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基础概念的建立
1. 采样过程
定义:在等间隔时间点上测量连续信号的幅度。
目的: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数字系统处理。
2. 采样信号
表示:采样信号可以表示为一系列脉冲或样本点。
特性:采样信号的周期性由采样频率决定。
3. 奈奎斯特定理
- 定理:为了能够无失真地从数字信号中恢复原始地模拟信号,采样频率必须至少是信号最高频率地两倍。这个最低地采样频率为奈奎斯特频率。
4. 奈奎斯特频率(fNf_{N}fN)
- 定义奈奎斯特频率是采样频率(fSf_{S}fS)的一半,用公式表示为fN=fS2f_{N}=\frac{f_S}{2}fN=2fS,它定义了一个理论上的界限,即信号中可被无失真重建信号的最高频率。如果原始模拟信号的所有频率分量都低于或等于(fNf_{N}fN),那么通过采样得到的数字信号可以被完整地重建出。
5.理解混叠现象
-
定义:当信号频率高于采样率的两倍时,信号的高频成份会在采样后出现在低频区域,导致信号失真。
-
解析:设fmaxf_{max}fmax为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fSf_{S}fS为ADC采样率 ,则有fSf_{S}fS<2fmax2f_{max}2fmax,可推出fS2=fN<fmax\frac{f_S}{2}=f_N<f_{max}2fS=fN<fmax,即信号的最大频率或或信号的高频分量超过奈奎斯特频率fNf_{N}fN时,超出的部分在频域中的位置通过镜像方式折叠到低频部分。
-
生活示例:眼睛观察快速旋转的车轮或风扇时,如果采样率(即眼睛更新图像的速率)不够高,可能会看到车轮旋转速度减慢或反向旋转。
二、混叠信号示例讲解
当ADC输入信号一个900kHz的正弦波,且ADC的采样率为1MHz时,根据混叠现象的定义,ADC将产生混叠效应。下图为时域下图,红色为输入波形,蓝色为混叠信号,其频率为100kHz。

为了更好的理解混叠现象,我们需要从频域的维度来分析分析,奈奎斯特频率fS2=fN=500kHz\frac{f_S}{2}=f_N=500kHz2fS=fN=500kHz,fin=900kHzf_{in}=900kHzfin=900kHz,满足混叠条件fN<finf_N<f_{in}fN<fin,则与fNf_NfN为中心轴对finf_{in}fin进行镜像或折叠,镜像或折叠后的频率为fS−fin=100kHzf_S-f_{in}=100kHzfS−fin=100kHz,即如果对波形进行复原,你将看到的是100kHz的蓝色波形。.

从0到fNf_NfN区域称其为第一个奈奎斯区域,从fNf_NfN到fSf_SfS 称其为第二个奈斯区域。实际上,根据傅里叶变换,采样信号的频谱会在采样频率fSf_SfS的整数倍除重复出现,形成周期性频谱,例如,采样频谱会在fSf_SfS,f2Sf_{2S}f2S,f3Sf_{3S}f3S…等频率上重复。相应地,奈奎斯区域也是周期镜像或重叠,详细见下图。

以前面的示例为例,其前六个奈奎斯区域对应的混叠频率如下表:
| 奈奎斯区域 | 混叠频率 |
|---|---|
| 1st Nyquist Zone | 100kHZ |
| 2nd Nyquist Zone | 900kHZ |
| 3rd Nyquist Zone | 1.1MHZ |
| 4th Nyquist Zone | 1.9MHZ |
| 5th Nyquist Zone | 2.1MHZ |
| 6th Nyquist Zone | 2.9MHZ |
当然,设计时,我们只关注第一个奈奎斯特区域的混叠情况。
三、抗混叠滤波器的设计
3.1.目的:
- 降低混叠效应,确保信号在采样前已经被过滤,只包含低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频率分量。
3.2. 设计考量点:
- 在模拟到数字的转换过程中,量化精度主要取决于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的分辨率。量化误差,表现为数字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差异,通常用最低有效位(LSB)来量化。量化误差的典型范围是每个数字位±0.5LSB。
设计抗混叠滤波器时,核心目标是将噪声信号的振幅降至ADC的检测极限之下,即小于ADC的LSB的一半。这要求滤波器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通带宽度、截止频率和衰减率。截止频率定义了信号的通带范围,而衰减率则决定了阻带的宽度和深度,对于混叠信号的有效抑制至关重要。建议至少采用2阶滤波器设计,以确保足够的衰减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ADC前端的RC电路主要用于在ADC内部采样保持电路切换时提供瞬时能量,并非用于抗混叠。这一点在设计抗混叠滤波器时应予以明确区分,以避免对RC电路功能的误解和不当应用。

采样理论与抗混叠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