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频率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非相干解调方法。
3.了解微分鉴频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调频信号
对于调频信号,其瞬时角频率ω (t)有如下形式:
式中:KFM 是引入的系数,称为调频相器的灵敏度(调频系数、调频常数),它由调频电路决定,单位是弧度/伏=(2π 赫兹/伏)。 这样,调频信号的瞬时相位为:
显然,虽然上 FM 波,但其相位仍与 m(t)有关。 FM 波的时域表达式为:
(1)FM 波的ω (t)随 m(t) 线性变化。
(2)FM 波的θ (t)随 m(t)的积分线性变化。
所以 FM 可以使用下图所示方式实现:
图1 FM调制
调频信号的解调是要产生一个与输人调频信号的频率呈线性关系的输出电压。完成这种 频率-电压转换关系的器件是频率检波器,简称鉴频器。
鉴频器有多种,图 2 描述了一种用振幅鉴频器进行非相干解调的特性与原理框图。图中, 微分器和包络检波器构成了具有近似理想鉴频特性的鉴频器。微分器的作用是把幅度恒定 的调频波 变成幅度和频率都随调制信号 m(t)变化的调幅调频波,包络检波器则将其幅 度变化检出并滤去直流,再经低通滤波后即得解调输出.
2.实验框图说明
有一信号为 mt=sinxt+sin3xt,该信号经过微分电路后控制载波相位,得到:
使用非相干解调。将 FM 信号送到微分电路鉴频,鉴频后的信号类似 AM,然后使用 AM 的解调过程对这个微分后的信号解调:先全波整形,然后低通滤波,最后滤除直流分量。
3.测量点说明
4VT4:原始信号输出;
4TP2:调制输出;
Y:微分鉴频输出;
4VT11:整形输出;
4VT12:滤波输出;
X:解调输出;
三、实验步骤
1.设置频偏=32k,设置中心频率为128k.
2.使用示波器同时测量原始信号输出4VT4,调制输出4TP2;观察FM调制过程。
CH2为调制输出,CH1为输入
3.使用示波器的Math->FFT功能,分析FM调制的频谱,说明频谱如何变化。
如上图为频谱变化载频分量Wc和无数多对边频 Wc±nWm(分布在Wc两侧)
4.使用示波器测量4TP2,Y,4VT11,X,分析鉴频和包络检波的过程,说明非相干解调的条件。
以上两图可以观察到CH1,CH2,CH3,CH4依次为调制输出,微分后结果,半波整形后结果,以及经过LPF且滤直后的解调出的消息信号。
以上四图为微分后结果,半波整形后结果,以及经过LPF且滤直后的解调出的消息信号的频谱图。
5.设置频偏=192k,设置中心频率为256k,重复步骤(2)(3)(4)
CH2为调制输出,CH1为输入。
以上四图为微分后结果,半波整形后结果,以及经过LPF且滤直后的解调出的消息信号的频谱图。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完成实验步骤,记录实验中相关数据及波形。
2.描述频率调制的工作原理。
调制:利用某种低频信号来控制或改变一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个参数的过程。
频率调制:当被控制的量是高频振荡信号的频率时,称为频率调制或调频(FM)。
调制信号:输入的调制信号,通常是一个低频信号,它包含要传输的信息。
载波信号:一个高频的载波信号,其频率将根据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调制过程:调制信号控制一个频率调制器,该调制器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载波频率的变化与调制信号的瞬时值成比例。
3.试说明微分鉴频系统的幅度相应曲线。
鉴频系统是一种FM解调器,它通过求FM信号的微分来提取调制信息。幅度相应曲线描述了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频率偏差之间的关系。微分鉴频器的幅度相应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线性区域:在小的频率偏差下,输出幅度与输入频率偏差成正比。
非线性区域:随着频率偏差的增加,输出幅度的增加速率会降低,显示出非线性特性。
饱和区域:在大的频率偏差下,输出幅度趋于饱和,不再随输入频率偏差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截止频率:存在一个截止频率,超过这个频率的输入信号将不会被有效解调。
4.说明调制解调过程中频谱变化。
调制过程:
载波频谱:载波信号通常具有单一的频率成分。
调制信号频谱:调制信号具有其自身的频谱,通常集中在较低的频率范围内。
已调制信号频谱:FM调制后,载波信号的频谱分裂成以载波频率为中心的两个边带。每个边带的带宽取决于调制信号的频率和调制指数。边带的频谱形状与调制信号的频谱相似,但被扩展和偏移到载波频率的两侧。频谱变化载频分量Wc和无数多对边频 Wc±nWm(分布在Wc两侧)
解调过程:
解调信号频谱:解调后,信号的频谱应该恢复到原始调制信号的频谱。理想情况下,解调过程应该能够从已调制信号中提取出原始的调制信息,而不引入额外的失真或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