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是确保合作质量与效率的关键环节!
上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如何通过「绩效管理」,让供应商主动提升》,今天宝妹想继续和大家聊聊,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应该如何设计关键绩效指标。
事实上,大多数采购心里都很清楚,供应商类型不同,价值内核不同,绩效指标的设计,以及考核重点也需要差异化。
本文,我们将针对原材料、服务类、技术类、物流类、MRO类这5大类供应商,提供差异化的绩效指标参考,帮助管理者快速理清如何设计合理的供应商绩效指标,优化供应商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01 为什么绩效指标需要“分类施策”
对于供应商关键绩效指标,只要在企业做过采购或运营相关工作,对于供应商绩效都能够说出点一二三来。
常见的考核标准,比如交货准时率、提前期、质量合格率、质量改进有效性、价格竞争力、价格稳定性、服务响应速度、合作态度、财务稳定性、应急响应能力、是否遵守环保法规、承担社会责任等等;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其评分体系也不完全相同。
但通常都有交付能力、质量维度、价格成本、配合状况、技术体系五个主项,再加上其他评分项目,组成供应商评分总体架构。
然而,许多企业在供应商绩效管理上仍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忽视了不同供应商类型的独特价值与风险特征。
比如,某些制造企业在评估供应商时,经常将“交货准时率”作为核心指标,结果发现,虽然准时率高达98%,但原材料质量波动导致生产线停摆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支出宝团队调研显示,超过60%的企业在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类似“指标错配”的问题。
好的指标应让供应商清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同时帮助企业降低磨合成本,提升供应链韧性。
02 5大类供应商绩效指标清单
本文我们将针对原材料、服务类、技术类、物流类、MRO类五大核心供应商类型,提炼可落地的 “黄金指标” 清单,助力企业实现供应商管理的精细化与数字化。
1、原料类供应商
品类痛点:原材料类型供应商管理一般准入把控严格,其核心矛盾在于:质量与交付的稳定性难平衡,质量波动会拖垮生产计划,交付延迟则会导致产线停摆。
当前,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环保政策趋严,企业对供应商的质量管控和交付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指标:聚焦“质”“效”双维度。
在沧渊SRM,通过“供应商准入-样品检测-订单协同-质量整改”闭环管理,实现全流程的质量交付管控。
在质检管理板块,系统支持自定义配置质检方案如检验项目、标准、方法等等,企业可通过质检记录汇总,提前锁定供应商风险,及时发起整改。
质检完成后,质检结果&结论可通过系统同步给供应商,采方可根据质检结果创建8D整改任务,直接通过系统针对该交付批次启动专项整改,供应商在线反馈问题原因,并提交临时&永久的解决措施。
我们建议:企业可日常要求供应商每月生成《原料质量交付报告》,并对连续两月质量合格率<98%,或交付准时率小于90%的供应商供应商启动专项整改。
2、服务类供应商
品类痛点:服务类采购涵盖营销、咨询、IT运维等多个领域,其核心痛点在于服务标准模糊,过程管控缺失。
比如某互联网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因广告服务商创意反复修改,导致上线时间延迟一周,错失流量红利。
参考指标:构建“响应-质量-合规”三维模型
在沧渊SRM,企业可通过模板自定义绩效指标、指标权重,针对某个供应商调整绩效权重比例。
比如,某企业将营销活动“上线及时率”作为核心指标,发现某广告代理商虽然报价低,但活动上线平均延迟24小时,导致错失3次黄金推广期。企业将该指标权重提至40%后,次年供应商结构优化,营销ROI提升30%
我们建议:企业在营销活动外包中,可要求服务商承诺具体时效,比如“4小时响应、48小时方案初稿、一周交付”,并将响应效率纳入合同关键条款。
而针对长期服务合作,比如IT运维、物业管理、保洁服务等长期服务时,建立“月度评分+季度审计”的机制,评分低于80分触发阶梯扣款。
3、技术类供应商
品类痛点:技术类供应商包括芯片、软件、专利技术等,其核心价值在于技术创新性能和协同研发能力。
技术迭代慢,会导致错失市场先机,研发协同低效,则会导致成本增加。
参考指标:打造“创新-协同-落地”的评估体系
在沧渊SRM,企业可以查看供应商的每次绩效评估记录,及时锁定有成本优化机会的供应商。
比如某软件类供应商,虽然初始采购成本低,但运维成本高出行业均值45%,企业引入TCO总运营成本作为核心指标后,重新谈判,将运维成本降低30%,总成本节约超过100W。
我们建议: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优先选择专利利用率>70%,且研发周期<10个月的技术供应商,签订“里程碑式”研发协议。
而针对软件服务商,需要确保技术升级的及时性,比如建立“版本更新频率(如每季度≥1次)+BUG修复率(≥98%)”的指标,确保技术持续迭代更新。
4、物流类供应商
品类痛点:物流类供应商包括仓储、运输、快递等,核心矛盾在于准时交付与成本控制的平衡。物流延迟会导致客户流失,成本太高,则会挤压利润空间,影响竞争力。
参考指标:构建“效率-成本-覆盖”评估模型
比如,某企业发现物流供应商虽然报价最低,但冷链断链修复平均需要6.5小时,导致生鲜损耗率高达2.3%。企业将该指标权重提升至25%后,次年物流损耗降低至0.8%,客户投诉率下降65%。
我们建议:针对 “618”“双 11” 等大促场景,企业可要求物流供应商承诺 “72 小时送达率≥95%”(仅举例),并建立异常订单快速补偿机制。
而在汽车、电子等制造行业,建议优先选择区域仓储覆盖率>90% ,且应急响应速度<24 小时的物流商,确保生产线零库存管理。
5、MRO类供应商
品类痛点:MRO(维护、维修、运营等)采购具有品类杂、频次高、金额小的特点,核心痛点在于库存管理和供应及时性。
参考指标:打造“库存-响应-品类”三维指标
比如当企业发现某MRO供应商对特定型号螺丝的交付周期长达14天,导致生产线临时停工超3次。企业将长尾物料交付周期纳入月度考核后,供应商将交付周期压缩至5天,次年MRO缺货导致的停机时间减少87%,间接节约工时成本超过500w元。
企业针对关键设备备品备件,可以建立“安全库存+自动补货”机制,确保紧急订单24小时内交付。
此外,对于MRO品类,我们建议企业通过年度框架协议锁定核心供应商,优先选择品类覆盖率>95%,且SKU准确率>98%的供应商,降低分散采购成本。
03 如何构建差异化的绩效指标体系
供应商绩效评估工作,是采购一直以来的周期性重要工作。
1、指标设计的三大原则:
1、战略对齐:确定供应商分类,以及对成本、质量、交付的具体影响,尽可能量化供应商可能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并根据企业发展阶段设定指标权重,比如初创期侧重成本指标,成熟期侧重创新与韧性指标。
2、数据驱动:确保指标数据能够被实时采集与分析,沧渊SRM系统支持与ERP、OA、企业IM等第三方系统对接,自动获取供应商相关数据,实时抓取采购、生产、财务等多维度数据,避免主观评估。
3、动态调整:每季度根据市场环境和供应商表现更新指标,例如在原材料涨价周期强化成本指标,在供应链动荡期提升交付与风险指标权重。
2、沧渊 SRM 核心功能支撑
在「沧渊」,供应商绩效考核评估更加体系化,通过优化绩效模板、指标细节、规则设置、评分人灵活设定等功能,强化系统的自定义能力,打破传统绩效评估模板的桎梏。
①模板化配置: 系统支持企业根据采购战略、行业特点和品类需求,自定义绩效模板、考核维度、指标权重和评分规则和数据来源等等,便于管理者为特定业务场景或品类创建定制化绩效考核模型。
②自动化评估过程: 在沧渊,企业可灵活调整绩效考核方案,选择一个或多个供应商发起周期性考核,实现从绩效事件发布到评分、汇总、评级的全流程自动化推进。
系统支持为每个评分人配置相应的权重,评分指标范围、供应商范围等等,满足多场景、多业务、多部门的评分需求,每个过程细节均可调整,实现精细化管理运营。
③多数据汇总: 绩效评估完成后,系统支持根据评分自动/手动调整供应商评级,并将结果自动更新至【供应商档案】,企业可通过供应商档案统一查看该供应商的每次绩效数据,有助于企业发现长期趋势和季节性变化,主动识别潜在风险,及时应对。
④风险预警机制: 实时监控供应商资质到期、交付异常等风险,通过邮件、短信、站内信多渠道通知。
3、 实施路径建议
阶段一(1-3 个月):完成供应商分类,导入沧渊 SRM 系统,启用基础指标(如质量合格率、交付准时率)。
阶段二(4-6 个月):深化指标应用,结合行业特性添加个性化指标(如技术类供应商的专利转化率),启动绩效评分与分级管理。
阶段三(6 个月 +):通过沧渊的供应商协同网络拓展优质资源,实现 “评估 - 优化 - 淘汰 - 引入” 的动态循环。
更多沧渊SRM系统细节,欢迎点击这里,申请试用https://zhichubaokf.mikecrm.com/qmnE7jM
最后的话
在乌卡时代,供应商绩效指标的本质是企业战略的数字化映射。
无论是原材料供应商的质量防线,还是技术供应商的创新引擎,差异化指标的核心在于 “精准识别价值贡献”。
支出宝沧渊 SRM 系统通过智能工具将指标落地为可执行的管理动作,帮助企业从 “事后评估” 转向 “事前引导、事中管控”,最终实现供应商与企业的共生共赢。
当企业将黄金指标转化为供应链的 “数字基因”,不仅能在成本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构建起抵御风险的韧性壁垒 —— 这正是新时代供应商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支出宝沧渊SRM,让采购管理更智能,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