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者的专家之路》读书笔记

文章讲述了供应链管理中计划的重要性,强调了从数据出发进行需求预测和优化供应链响应周期。还提到了ERP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整合供应商、加强计划性和协作互助成为好客户。同时,指出成为供应链管理专家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实践和思考的三部曲。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供应链管理:实践者的专家之路》

这其实也反映了对采购职能的不同理解。作为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如果你跟老总说:“我

在花公司 70%的钱,现在人手不够。”老总八成会一句话打发了你:花钱有什么难,还要

多雇什么人。但如果你说:“我的部门对公司 70%的增值活动负责。”你八成会得到一个大

不相同的答复。如果你说“供应商是公司的延伸,是公司的战略资源,是我们轻资产经营

的关键”,你在从更高层面阐述采购职能的战略地位。

说实话,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早先在几百人小公司做采购部经理,主管采

购和物料管理,供应商、品质、合约、谈判、招标等都会直接做。但时间长了挑战性小,

并且没有标杆,虽然老板非常信任和授权,但个人能力提升遭遇瓶颈,一心向往大企业。

对供应链职能来说,在大公司要注意学习几个基本的流程:销售与运营计划流程

(S&OP)、供应商选择和管理流程、订单处理流程,以及相邻的产品开发流程、设计变

更流程等。

下面列出一些典型的计划类职位,供大家参考。

·计划经理

·需求计划经理

·生产控制经理

·库存计划经理

·生产控制专员

·库存计划专员

·需求/供应计划专员

·分析员

外行怎么能快速入行

2)从计划开始学。最好是找你们公司做计划的人(最好是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和原材

料计划都懂的人),从那儿开始学,保证比从其他任何地方着手快不止一倍。这里面的原

因有二:

其一,除了物流和仓库两个环节以外(事实上也有可能会涉及一小部分的,看公司业务流

程设置情况),销售、生产运营、采购这些所有环节基本上都要靠计划来衔接。也就是说,

计划是能全面、系统且近距离接触所有部门的最佳职位,能让你很快形成大局观,了解整

个供应链的运作。

其二,做计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据思维和逻辑思维,锻炼你的数据分析技巧。做供应链

的对数据要十分敏感,而且要善于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计划是个特别好的开端。

(3)认真学好 ERP 系统的相关模块[物料管理(MM)模块和生产计划(PP)模块是重

点],要吃透其中的逻辑。我看到有人说 ERP 系统不重要,我觉得是瞎说。我第一天转到

供应链部门,老大就告诉过我一句至今不忘的话:不了解 ERP 系统的人没有做现代供应

链管理的资格。

ERP 系统表面上是为了方便企业的管理和日常操作,事实上它每个模块背后是有十分严

密的逻辑和算法支撑的,这些逻辑及算法恰恰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思维。学习 ERP 系统

的过程就是理顺这些逻辑和算法的过程,等于让你基础扎实,后面做各种策略工作都有很

大帮助。

计划:供应链管理的另一领域

计划是整个供应管理的发动机,因为它确定需求,然后由需求去驱

动供应。计划类职位看上去没什么光环,但它对供应链的顺利运作至关重要:供应链的很

多问题,表面上看是执行不到位,其实是因为计划不到位——如果计划人员想不到,执行

人员就很难做到,即使做到,成本和库存的代价也会很高。例如库存过多,是因为需求计

划不准;习惯性地催货,是因为需求与供应不匹配,还是个计划问题;产能问题,也往往

是因为计划没有足够提前,导致供应链没法及时扩张产能。总而言之,说计划是供应链的

大脑毫不为过,它是企业的“大管家”。

如果你想真正理解供应链的运作,你得懂得计划——供应链的大多数逻辑,都隐藏在计划

中。因为供应链的很多问题都跟计划有关。例如如何把需求信息转入物料计划系统,

MRP 多久运行一次,如何应付突发事件(没有计划好的事),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表现。

你可以引起管理层的注意力,拿到你一时所需,但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改善物料、资源计

划,你可能永远得为供应链的按时交货率操心。

计划类工作与库存管理直接挂钩,而库存为财务、公司高层所瞩目。所以,计划类工作有

相当大的可见度。计划工作也与客户服务水平直接挂钩,因为计划得好坏,直接影响公司的客户服务水平。所以计划类工作让你跟客户端对接。计划与生产的关系就不用说了。所

以,纵观一个公司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六大领域,计划与每个领域都直接相关,

可以很好了解公司和供应链运作,是职业发展上不错的一站。

实践者说

工作 10 年,所幸经历的岗位比较多。在计划员时期,从销售分析、需求计划、库存计划

到生产计划,产销存实战。后来两年全职参与实施 SAP PP 模块,MRP、工厂、采购运作

等知识在这一阶段得到补充。后来调到子公司的销售计划部任负责人,负责 PSI 规划、销

售政策制定、定价、内陆物流运作、资源调配。之后调到公司总部负责协调中国区供应链,

协调制造体系与销售体系间的利润分配,内部转移定价,并成功推动了工厂与销售间的物

流优化。抛弃 KPI、端到端价值链的观念在这期间得以树立。现在又拓展到负责采购部门。

计划的三道防线

就第一道防线的需求预测而言,在建制完善的公司,计划人员遵循的是“从数据开始,由

判断结束”——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计划做出预测初稿,搜集营销的反馈(判断),做

出适当调整,成为最终的需求预测。在这个流程,计划有数据,因为计划人员熟悉系统,

精于分析系统里已有的需求历史数据;营销有判断,因为营销人员整天跟客户、市场打交

道,对尚未发生的事有一定的判断。两者结合,已知的加上未知的,造就了最准确的错误

的预测——所有的预测都是错误的,但这个结合前后端智慧的预测错得最少。

真正需要销售

反馈的,是那些集中在有限客户的产品,这些特定的客户所占比例相当高。他们的需求变

化,会对产品层面的预测带来很大影响。计划需要分析需求历史,识别这样的产品和客户,

以便有的放矢。

这里的根本原因,是计划没有提炼出真正需要营销判断的产品来。

打个比方,这就是在挑选“沙子”里的“大石头”:“沙子”是占需求比例小的客户,他们的需

求变化一般会相互抵消;“石头”是大客户,需求变化对总体的影响更大。找到“大石头”,

让相应的营销做判断,营销才能有的放矢。而找到“大石头”的过程也是数据分析的过程,是计划职能的一大任务。找不到“大石头”,营销没法提供判断,看上去是个营销问题,其

实更多的是计划的数据分析不到位问题。

我想说的是,虽然看上去

业务的复杂度很高,变化很大,其实我们的业务还是有相当的重复性的,不然就不可能做

到几亿元、几十亿元、几百亿元的规模。比如卖糖水的可口可乐一直卖糖水,不造飞机;

卖汉堡的麦当劳一直卖汉堡,不做芯片。虽然他们的新产品跟老产品会有不同,但总是同

一类产品,需求上有一定的可比性。此外,虽然客户一直在变,我们的主要客户也一直就

那些。这就注定历史有相当的可重复性,我们能从需求历史中学到很多。

对上规模的企业来说,尽管产品种类、型号很多,其

中大部分的销量也总是相对稳定,可以按照需求历史来预测,不足之处可以由安全库存来

应对,不需要销售介入。

对于少部分需求变动较大的产品,需要营销的反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所有的销售

介入:把需求历史分解到客户层面,你会发现大部分客户所占比例有限,需求量的起伏互

相抵消;真正重要的是少量客户,他们的需求占比高,需求量的变化影响大(这就是前面

说到的“大石头”)。这些客户是需要重点管理的,需要找到相应的销售,由他们来仔细核

对预测,比如未来三个月会上升 20%呢,还是下降 30%,以及为什么。

作为计划职能,我们需要有沙里淘金的能力,过滤出真正重要的。所谓的计划提供数字,

不光是数字本身,更重要的是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提炼出最重要的“大石头”来,供销售

来提供判断。这样,计划有数据,销售有判断,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准确度最高的预

测,尽管仍旧是错的,但错误的程度最低。这个预测就成为企业的唯一数字,驱动销售、

计划、生产、采购和供应商等各个环节,大家都念同一本书,围绕同一个数字来执行,这

就是销售与运营计划(S&OP)的精髓。

我面试计划员,一般会问什么是正态分布,什么是服务水平,这都是些库存计划中最基本

的概念。很多计划员对这些数理统计没有一点概念,他们设置的库存水位有多合理,也就

可想而知了:要么太高,造成积压;要么太低,造成短缺。但不管怎样,最后都是以过剩

收尾。为什么呢?出现短缺,有货率低,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内外客户就给计划压力,

逼着计划加库存,不光是短缺的产品,过剩的产品也加,因为他们对计划的工作质量普遍

不放心。计划理亏,也只有加大库存以息事宁人。这不,对原来水位设置合理的,库存就

这么系统地加上去了。

电商

在需求预测方面,电商容易犯两个错误。其一是过度依赖销售。虽说销售最熟悉市场,但

他们的预测往往是拍脑袋居多,准确率不高。一流的预测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基于

历史销售数据,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制定基准预测,然后加入主观判断,例如节日促销、

季节调整等,做出人工调整。销售强于判断,弱于分析——由销售主导电商的预测,做到

最好的不过是高库存下的高有货率,虽说保障了销售,却是以高库存为代价;更多的是高

库存下的低有货率,消费者要的没有,消费者不要的一大堆。

库存是企业运营的一个核心话题,分为周转库存、

安全库存和多余库存,分别来自周转周期、不确定性和人的组织行为。

那么什么叫能力?简单地说,能力是组织、流程和系统的组合:组织是选择合适的人,给

他们合适的激励机制;流程是告诉员工做什么,如何做;系统固化、支持流程,给员工提

供工具,并提供数据来评估流程和组织的有效性。

这很抽象。让我们拿上面的计划能力改进来解释。一步一步地培训计划员如何计算需求、

供应的不确定性,计算安全库存属于流程措施;开发报表,帮助计划员更容易地获取数据

是个系统措施;把库存计划集中,让少数数据分析能力强的员工负责,并给他们设立库存周转率和有货率的考核指标是组织措施(见图 3-6)。组织、流程和系统措施三管齐下,

员工的能力改变了,行为也会随之改变,因为拍脑袋、做砸了也不符合计划员的利益。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rTcQiURd-1688630104668)(/Users/wuyawen/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typora-user-images/image-20230427223532766.png)]

读过我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的朋友知道,企业的供应商管理能力

有如下三个关键构成。①结构清晰、职责清楚、统一协调的组织结构:这一方面是确定

供应商管理的责任机制(没有单一职能负责的事情是做不好的);另一方面是在采购、技

术和质量三大职能形成合力,一致对外,与强势供应商博弈。②有章可循的五阶段流程,

包括供应商的分类、评估、选择、绩效管理和深度集成,确保每一个职能知道自己在选择、

管理供应商,以及改进供应商绩效中的角色、任务,这是跨职能协作的基础。③统一的

信息系统平台,以有效支持五步流程中的每一个决策,统计供应商绩效,形成闭环的绩效

管理(见图 3-7)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GI7yvTR1-1688630104669)(/Users/wuyawen/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typora-user-images/image-20230427223825858.png)]

该企业就推动采购降本,比如整合供应商,集中采购额,加强供应商谈判,取得了显著的

降价,帮助企业扭亏为赢。但是,大家都知道,你没法每年都取得这么大的采购降价,特

别是产品的定位是中高端,质量要求很高的情况下。而且你知道,谈判降价,本质上没解

决成本问题,不过是把成本转移给供应商。这种成本转移很难持久,因为根本的问题没有

解决。

那么什么是根本问题?有如下三个根本源头:第一,设计。百分之七八十的成本是设计阶

段决定的,这点不用多说。第二,计划。计划不到位,紧急需求多,赶工加急运营成本高;

呆滞库存高,库存成本就降不下来。第三,供应商。大约 70%的供应链增值活动发生在

供应商处。供应商没选好,没管好,相应的成本就管控不好。

能力是什么?我们前文说过,能力是组织、流程和系统

的组合——你得雇合适的员工,给他们合适的激励机制;你得优化流程,先做什么,后做

什么,怎么做;你得建立系统,一方面固化流程,另一方面提供信息,监控组织和流程的

正常运转。能力构建好了,才能持续解决问题,取得持续成果。

而要得到数据,就得将流程、系统规范化——流程、系统规范了,大家做事的方式一致了,

才有可能记录、整理结构化的数据,从中发现规律。在系统和流程的基础上,整理关键绩

效指标(KPI),围绕 KPI 来驱动团队。你能看出,这都是以简单对复杂、以确定性应对

不确定性。

我们需要预测,根本原因是供应链的响应能力有限。打个比方。你早晨起来,洗脸刷牙,

水龙头一开,水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响应周期为零,所以你就根本不需要提前预测。相反,

响应周期越长,我们对预测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也意味着我们得更早地做预测。但问题是,

我们越早做预测,预测的准确度就越低。你一下子就看得出,我们走进了死胡同,而这正

是问题之所在。那根本的解决方案呢,就是提高供应链的响应能力,缩短甚至消除响应周

期。

对供应链管理来说,响应周期要缩短,产品标准化和设计优化是一大举措。标准化、设计

优化程度高的产品好生产,所以生产周期会短。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的产品库存风险低,

可以先“推”到离需求最近的地方,建成库存,一旦需求来了,“拉”动的时间就很短,响应

周期就短。再就是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对需求的响应周期。还有寻源策略。比

如在价格至上的策略驱动下,我们找最便宜的供应商,而这些便宜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一

般更高,富裕产能有限,交货周期就长,紧急需求来了,注定响应速度就不快。那么,避

免单一的价格导向,找产能利用率相对低的供应商,也是缩短响应周期的一大举措。当然,

响应周期的缩短还有很多方法,也是供应链管理面对的最根本问题之一,篇幅有限,这里

不予细讲。

对需求预测来说同理。你要么不断改善预测方法,边际效益递减;要么缩短供应链的

响应周期,收效更加明显。

在这里,我们想从客户自己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才能做个好客户。我想强调的是,做个

好客户不但符合供应商的利益,而且符合客户的利益;客户方处于弱势地位时如此,客户

方处于强势地位时也是。那么,如何做个好客户呢?总结起来,我想讲以下三点。

(1)整合供应商,尽量增加规模效益;

(2)加强计划性,少给供应商制造额外麻烦;

(3)协作互助,多与供应商共同解决问题。

解决方案就是整合供应商,跟关键供应商建立长期关系,只跟数量有限的优质供应商做生

意。这也是增加供应端的可预见性,以更有效地应对需求端的不可预见性。这也是在供应

端“收口子”,以有限(供应)对无限(需求),否则就陷入以无限(供应)对无限(需

求),规模效益丧失殆尽,注定很难做好。

计划本身是给供应链降低不确定性。对很多公司来说,需求很杂,看上去无章可循,每次

都是新生意,其实并非如此。80/20 原则照样适用:大部分的业务是重复业务,我们有足

够的历史销售数据来预测、管理需求。当然,作为一个公司,你总有些产品需求非常不稳

定,或者是“长尾”。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长尾产品,就认为所有的产品都没法计划,或者

计划赶不上变化,就纯粹不计划。低估业务的重复性,低估业务的可计划性,是很多企业

的通病,导致在计划上的不作为。对企业来说,在计划上有所作为,要远比无所作为强。

那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呢?这就得回到需求计划上的“从数据出发,由判断结束”。对于一

个上了规模的企业来说,不管需求看上去多复杂、多独特,其实都具有相当多的共性,不

然的话企业就不可能做到几亿几十亿元的规模。就拿贸易行业来说,专做化工的贸易商不

会卖螺丝钉,专攻手工工具的贸易商不会卖化工产品。这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

业务有重复性。虽然产品会升级换代,客户有来有往,需求历史还是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

所以,需求计划要从历史数据分析开始。

一个公司的供应商管理能力,本质上取决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供应商、改进计划、

协作互助是解决问题的三个层次,也是供应商管理能力的三个台阶。而供应商管理的最高

境界就是逐级跨越这三个台阶,不但取得一流的供应商绩效,而且成为供应商的优质客户。

这两点并不矛盾,就像一流的公司对员工要求更高,但员工的满意度也很高一样,大家也

更愿意到这样的公司去工作。高要求、高回报,两相匹配,才是双赢,这就是供应商管理

的高境界。

这部分讲的就是供应链的深层次问题,比如竞争与协作,长期和短期关系,不确定性和风

险。这为供应链的运行奠定了基调。

成为专家的机会几乎是无限的。不管你是采购员、

计划员、质检员,还是工程师、经理人,你都有机会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熟悉规则、流

程和系统,成为能够教别人的那个人,复制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成功。

我们所在的是个通才社会,但未来是专家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家推动公司发

展,他们富有街头智慧,敢于冒险,能够整合资源、把握机会,把企业做大;在未来几十

年,当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机会不再满地都是的时候,我们需要专家来把成本做下来、速

度做上去,把企业真正做好。相应地,企业和社会也会越来越由专家驱动,就如今天的欧

美。

那么如何成为专家呢?在我看来,这得经过三步升华,也是本书反复阐述的“专家三部曲”:

①系统学过,而且学到最好;②系统做过,而且做到最好;③系统提高、总结过,从形

而下上升到形而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本书是我自己系统学习、

系统实践和系统思考的结果,也希望成为您系统学习、系统实践和系统思考总结的起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