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与能力---三观

文章目录

1、教育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用做合适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
  •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提素个性创两全”
“提素”:即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个性”即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创”即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两全”即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1.2 素质教育的外延

  • 1、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的,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类各级学校提出的要求
  • 2、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1.3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其中“全面”指的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要得到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要有所提高

1.4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 素质教育有三大基本任务,分别是
    •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1.5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 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 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 教育目的的全国性
  • 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
  •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 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1.6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1,7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 1、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3、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尊重学生主动意识,弘扬主动精神
  •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1.8 新课改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如下

  •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核制度
  •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9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 1、发挥教师的作用
    10题
  •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1.10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 2、教育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 3、教育从“重结论请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1.11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2 实施素质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学生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对学生有完整的认识

  •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 2、学生是有着身心诸方面发展需要的完整的人,教育必须全面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 3、学生是有着发展潜力的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开发出学生的发展潜力
  • 4、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
  • 5、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人 全面发展和有差异,有个性是想统一的

2.2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2.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发两独)

3.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文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成长的人

3.2、学生是独特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不仅要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
 生的,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
 化发展需求
 1、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与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在德、
	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尊重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
	质要求
 2、学生具有个性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   
	生,根据学生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

3.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知的主体,教师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
	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   
	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
	的指导下主动地探究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
	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做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当做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的去施加教育的影响,推动学生个体
	的健康成长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阶不平互补差

2,4.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4.2、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要求: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拔苗助长、

凌节而施”都是违背身心发展顺序规律的行为

2.4.3、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
特征以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4.4、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要求:

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方法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2.4.5、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和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

2.4.6、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要求:

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2.4.7、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指个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充

2.4.8、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2.4.9、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性的教育要求

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2.5、“以人为本”的教育公正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
  • “教育公正”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即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教育机会均等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入学机会均等
    • 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 三是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3、教师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教师职业的性质

  • 教师职业是一门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2、教师职业的责任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责,要求教师自觉的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师负责,对社会负责

  • 对学生负责:教师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用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的灵魂
  • 对教师负责:教书育人是教师集体共同劳动的结果
  • 对家长负责: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 对社会负责: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3、教师职业的价值

  • 1、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对他人,集体,社会和人类都有巨大贡献
    • 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和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2、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
    • 教师的个人职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可以满足教师个体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劳动,也称作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

3.4、新课改的教师观

  •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六者一社区)
    •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 2、教师行为的转变
    • 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
    • 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5、教师劳动的特征

  •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 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这种复杂性主要变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 教学任务的综合性
  •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表现如下
    • 因材施教
    •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
    • 教学机智
  • 3、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3.6、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提升交往和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7、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1、建立专业思想,专业精神
  • 2、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
    •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 通知性知识:即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社会学,天文地理学
      • 本体性知识: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如所任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学科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原理等
      • 条件性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主要指教师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
      • 实践性知识:
  • 3、提高专业能力
    •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设计教学的能力,
      • 2、表达能力
      • 3、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
      • 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 5、教育教学机智
      • 6、反思能力
      •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 8、创新能力:如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
  • 4、形成专业自我

3.8、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 (福勒和布朗)

  • 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 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一般是新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
    性,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不是觉得我干的不错”
  • 关注情境阶段: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岗位上已经能够完全适应是,便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
  • 关注学生阶段: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3.9、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 (伯利纳理论)

美国的伯利纳提出了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将教师的发展分为:

  • 新手教师、
  • 熟练新手教师,
  • 胜任型教师,
  • 业务精干型教师,
  • 专家型教师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

  • 1、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在劳动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性,有个性活生生的人,
    •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便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
  • 3、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
    • 教师劳动工具的包含教材,教学设备等辅助性教学工具
      教师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 4、教师劳动结果的特殊性
    • 教师劳动的结果是产生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才

4.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基础性要素

1、安全感
2、自尊感
3、归属感
4、敬畏感

4.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

2008年更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将“爱”与“责任”贯穿于其中

  • 1、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热爱人民,用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户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高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 3、关爱学生
    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4、教师职业行为

  •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①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
    • ②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的一种表现
      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始终信任学生
    • ③赏识学生
      教师要善于赞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以单纯的成立来恒量学生
    • ④公平共振的对待学生
      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 ⑤严格要求学生
      严而有理,严而又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 2、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 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 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 尊重家长的人格、
    •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 3、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尊重,理解,协作

  • 4、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关系
    尊重,支持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