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分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
“不争”二字听起来便是儒里儒气的,是人,都会争,遵循人的天性,是顺应客观天道。
相比而言,帛书老子的“有静”便更加客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帛书老子》
有静,是指不能一直争,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如水进入湖泊停泊,而非一直飞流直下,也不能什么都争,什么情况都争,损人利己的不争,损坏集体利益的不争,破坏未来发展的不争。如果一直争,就走向了不争(一味压制内心欲望和理想)的反面,即一味释放内心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控制,行为逐渐出格,从而能力越强,却没有利他利万物,反而利己损人,走向了“上善”的反面,即“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