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英语:virtual reality,缩写VR),简称虚拟技术,也称虚拟环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感觉仿佛身历其境,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三维世界视频传回产生临场感。该技术集成了电脑图形、电脑仿真、人工智能、感应、显示及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电脑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
——维基百科
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VR相关的技术正在突飞猛进,许多人认为还需要10-15年VR即可真正大规模推广使用。然而,与技术的高速进步相比,有关的法律似乎总是姗姗来迟,至今仍远未健全完善。因此在法律层面和伦理层面,围绕着VR有许多的争议。下文将列举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观点。
一,VR新闻的伦理风险
1, VR新闻对公众可能具有更大的操纵性和欺骗性。
2,VR新闻仍然具有极强的把关,议程设置和显化功能。
3,VR新闻有将“公众(public)”退化为“群众(crowd)”的风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邓建国
二,在VR世界中的犯罪行为的伦理问题
虚拟现实的心理影响不可抗拒,足以用于法律目的。
——《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
就本质而言,与虚拟现实技术最为接近的行为应该是做梦;我们具有区分幻梦与现实的能力。
——TECH2IPO / 创见编辑 坏香橙
三,VR对人的伦理精神影响
沉浸在虚拟现实中会导致离开虚拟环境后的行为改变。VR实验的参与者显示出很强的情绪化反应以及行为改变,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真实生活。
——德国约翰内斯古滕堡大学美因茨分校(JGU)
四,VR在哲学方面的伦理问题
1,“虚拟现实”是否会带来“缸中大脑”的可怕未来?
2,在虚拟现实中,用户“身体”真的就不重要了吗?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邓建国
1,人的自我意识不要被直接控制,也就是不能绕过人的感官直接控制人的意志。
2,人与物的关系不要颠倒,这个世界人不是工具,要以人为本。
3,人与人替(人在虚拟世界中的替身),人替与人替间的关系要讲人文理性。
——中山大学哲学教授翟振明
结语:尽管VR面临着巨大的伦理问题和争议,然而VR和计算机,智能手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一样,是不可逆转的技术变革。面对VR,我们无法逃避,只能规范各方面的法规,向大众普及相关的伦理规范,让VR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