5主要关注模型在IoU阈值为0.5时的性能,当mAP0.5的值很高时,说明算法能够准确检测到物体的位置,并且将其与真实标注框的IoU值超过了阈值0.5。

【mAP0.5:0.95】
mAP0.5:0.95,也被称为mAP@[0.5:0.95]或AP@[0.5:0.95],表示在IoU阈值从0.5到0.95变化时,取各个阈值对应的mAP的平均值。具体来说,它会在IoU阈值从0.5开始,以0.05为步长,逐步增加到0.95,并在每个阈值下计算mAP,然后将这些mAP值求平均。
这个指标考虑了多个IoU阈值下的平均精度,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模型性能。当mAP0.5:0.95的值很高时,说明算法在不同阈值下的检测结果均非常准确,覆盖面广,可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
对于一些需求比较高的场合,比如安全监控等领域,需要保证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这时mAP0.5:0.95可能更适合作为模型的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mAP0.5和mAP0.5:0.95都是用于评估目标检测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但它们的关注点有所不同。mAP0.5主要关注模型在IoU阈值为0.5时的性能,而mAP0.5:0.95则考虑了多个IoU阈值下的平均精度,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模型性能。

【F1值曲线】
F1值曲线是一种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在不同阈值下的性能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1分数的关系图来帮助我们理解模型的整体性能。
F1分数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它综合考虑了两者的性能指标。F1值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在不同精确率和召回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选择最佳的阈值。
绘制F1值曲线的步骤如下:
使用不同的阈值将预测概率转换为二进制类别标签。通常,当预测概率大于阈值时,样本被分类为正例,否则分类为负例。
对于每个阈值,计算相应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
将每个阈值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绘制在同一个图表上,形成F1值曲线。
根据F1值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可以选择适当的阈值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F1值曲线通常与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一起使用,以帮助评估和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它们提供了更全面的分类器性能分析,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模型和阈值设置。

完成第一组实验也就是YOLOv9全系列参数模型的对比分析可视化之后,接下来我们按照同样的参数配置完成Gelan全系列参数模型的开发训练,之后采用上述相同的方式来进行十二款模型的对比可视化,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直接来看效果。

【F1值曲线】

【loss曲线】

【mAP0.5曲线】

【mAP0.5:0.95曲线】

【Precision曲线】

【Recall曲线】

综合全系列十二款不同参数量级模型的开发实验对比结果来看:十二款不同参数量级的模型效果上没有非常大的差距,最终都达到了较为相近的效果,综合参数量来考虑,这里我们考虑使用yolov9-s来作为线上推理模型。

接下来看下yolov9-s模型的详细情况。

【离线推理实例】

【热力图实例】

【混淆矩阵】

【F1值曲线】

【Precision曲线】

【PR曲线】

【Recall曲线】

【训练可视化】

除了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之外,还需要加强科研投入,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水体生态保护措施。如:研究如何更好地治理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探索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维护水体生态的平衡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只是水体保护区管理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违反规定进行垂钓等行为的人员,我们应该依法进行处罚,以儆效尤。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化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先进科技相结合,共同为水体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支持。如: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与地面摄像头形成立体监控网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水体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水体保护区的智能化管理等。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水体保护区禁止垂钓的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保护水体生态的平衡和多样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科研投入等多方面的工作,共同为保护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努力。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化技术在水体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智能化技术的助力下,我们的水体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创新技术和理念能够应用到环境保护领域中来,共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

  • 28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ogether_CZ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