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中的回答很有想象的空间,看了几条之后,略有感悟。
简单摘抄几个:
我觉得这个怪翻译本身也不太对,应该说IT领域的专有名词本身太挫了,人家生物学、化学专有名词都用拉丁文,逼格满满,也不怕跟日常用语撞上;物理学用词都是新造,什么entropy,什么quantum,听发音都知道有多么玄妙,翻译出来也是熵、量子这样高大上的名词。
就你们IT,一帮程序员拿着日常用语就往上用,什么handle,什么class,什么default,你叫人怎么翻译,完全按意思来造个词吧,脱离原文了;直接按原文翻译成日常用语吧,土爆了,而且感觉莫名其妙。没办法只能用原意生造一个词。就这我也觉得比直接翻成把手强多了……
作者:灵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950899/answer/1422877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Handle直接翻译成把手不好吗?因为它的作用本来就很像一个把手,初学者读到这里,也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生活中的的把手,产生一个准确的intuition。
然而“句柄”是什么鬼?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同学大脑中完全是一片空白好吗?这个词的作用大概就是在读者经过各方考证,弄明白何为“句”,何为“柄”之后,终于明白了译者为追求一个“雅”字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后像老学究一样合上书本会心一笑吧?
为什么中文教材(包含一些译本)比起英文教材总显得晦涩?我觉得“句柄”们、“缺省”们功不可没。
作者:Theodor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950899/answer/1422775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不考虑字数,我个人认为handle按照语境翻译成内核对象指针,或者内核对象标识或者内核对象引用都可以,有些人非要说翻译成把手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词的概念,我只能呵呵了,大概大家的大脑结构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