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谈科学

1f36711602a3652dd41dad02e520dc49.jpeg

——节选自木心作品集

我好艺术,曾轻视科学,但后来想到现代文明、文化,科学、艺术各为一翅,不能缺一,所以花了十多年功夫补天文、物理科学等事。

感谢前辈的愚蠢给我留下许多处女地。

前人的愚蠢,是后人的聪明。

——《文学回忆录·第六十三讲》

936b14305d6f8fa08baa733e51f7e194.jpeg

诺瓦利斯(Novalis,1772年5月2日—1801年3月25日),德国浪漫主义诗人。

1

想起了诺瓦利斯

命运,是非物质的,科学无法研究。

奇怪的是,科学家都这么安心探寻事物的规律,不关心事物的原因。

爱因斯坦,点到上帝为止,在哲学上,他是票友。

科学家大都没有形而上思想。

到现在,问到目的,想不下去,许多西方科学家自杀。

——《文学回忆录·第七十五讲》

每星期举行家庭音乐会,玻尔兹曼自奏钢琴,这位奥地利的大物理学家,性情幽默,风仪安详,倾心于科学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哲理之美,家室和乐,名声显赫,一九○六年,夏日,独自潜入森林,自杀。

德国科学家德鲁特也是一九○六年自杀,四十三岁。

“在今天,许多人提出与昨天他说过的话截然相反的主张,这样的时期,真理已无准则,科学不知为何物,我悔恨没有在前五年就死去。”(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

用自己的手,摧毁自己信仰过的精神殿堂,再建立一个全然陌生的窝,对于艺术家,也许以为得计,对于科学家,痛心、棘手,要殉道而无道可殉,他们的死,不是超脱而是毁灭。

普朗克对自己的发现(基本作用量子),一直疑惑不定,想使这个作用量子纳入经典理论中去,徒劳无益地努力了好几年,同侪皆为之太息。

伦琴亦为他所发现的X射线而深深苦恼,往昔的均衡恬静的心情,一去不返。

荷兰理论物理学家埃伦菲斯特死,爱因斯坦悼言:

“最近几年,他的内心冲突恶化了,那是由于理论物理学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发展,一个人,要研究并且讲述那些心里不能完全接受的东西,总是太艰难的事,对于秉性耿直的人,明确性就意味着一切的人,这更是双倍的惨苦,正是这一点使他厌世,自杀。”

想起诺瓦利斯,十八世纪德国的Novalis,柔发稀疏,玻璃花如的面容,不满三十岁就离开尘世,初次见到他的画像,就觉得以后会想起他,那种引人怜惜的脆弱,是否锋锐的灵智必定要有如此头颤然欲碎的形相呢,他曾说:

“哲学原就是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科学,更是一种大乡愁的剧烈冲动。

——《素履之往·与尔靡之》

b628e76f9cbb82140df5ade28e1e3124.jpeg

玻尔兹曼(1844年2月20日—1906年9月5日),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

2

人性中的最大可能

宗教为什么流行几千年?哲学为什么吸引人一生苦苦思想?科学为什么被人群起研究?因为人认为有进天堂的可能(信仰宗教),认为有得到真理的可能(研究哲学),认为有认识世界的可能(从事科学)——进天堂了吗?得到真理了吗?认识世界了吗?

没有,还在进行中。

因此,世界很热闹,很有希望。

《地粮》中,纪德忽然说:“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这是一个好公式,我来推荐给你。”

五十年来,我的体会: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是艺术。

宗教、哲学、科学,可能,而“不能”。

艺术,总是看到“可能”,接下来是“能”,真的能。写下来:

宗教、哲学、科学,可能而不能。

艺术,可能,能。

你要解释这个世界,要下苦功。

要记住这些话,记不确,原意要记住。

这道理,是物理学家、科学家发现的——许多物理学家下了结论,科学家找不到证据,研究不下去了,有人为此自杀。

人类在科学上碰了壁,回不去了。

海德格尔他们,研究过科学,后来走到神学去。

乡愿。

上帝没有了,也想回去,我说这是乡愿。

我们处于这样的境地:科学可以解释的世界,不存在;而新的世界,科学解释不了。

这些事,我们今天可以畅谈。

我在散文中只能点点滴滴谈,不建立体系,不掉进陷阱,不去上这个当。

这种常识,要具备。

宇宙无所谓荒谬。

人在里面,觉得荒谬。

科学家,以身殉道,是真正的绝望。

文学家的绝望,是假绝望。

有人讽刺过叔本华,说他写悲观哲学,自己活得很好。

不必去揭穿荒诞,只要把荒诞弄得好受一点。

比如,十字路口容易发生车祸,要设置红绿灯。

安全呢,还是不安全,但总比乱开车好——就是这个意思。

——《文学回忆录·第七十八讲》

f4c62a524208170ece169568f8cec8d5.jpeg

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

3

文明与文化

到底何谓文明?

爱因斯坦写给五千年后的信里,大意是说:

二十世纪除了交通、通讯发达,余无可告美,希望以后的人类以我们的状况为耻辱,而能免于这种耻辱。

——《文学回忆录·第五十四讲》

科学弄到现在,有高倍望远镜观察宇宙,或是人类智能最高的时候,天才却不降生,思想家也不降生。

——《文学回忆录·第二十八讲》

文艺复兴的可爱,是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后现代其实也可以文艺复兴。

我们发现了宇宙,又发现了基本粒子。

这两大发现,应能产生新的文艺复兴。

但科学跑得太快,人文跟不上。

这悲剧,是忘记了古代的人文传统,而且抛弃了。

现代的知识爆炸,炸死了人性。

故尼采当时就责怪启蒙运动,理性扼杀了人性。

——《文学回忆录·第三十一讲》

反文明,则早在反了。

所有现代文明,只是新技术,新技术不产生任何真的文化艺术。

科学技术的革新,不是精神文明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概念,文明,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我觉得,文明、文化是一个含义,文明不能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高明,不等于文明高明。

从前用刀杀人,现在用枪杀人,文明吗?更野蛮。

文明,应该是指精神道德的高度。

文化,应该是指心灵智慧的创造。

现象上看,科学技术的方便,非常文明似的。

家用电器在中国成了人生奋斗目标,可是经济起飞不等于文化起飞。

倒是相反,经济起飞,价值观颠倒了,大家唯利是图。

——《文学回忆录·第五十四讲》

5bd332d884069eb8bc8d33d789c93215.jpeg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犹太裔物理学家、科学家。

4

他们的唯美

爱因斯坦书房墙上,一直挂着尼采的肖像——一个物理学家,家里挂着悲观主义者的肖像,心明眼亮。

——《文学回忆录·第六十二讲》

哲学根本就是一个亵渎神明的事。

对于我,哲学的起点终点是:一颗星球要来撞地球。

那么,有神论无神论算什么?

我们现在所处的空间时间,凭我们对天文宇宙的知识,人和宇宙是不成比例的。

太空中那么多黑洞,还有比太阳多五千亿热度、十万八万倍的星体——这些,耶和华管得了吗?

所以爱因斯坦说:有人形的上帝我是不相信的。

科学知识足够埋葬神学,接下来还要结束哲学——不过话说回来,海德格尔是不可轻视的,他下的功夫极大极大。

——《文学回忆录·第七十讲》

爱因斯坦被自然界的数学体系的简洁优雅吸引住了。

玻恩认为广义相对论是哲学领悟、物理直觉、数学技巧精彩合成的—件瑰玮艺术品。

彭加勒的研究自然,纯粹是从中取乐,如果自然不妩媚,就不值得劳神苦思。

狄拉克一再声称,方程式中所具有的魅力,远比它符合实验更为迷人。

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常人对自然美的兴趣是间接兴趣(假托、移情、想入非非),唯有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者,才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素履之往·与尔靡之》

473f8919e702b5b14512736dad2add2f.jpeg

伦琴(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

5

泛神论二解

宗教把绝对的生活归于神。

古代人信神,就活得心安理得,觉得有了绝对真实,相信人死了就是回到上帝那里去——所以古代的生活很好哎!

后来,是哲学、科学,拆了宗教的台,哲学成了控告宗教的原告,科学在旁边做证人。

艺术,做了无神论的最高榜样,不仅否认神,还取代了神,不仅取消了神的诺言,还自己创造诺言,立即在现世兑现。

——《文学回忆录·第八十一讲》

一解,已由叔本华道明——泛神论是客客气气的无神论。

二解,企图协调神与人的比例关系,一切都指归神,当然就“神与人同在”了。可是神解体之后,渗入无限小,扩向无限大,更与人不成比例。

莱布尼茨、牛顿是茫然而权且安于此失度的比例之中吗?斯宾诺莎是否隐隐感到事情有些不妙。

后来,泛神的观念愈泛愈远,爱因斯坦、普朗克、康托尔、法拉第、爱丁顿、康普顿,都泛得不考虑比例,只有那几位自杀的科学家俦里,可能有知此“比例失度”的伤心人在,既作不了有神论,又作不了无神论,一死,了之。

什么时期的神与人的比例关系最协调合度呢?

古希腊,古希腊人的比例观念最强,最高明,表现在雕像上、建筑上、神话上。

——《素履之往·与尔靡之》

049c5cae7f9b26c6ea467d077974fe20.jpeg

洛伦兹(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

6

与宇宙对话

人对宇宙 无态度可取无情操可言

宇宙无人文 奈何以人文释之

矿物是宇宙语言 植物是人间语言

——俳句

爽爽快快说一遍: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老子、庄子、尼采、释迦牟尼,都从这样顺序而思考的。

唯物辩证法号称无所畏惧、积极乐观。

如果全世界科学家一致预测有一颗星球,半年内将与地球相撞,两球同归于尽,请问唯物主义者们,站得住脚吗?

——《文学回忆录·第十四讲》

无论什么人物都得有个基本的哲学态度,一个以宇宙为对象的思考基础。

以此视所有古往今来的大人物,概莫能外。

非自宇宙观开始、以宇宙观结束的大人物,我还没见过。

否则,都是小人物。

———《文学回忆录·第十三讲》

而人类始终只能独白。

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三个哈姆雷特在一个戏台上同时独白。

宇宙是不与人对话的。

科学家能做的是对“存在”的解析,是不具“创造”性的。

四种“力”的发现,发现而已,“基本粒子”,定名错了,应改称为“非基本的基本粒子”。

循微观世界的高速现象而探索,似乎有望触及宇宙本体了,危机是物质会消失,即是物质会转入人类无法观察的另一度时空架构中去,此架构目前无以为词,有人姑且叫它“观念”。

不少分外敏感的科学哈姆雷特已经担心自己将落入虚无缥缈之境了。

当理性到了既不够用又用不上的境界时,认输是不甘心的。

所以我有点同情爱因斯坦,不愿说他前半生有巨勋而后半生白费心机。

哲学家,为“宇宙本体”这个谜吸引的人,一类是“宇宙拟人化”,原理同于“造神派”,谱系属于“泛神论”,最终表现是自制谜底加在“宇宙之谜”之上。

另一类是把科学家的发现归纳起来,成了“科学的科学”,是“必然无神论”,最终表现是揭示了“宇宙是没有谜底的谜”——两者都不应用“唯心”“唯物”去分别。

都以为哲学家是冷静的、无私的,其实在罗列论点、结构体系时,各自表呈了“愿望”,黑格尔是用他的逻辑学一步步推得“总念”的吗?他是先有了“总念”,才铺陈出一套逻辑来的。所以就乏味。

当哲学家仅仅在那里表呈“愿望”时,我看到的是人的不同的性格,那么,各派理论集成的哲学大纲哲学史,岂非是哲学家性格一览表。

所以很好玩。

海涅称伊甸园中的那条蛇为“无脚的女黑格尔”。

艺术家天真可怜,没有仪器没有方程式没有三段论没有大小逻辑,仰对星空,一个说:“伟大的母亲哟,请你接受我这破碎的心!”

另一个说:“在那众星之上,必有一位慈父。”

宇宙观念成了家庭观念了。

年轻的艺术家是不谈宇宙的,要到垂垂老矣,独坐莱茵河畔的夕阳光里,知道“有情”落在“无情”中了,惆怅、悲凉、柔肠百转,百转而寸断,寸断而和光同尘。

每次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至第三乐章,总觉得他在向宇宙诉情,在苦劝宇宙不要那样冷酷——我以为宇宙对不起贝多芬,宇宙应该惭愧。

三个哈姆雷特的独白,第一个咬字清晰,第二个条理分明,第三个声调优美。

宇宙不应不答,大有外,小有内,众星系旋转运行,宛如一堆无人游戏的玩具。

人类还是克制不住地要去和宇宙对话,想用手指嘴唇触及宇宙本体,因为“生命”是由“好奇心”“求知欲”“审美力”掺和蛋白质之类而构成的。

我所引以为慰、引以为希望的是:科学哲学艺术三者的边缘关系将从不自觉转为自觉。

古代的文化是综合的,后来渐渐分解越分越细——可能会出现新的综合,那就又要号称“黄金时代”了,三个哈姆雷特坐下来谈谈吧。

喝点酒是可以的。

——《鱼丽之宴·海峡传声》

5e0910cfdf58afa2b7c9e3ac832dace3.jpeg

庞加莱(1854年4月29日—1912年7月17日),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7

艺术家是浪子

哲学是什么?哲学家的遁词无非和科学家的结论一样:

科学家说,宇宙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

那么,哲学家的选择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但哲学家不讲后面这句话。

康德的二律背反,实际上已经讲出了真理是不存在的。

康德是客客气气的无真理论,我是不客气的无真理论。

但说出去,要围攻的。

围攻不怕,但无聊。

——《文学回忆录·第七十一讲》

宗教是什么?就因为宇宙无目的,方法论无目的,也是架空。

宗教是想在无目的的宇宙中,虚构一目的。

此即宗教。

哲学家是怀疑者、追求者。

科学家解释,分析,过程中有所怀疑者,则兼具哲学家气质了。

或曰,这样的科学家是有宗教信仰的,为宗教服务的。

西方大科学家不满于老是追求科学,总想进入哲学、宗教,进进退退,很有趣。

艺术家可以做哲学家、宗教家、科学家不能做的事。

艺术家是浪子。

宗教太沉闷,科学太枯燥,艺术家是水淋淋的浪子。

他自设目的,自成方法。

以宗教设计目的,借哲学架构方法。

然而这不是浪子回头,而是先有家,住腻了,浪出来,带足哲学、宗教的家产,浪出来。

不能太早做浪子,要在宗教、哲学里泡一泡。

——《文学回忆录·第九讲》

中国从前讲琴棋书画要通,今天失传了,倒霉了。

现在的中国科学家,你问他音乐,他以不懂为乐。

我们在西方,要通气些,他们的人文教养正常。

——《文学回忆录·第二十九讲》

0f266fc891b8b08f4309dd9a7ff01dba.jpeg

狄拉克(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

8

生命是宇宙意志的忤逆

我以为宇宙的构成,是个记忆性的构成。

或者说,宇宙的结构,类似人脑的记忆的结构。

我不说宇宙是记忆的,也不说人的记忆是宇宙。

哪一说高明?

——《文学回忆录·第五十四讲》

科学的探索,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从微观世界的慢速现象进入微观世界的高速现象。

我们对宇宙、对生命,知道得多些了——这,理应是一个供人思想的雄猛精进的伟大时代,但没有迈迹的思想家,没有观念世界的航程上的甲必丹(Captain),只多冶荡众生的术语名词的江湖杂耍,唯海德格尔循哲学之回旋而皈依文学,隐居黑森林,好像是一种白茫茫的忏悔,然而哲学家要做诗人,比骆驼穿针孔还难,“人类诗意地活在地球上吗”,人类正在把地球上的诗意摧毁殆尽。

——《鱼丽之宴·私人曙光》

生命的现象是非宇宙性的。

生命是宇宙意志的忤逆。

释家觉察了这一道理,想把生命的意志归于宇宙的意志。

释家的始祖对生命与宇宙的致命对立,有着特殊的敏感(一切苦)。

经过缜密的不惮繁琐的考察甄别,获悉此生命的意志确是对宇宙意志的全然叛离——释家用了最柔润又最酷烈的方法来诱绝生命,小乘是一个人的悄然熄灭,大乘是整体人的悄然熄灭,轮回学说的终极是要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统统熄灭,范畴之广,用心之彻底,值得现代人深思其何以一至于此。

在科学上可用实证来昭彰今是昨非,历指前人的谬误。

在哲学上对古代的思想家未可悉数等闲视之。

思想杠杆所需的支力点,古代是这么一点,现代仍旧是这么一点(缩在木桶中,躺在席梦思上,就是这个哲学家)。

人能小心翼翼登上月球,惚兮恍兮遨游太空,并没有意味着现代人比古代人较为容易触及真理。

电脑参禅,速冻涅槃,不知可否。

科学家和哲学家住在两幢房子里。

生命是宇宙意志的忤逆,去其忤逆性,生命就不成其为生命。

因此要生命徇从宇宙意志,附丽于宇宙意志,那是绝望的。

——《爱默生家的恶客·大西洋赌城之夜》

8754d16760c53b4f90c05c53ce31bc42.jpeg

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9

文化中年期

我们的时代是人类文化的中年期。

真是巧合:太阳正处于中年期,地球亦处于中年期,人类文化经历了充满神话寓言的童年,文艺复兴情窦初开的少年,浪漫主义狂歌痛哭的青年,杰出的艺术各以其足够的自知之明为其所生息的时代留下了不可更替的特征。

童年幼年是热中,少年青年是热情,而壮年中年是热诚。

文化的两翼是科学与艺术,我们所值的世纪,后半叶,艺术这一翼见弱了。

这个时代原以热诚为不可更替的特征的,可是毕加索一语道破:

“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是热诚……”

我们,我们这些中年人,还总得梦想以热诚来惊动艺术。

——《鱼丽之宴·文化中年期》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