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4.熟悉放大器集电极负载对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2.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信号幅度,并计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3.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4.观察集电极负载对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概述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构成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主要电路,其作用是对天线接收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和选频。调谐放大器主要由放大器和调谐回路两部分组成,对它的主要指标要求是:有足够的增益,满足通频带和选择性要求,工作稳定等。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按调谐回路区分有单调谐放大器、双调谐放大器和参差调谐放大器。
共发射极单调谐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单调谐放大器
图中晶体管T起放大信号的作用,Rb1、Rb2、Re为直流偏置电阻,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e是Re的旁路电容,Cb、Cc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C是谐振回路作为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起选频作用,它采用抽头接入法,以减轻晶体管输出电阻对谐振回路Q值的影响,Rc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影响回路Q值、带宽。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有两个调谐回路:一个靠近“信源”端(如晶体管输出端),称为初级;另一个靠近“负载”端(如下级输入端),称为次级。两者之间可采用互感耦合,或电容耦合。与单调谐回路相比,双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较小,选择性更好,即:它的谐振曲线更接近于矩形。图1-2为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图1-2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放大器
图中,RB1、RB2、RE为直流偏置电阻,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且放大器工作于甲类状态, CE为 RE的旁通电容, CB和CC 为输入、输出耦合电容。图中两个谐振回路: L1、C1组成了初级回路, L2、C2组成了次级回路。两者之间并无互感耦合(必要时,可分别对L1、L2 加以屏蔽),而是由电容C3 进行耦合,故称为电容耦合。
图1-3为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图中,1P1为信号输入口,做实验时,高频信号由此输入。1TP2为输入信号测试点。接收天线用于构成收发系统时接收发方发出的信号。变压器1T1和电容1C13、1C14组成输入选频回路,用来选出所需要的信号。晶体三极管1Q1用于放大信号,1R24、1R23和1R26为三极管1Q1的直流偏置电阻,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且放大器工作于甲类状态。三极管1Q1集电极接有LC调谐回路,用来谐振于某一工作频率上。本实验电路设计有单调谐与双调谐回路,由开关1K2控制。当1K2断开时,为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1L1、1L2、1C17和变容管1D1组成了初级回路,1L3、1L4、变容管1D3、1C20组成了次级回路,两回路之间由电容1C19进行耦合,调整1C19可调整其耦合度。当开关1K2接通时,即电容1C19被短路,此时两个回路合并成单个回路,故该电路为单调谐回路。图中1W1、1W2用来调整变容管上直流电压,通过改变直流电压,即可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达到对回路的调谐。图中开关1K1控制1R25是否接入集电极回路,1K1接通时,将电阻1R25(2KΩ)并入回路,使集电极负载电阻减小,回路Q值降低,放大器增益减小。图中1R29、1R30、1R31和三极管1Q2组成放大器,用来对所选信号进一步放大。1TP7为输出信号测试点,1P8为信号输出口。
图1-3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电路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在实验箱主板上插装好无线接收与小信号放大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闪亮。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点测法采用示波器进行测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点测法,其步骤如下(显示屏先回到初始界面):
- 点击显示屏,参考上述扫频法的操作步骤,将放大器设置为单调谐回路。
- 使用外部的信号源发生器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接到实验箱中的小信号放大器输入端(1P1)。要求输入信号频率为6.3MHZ,峰峰值300mV,用示波器监测。调整1W1和1W2,使放大器输出幅度为最大值(示波器监测),这时我们认为电路谐振在6.3MHZ。比较此时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大小,计算放大倍数AV0。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计算φfe ,计算过程如下。
输入信号幅度大小:320.0 mv
输出信号幅度大小:3760.0 mv
求得放大倍数AV0为11.75,使用示波器测量出来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如图1-4所示。
图1-4 用示波器测量出来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
由公式 180°+φfe=(输出-输入)degree 得,φfe = -292.7° .
改变输入高频信号源的频率(幅度不变),记录表1-1,即完成点测法。增加测量点,测量计算出通频带大小。新的测量点和数据加入表中。
表1-1
测量的峰值在输入信号频率为6.3MHZ时,其输出电压幅值为3760mv。3760×0.707=2658.32 。故增加的测量点如表1-2所示。
表1-2
输入信号频率f(MHZ) | 6.15 | 6.52 |
输出电压幅值U(mv) | 2.65 | 2.65 |
- 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电压幅值,按表1-1,画出单调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5所示。
图1-5 单调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3.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当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下(输入6.3MHz,谐振时的放大状态),按照上述扫频法测出接通与不接通1R25的幅频特性曲线(点击显示屏原理图中1K1,或按动编码器(1SS1)选择1K1,显示屏右上方会显示出1K1开关式样,旋转编码器1SS1,使开关1K1接通或不接通。模块上1K1指示灯点亮时为接通,不亮时为断开)。记录连接1R25和不连接1R25时的幅频特性曲线,分析差异,分析导致如此变化的原因。
连接1R25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6所示。
图1-6 连接1R25的幅频特性曲线
不连接1R25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7所示。
图1-7 不连接1R25的幅频特性曲线
由图1-6和图1-7可见,连接1R25后,曲线塌下来了。原因如下,连接1R25后,gε 增大,由 及
得,Av0 降低,Q值降低,由
得,通频带变宽,选择性变差。
4.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电路原理图中1K2断开时为双调谐回路放大器。与单调谐的测量方法完全相同,用扫频法测得双调谐幅频特性曲线(1K1不接通),记录曲线形状如图1-8所示,并对比单调谐放大器分析选择性。
图1-8 双调谐幅频特性曲线
相比较单调谐回路放大器来说,双调谐回路中有两个谐振电路,且在同一频率下共振。这样,它们的频率响应曲线会叠加,使得频率响应的边缘更陡峭。结果是通过的频带更窄,对目标频率的选择性更强,而旁带的信号衰减更快。所以,双调谐回路的选择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