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Type-C 连接器生态系统随着现代平台和设备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USB Type-C 连接器生态系统可满足现代平台和设备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符合更小、更薄且更轻便的外形设计趋势。此外,针对 Type-C 连接器修改 USB PD 有助于满足高耗电应用的需求。
简介
您可能听说过 USB Type-C 的可逆电缆。不过,当您考虑特定系统的要求时,您可能不确定哪些是“必须满足”,而哪些仅仅是“最好满足”。在本白皮书中,我们将介绍最基本的 USBType-C 应用,然后进一步介绍功能完备的 USB Type-C 和USB PD 应用。首先,我们回顾一下 USB 数据从 USB 1.0 开始一直到 USB
3.1 第 2 代的演变进程。
表 1 列出了每个 USB 数据传输相关规范的最大传输速率。USB 1.x 标准是最早版本,支持 1.5Mbps(低速)和12Mbps(全速),后来发展的 USB 3.1 第 2 代标准支持10Gbps(超高速+)。
规范 | 数据速率名称 | 最大传输速率 |
---|---|---|
USB 1.0 和 USB1.1 | 低速 | 1.5Mbps |
全速 | 12Mbps | |
USB 2.0 | 高速 | 480Mbps |
USB 3.0 | 超高速 | 5Gbps |
USB 3.1 | 超高速+ | 10Gbps |
表 1.USB 规范以及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
表 2 显示了 USB 功率从 USB 2.0 开始一直到 USB PD 3.0 的演变过程。总体趋势是随着平台和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最大功率不断增加。在不使用 USB PD 的情况下,仅通过 USBType-C 最高可以支持 5V 电压(电流为 3A,功率为 15W)。不过,在使用 USB PD 时,在 USB Type-C 生态系统中最高可以支持 20V 电压(电流为 5A,功率为 100W)。
规范 | 最大值电压 | 最大值电流 | 最大值功率 |
---|---|---|---|
USB 2.0 | 5V | 500mA | 2.5W |
USB 3.0 和 USB3.1 | 5V | 900mA | 4.5W |
USB BC 1.2 | 5V | 1.5A | 7.5W |
USB Type-C 1.2 | 5V | 3A | 15W |
USB PD 3.0 | 20V | 5A | 100W |
表 2.USB 规范以及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
数据和电源角色
USB 连接中有三种类型的数据流:
下行端口 (DFP)
向下游发送数据;它通常是设备所连接的主机或集线器上的端口。DFP 将为 VBUS 供电(主机与设备之间的电源路径),还可以为 VCONN 供电(为电子标记的电缆供电)。包含 DFP 的典型应用是集线站。
上行端口 (UFP)
连接到主机或集线器的 DFP,接收设备或集线器上的数据。这类端口通常从 VBUS 中取电。包含 UFP的典型应用是显示监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