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36、敏捷软件开发中的任务分配与实践模式探索
本文探讨了敏捷软件开发中的自我任务分配策略与常见挑战,分析了影响任务分配的任务特性、个人能力和团队环境因素,并研究了结对编程、Mob编程和代码审查等开发实践模式的适用场景与动态调整机制。通过采用Grounded Theory方法,研究旨在为敏捷团队提供上下文驱动的任务分配指南和优化工作组织方式的建议,以提升项目效率与软件质量。原创 2025-10-26 05:40:24 · 7 阅读 · 0 评论 -
35、敏捷软件开发中每日站会与回顾会议的知识管理与反思实践
本文探讨了敏捷软件开发中每日站会与回顾会议在知识管理与反思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了不同规模团队对站会价值的认知差异,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分类、知识类型及其管理策略,并介绍了反思实践的技术与模型。研究结合实证数据,揭示了产品、项目和过程知识在反思中的具体作用,以及讨论、工件和可视化等策略如何促进团队反思。针对大型团队站会信息相关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信息分享、加强协作沟通及引入先进工具的改进方案。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在知识类型深化、跨团队知识共享和个性化反思实践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10-25 12:25:40 · 4 阅读 · 0 评论 -
34、每日站会是否有价值?软件开发团队开发者调查解析
本研究通过调查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对每日站会(DSM)的价值感知,发现70.6%的开发者参与DSM,且其在敏捷团队中采用率高达87.3%。结果显示,初级开发者更倾向于认为DSM有价值,而高级开发者因任务独立性和会议负担多持消极态度。团队规模也影响满意度,12人以上的团队负面评价最多。研究强调应优化DSM形式以提升高阶开发者和大团队中的有效性,并建议未来关注会议质量与参与者视角。原创 2025-10-24 10:20:47 · 6 阅读 · 0 评论 -
33、软件项目中的流程机制与任务分配策略探索
本文探讨了软件项目中的流程机制与任务分配策略,分析了实验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有效性威胁,并研究了如何通过可视化软件仓库数据揭示过程偏差及辅助项目跟踪。通过对印度一家软件公司11名敏捷从业者的访谈,识别出三种工作流机制(独立、依赖、混合)和五种任务分配策略(经理驱动、团队驱动、个人驱动、经理协助、团队协助),发现高优先级任务通常直接分配给经验丰富者,且任务分配受团队协作、需求清晰度和分布模式影响。研究表明,敏捷团队采用多样化的策略以适应实际需要,集体决策和适当自主性有助于提升效率。未来需更大规模研究验证这些发现原创 2025-10-23 12:18:35 · 2 阅读 · 0 评论 -
32、探索性测试与软件过程偏差可视化研究
本文探讨了探索性测试中测试章程的设计要素及其对测试效率的影响,并结合软件过程偏差的可视化研究,分析了两个工业项目在错误处理、史诗故事和用户故事管理中的差异。通过基于JIRA数据的可视化工具,揭示了项目B存在的技术债务与组织问题,强调了明确角色职责和有效规划的重要性。研究还评估了可视化工具在项目监控中的实用性,并提出了未来在测试章程优化与智能可视化方向的研究展望。原创 2025-10-22 12:55:20 · 17 阅读 · 0 评论 -
31、敏捷方法实践与探索性测试中的测试章程设计
本文探讨了敏捷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与探索性测试中测试章程设计的关联。研究发现,敏捷方法(尤其是Scrum)在提升团队生产力、项目透明度和规划能力方面效果显著,而探索性测试通过基于会话的测试管理(SBTM)提升了灵活性和缺陷检测效率。研究通过访谈九位行业专家,识别出30个影响测试章程设计的因素和35种可能包含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为从业者提供系统化参考。文章进一步提出将测试章程融入敏捷流程的应用建议,包括结合迭代规划制定章程、加强团队沟通和持续优化章程,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如因素权重分析、自动化生成和跨领原创 2025-10-21 09:50:27 · 16 阅读 · 0 评论 -
30、敏捷方法与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敏捷方法与以用户为中心设计(UCD)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挑战与协同潜力。通过分析电信公司和博世底盘系统控制的案例,揭示了在非敏捷环境和跨学科项目中实施敏捷与UCD所面临的问题,如开发者思维主导、客户权力失衡、实践偏差等。研究指出,尽管存在挑战,敏捷实践在提升透明度、沟通、规划和团队授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进一步提出定制化敏捷实践、培养敏捷文化及加强客户沟通等应对策略,并强调在客户同为敏捷型组织的情境下,UCD与敏捷的融合将更具成效。最终呼吁企业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方法,以实现高质量的产品交付与用户满原创 2025-10-20 14:14:54 · 2 阅读 · 0 评论 -
29、航空电子软件与用户中心设计的发展探索
本文探讨了航空电子软件和小型敏捷公司在软件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在航空电子领域,传统V模型受限于高验证成本与需求波动,采用敏捷框架如Scrum有望降低风险、适应变化并控制成本,但仍需解决架构设计滞后问题。在小型敏捷公司中,用户中心设计(UCD)因缺乏专家、方法不匹配和资源不足而难以实施,通过轻量级研讨会引入低保真原型、人物角色等技术,有效促进了开发者思维从技术导向向用户导向转变,并改善了内部沟通。研究案例显示,尽管客户限制带来挑战,但团队对UCD接受度高,未来有望在项目中推广应用。整体上,敏捷与UCD原创 2025-10-19 16:29:00 · 2 阅读 · 0 评论 -
28、航空电子软件开发中敏捷方法的应用探索
本文探讨了敏捷方法在航空电子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与DO-178C标准的兼容性,总结了敏捷在提升需求响应、团队协作、客户参与和软件质量方面的优势。文章还提出了将Scrum与DO-178对齐的三阶段模型,涵盖准备、开发与收尾,并讨论了实施中的挑战如文档生成、可追溯性和认证沟通。通过案例分析和行业现状调查,展示了敏捷在安全关键系统中的可行性与潜力,最后展望了其与新兴技术融合及跨领域拓展的未来趋势。原创 2025-10-18 14:21:33 · 2 阅读 · 0 评论 -
27、敏捷团队中的安全测试与航空电子软件开发评估
本文探讨了敏捷团队中的安全测试现状及航空电子软件开发的敏捷化转型。研究发现,当前敏捷团队普遍存在安全知识不足、依赖临时渗透测试和忽视静态测试等问题,建议加强基于风险的安全测试与人员培训。针对航空电子软件开发,文章分析了传统计划驱动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与DO-178C标准对齐的敏捷开发流程,结合Scrum框架,融入测试驱动开发、持续集成与系统安全评估,以实现高频交付、灵活响应变更并降低项目风险。通过案例分析与流程建模,论证了敏捷方法在高安全性要求领域的可行性,并对未来在安全测试自动化、认证合规及新兴技术融原创 2025-10-17 13:25:46 · 4 阅读 · 0 评论 -
26、敏捷团队如何进行安全测试
本文研究了敏捷团队中安全测试的实施现状,探讨了传统安全工程流程在敏捷环境中的管理方式、各测试阶段的安全测试执行情况以及传统安全测试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奥地利和挪威四个团队的定性访谈,发现安全测试多集中在系统层面,依赖外部渗透测试,且开发人员的安全知识缺乏系统支持。文章提出了加强安全知识传播、优化渗透测试集成、提升项目所有者安全意识等实践建议,并呼吁开展轻量级模型-基于安全测试方法和自动化支持的研究,以推动敏捷团队更有效地实施安全测试。原创 2025-10-16 13:29:03 · 23 阅读 · 0 评论 -
25、敏捷开发项目中的测试自动化与安全测试
本文探讨了敏捷开发项目中测试自动化与安全测试的关键实践与挑战。在测试自动化方面,强调团队协作、缺陷跟踪、工具选择及管理层支持;在安全测试方面,分析了当前敏捷团队存在的知识缺乏、过度依赖渗透测试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培训、多元化测试方法、培养专业人员和建立流程等改进建议。通过系统化的策略,提升软件质量与安全性,推动敏捷项目的高效发展。原创 2025-10-15 09:24:55 · 26 阅读 · 0 评论 -
24、敏捷项目中采用测试自动化的策略与挑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敏捷项目中采用测试自动化的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识别出五大核心挑战:选择合适的工具、管理测试环境、测试脚本维护、对自动化的心态以及有效沟通,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文章结合编码分析、实际案例和关系图示,系统阐述了各挑战之间的关联及策略的协同效应,为敏捷团队实施测试自动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测试自动化在敏捷开发中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10-14 15:45:29 · 15 阅读 · 0 评论 -
23、软件初创公司的敏捷实践与测试自动化研究
本文研究了软件初创公司在敏捷实践和测试自动化方面的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对1526家初创公司的调查发现,速度相关敏捷实践使用广泛,而质量与沟通实践应用较少。另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通过访谈38位从业者,识别出测试自动化在敏捷项目中面临的五大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文章还讨论了研究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在精益实践、敏捷性评估和新调查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10-13 09:20:59 · 2 阅读 · 0 评论 -
22、软件初创企业中的敏捷实践分析
本文分析了软件初创企业中敏捷实践的应用情况,基于对1526家初创企业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不同产品开发阶段和精益创业方法对敏捷实践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多数初创企业更注重速度相关实践(如频繁发布和敏捷规划),而质量相关实践(如测试优先和定期重构)采用率较低。同时,精益初创企业在测试优先、频繁发布和每日站会方面显著高于非精益企业,显示出更好的实践整合能力。文章还提出了提升质量实践、优化发布流程和灵活沟通等建议,为初创企业更好地平衡质量与速度提供指导。原创 2025-10-12 16:12:00 · 1 阅读 · 0 评论 -
21、敏捷方法教学与软件初创公司实践洞察
本文探讨了敏捷方法在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实践以及在软件初创公司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对牛津大学敏捷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强调了将敏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并分享了针对有经验专业人员的高级敏捷课程设计。同时,基于对1526家软件初创公司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敏捷实践在初创环境中的使用现状,发现速度相关实践(如频繁发布)更受青睐,而质量相关实践(如重构和测试优先)则因资源限制被弱化。研究还指出,采用精益创业方法的初创公司并未牺牲质量来换取速度,体现了对质量与速度平衡的重视。最后,文章为初创公司提供了优化沟通、管理技术债原创 2025-10-11 10:10:58 · 2 阅读 · 0 评论 -
20、敏捷方法教学:实践与反馈
本文介绍了敏捷方法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馈,涵盖沟通练习、原型制作、敏捷辩论、Kanban游戏等多种教学活动,以及发布计划和论文等课程作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团队协作与创造力激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敏捷方法。文章分析了教学中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并提出引入实际案例、加强行业合作、优化评估方式等改进方向。整体教学效果获得学生积极反馈,展现了持续优化的敏捷教学体系。原创 2025-10-10 13:23:07 · 2 阅读 · 0 评论 -
19、大型敏捷组织中的知识共享与敏捷方法教学实践
本文探讨了大型敏捷组织中的知识共享现状与挑战,分析了敏捷性对团队内部及跨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并揭示了知识共享的动机因素。同时,介绍了牛津大学面向软件工程师的敏捷方法教学实践,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与教学方法。文章进一步剖析了敏捷教学与知识共享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提出了改进知识共享策略和敏捷教学的实践建议,展望了未来通过两者协同推动组织发展的方向。原创 2025-10-09 15:31:43 · 2 阅读 · 0 评论 -
18、大型敏捷组织中的知识共享调查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一家大型IT服务提供商的调查,探讨了敏捷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现状、动机及便捷性。研究发现,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频率高且便捷,主要依赖非正式交流、会议和电子邮件,动机以内在为主;而与公司同事和客户之间的知识共享则面临更多挑战,便捷性较低,且更多受外在动机驱动。研究还表明,敏捷技术的采用数量正向影响与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便捷性,知识共享实践频率对不同群体的共享体验有显著预测作用。基于员工建议,文章提出了培育共享文化、优化知识库和举办非正式技术交流等改进路径,为企业提升知识管理效率提供了实践指导。原创 2025-10-08 12:44:42 · 2 阅读 · 0 评论 -
17、提升敏捷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
本文探讨了aWall数字卡片墙工具在提升敏捷团队协作中的作用,通过用户研究验证其在信息可用性、功能可达性和敏捷文化支持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大型敏捷组织在知识共享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改进策略并展望未来趋势,旨在促进团队协作效率与跨组织知识交流的持续优化。原创 2025-10-07 13:30:36 · 3 阅读 · 0 评论 -
16、利用大型数字多点触控卡片墙增强敏捷团队协作
本文介绍了一款面向敏捷软件开发团队的大型数字多点触控卡片墙——aWall。该工具结合实体卡片墙的易用性与数字工具的可追溯性和集成能力,通过大尺寸高分辨率显示屏、多用户触控交互、与JIRA等系统集成,以及支持多种敏捷会议的专用视图和可配置信息小部件,有效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基于对11家IT公司的预研究,aWall针对现有工具的不足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实际评估中展现出良好的可用性与协作促进作用。未来计划拓展人工智能辅助、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并加强分布式团队支持,推动其在软件开发及其他行业项目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原创 2025-10-06 13:44:01 · 2 阅读 · 0 评论 -
15、敏捷项目团队中的正念练习:效果、挑战与研究方向
本研究探讨了短时间正念干预(如三分钟呼吸练习)对敏捷开发团队站会有效性及团队文化的影响。通过积极组、安慰剂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实验,发现正念练习在倾听、决策参与、会议效率、互动质量及情绪健康等方面显著提升团队表现。尽管定量结果积极,但定性反馈显示团队在实际环境中持续实践存在障碍,主要涉及管理支持、自愿参与和心理安全感。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正念实践的策略,并指出了未来在领导力发展、决策影响、实施模式和组织适配性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10-05 15:33:22 · 2 阅读 · 0 评论 -
14、敏捷项目团队中的正念练习:三分钟呼吸练习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在敏捷项目团队中应用三分钟呼吸空间正念练习的实证研究。通过对照试验设计,比较了正念练习、音乐放松和无干预对站立会议质量的影响,发现正念练习能显著提升会议有效性、决策质量和倾听能力。研究结合定量与定性数据,揭示了正念在高压力、快节奏工作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并为未来在敏捷团队中推广正念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原创 2025-10-04 13:54:27 · 3 阅读 · 0 评论 -
13、技术债务意识的影响:软件开发的新视角
本文探讨了技术债务意识在软件开发中的影响,强调其对代码质量、团队行为和项目可持续性的积极作用。通过选择性编码分析,研究识别出策略、团队行为、代码和可见性等关键类别,并提出‘提升质量’为核心感知概念。结合Code Climate和SonarQube的工具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债务显性化有助于改善代码重复率和维护性,但工具存在局限性,难以捕捉业务逻辑相关的债务。研究还发现,技术债务看板能增强团队沟通与质量文化。尽管开发者感知质量提升,工具指标变化不显著,揭示出主观感知与客观测量间的差异。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技术债务意识原创 2025-10-03 13:48:33 · 3 阅读 · 0 评论 -
12、技术债务意识影响的课堂研究
本文通过在圣保罗大学极端编程实验室(XP Lab)课程中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技术债务意识对软件开发团队的影响。研究结合访谈、问卷调查及代码分析工具,发现当技术债务被明确识别和可视化后,团队在行为模式、沟通效率、决策质量和软件可维护性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改善。研究表明,提升技术债务意识有助于团队更好地管理开发过程中的短期妥协,促进长期软件质量提升,为教学与实际项目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原创 2025-10-02 09:13:24 · 3 阅读 · 0 评论 -
11、软件开发中需求分解与技术债务意识的研究洞察
本文研究了软件开发中需求分解与技术债务意识对团队行为和开发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四组学生团队(XP、Scrum、Scrum with Kanban、Banana)的实证分析,发现垂直需求分解和测试优先策略有助于早期交付并提升效率,而水平分解导致更高的工作量和延迟反馈。研究还表明,技术债务意识显著影响团队对软件质量的关注。建议开发者优化分解方法并加强技术债务管理,研究人员应进一步探索不同环境下的有效性。原创 2025-10-01 12:34:41 · 2 阅读 · 0 评论 -
10、敏捷开发中需求分解的比较研究
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比较了四种开发过程(Scrum、Scrum with Kanban、XP和临时Banana过程)在敏捷开发中对需求分解的差异。研究发现,XP团队分解出的用户故事最多,开发工作量最低,而临时过程团队分解最少且工作量最高。文章详细介绍了用户故事分解的概念、好处及18种常用技术,并结合Serendipity应用开发实例分析不同过程下的分解策略与效果。结果表明,合理的需求分解能显著提升估算准确性与交付效率。最后提出了未来可扩展样本规模并探究分解策略对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影响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9-30 13:42:49 · 2 阅读 · 0 评论 -
9、用户交互数据收集技术选择与需求分解对比研究
本文通过多个案例分析了用户交互数据收集技术的选择过程,探讨了不同项目目标、环境限制和技术特性对技术选型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的评估框架与选择流程。同时,对比了四种开发流程(Scrum、XP、Scrum with Kanban、非结构化流程)在需求分解中的表现,发现Scrum with Kanban和XP更为高效。研究强调应根据主要目标和关键限制综合评估技术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复用性与架构更改成本,并建议避免在敏捷流程中过度使用传统需求分解技术,以提升项目敏捷性与执行效果。原创 2025-09-29 12:34:59 · 2 阅读 · 0 评论 -
8、用户交互数据收集技术的选择与评估
本文探讨了软件开发中用户交互数据收集技术的选择与评估,提出一个包含及时性、目标、工作量、开销等八个标准的选择框架,并通过三个实际案例(电信公司、软件企业、教育研究团队)分析不同团队在技术选型中的决策过程。研究揭示了业务需求、技术可行性、成本和安全性等因素对技术选择的影响,评估了现有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软件团队提供实用的决策支持。原创 2025-09-28 10:38:56 · 2 阅读 · 0 评论 -
7、敏捷需求工程与用户交互数据收集挑战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敏捷需求工程中的六大关键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包括团队依赖、利益相关者理解、整体情况把握、持续需求管理、用户需求确定和利益相关者全程参与。同时探讨了用户交互数据收集的实践案例与技术选择依据,提出了结合敏捷需求与数据收集的综合应用建议,旨在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与用户需求响应能力。原创 2025-09-27 13:23:14 · 3 阅读 · 0 评论 -
6、敏捷需求工程中的关键挑战
本文通过改进的德尔菲研究方法,识别了当前行业在敏捷需求工程中面临的六个关键挑战,包括跨团队依赖、利益相关者对开发决策的理解、复杂需求中的大局观、持续需求管理、与最终用户合作以及利益相关者全程参与。针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基于敏捷工具和实践的应对措施,并总结了系统化的解决流程,旨在帮助组织更好地实现敏捷转型和价值驱动的产品开发。原创 2025-09-26 09:53:24 · 2 阅读 · 0 评论 -
5、影响软件原型制作速度的因素剖析
本文深入剖析了影响软件原型制作速度的多重因素,涵盖沟通挑战、客户反馈有效性、即插即用组件利用、功能请求冲突与蔓延、技术能力及快速变化的技术依赖。通过案例分析,文章从工件、团队能力、协作、客户和流程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软件初创企业提升原型制作效率与质量,加速产品迭代与市场验证。原创 2025-09-25 16:42:41 · 26 阅读 · 0 评论 -
4、软件初创企业原型制作速度的影响因素
本文探讨了软件初创企业在从商业想法到产品发布过程中原型制作速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多案例研究,分析了一次性原型与演化原型的技术分类,结合精益创业的Build-Measure-Learn循环等模型,提出了以原型为中心的四个学习循环。研究识别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原型制作速度的关键因素:早期阶段依赖协作式模拟工具、UX设计师参与及‘伪造或构建’策略;中期阶段受技术团队能力、资源投入和项目管理能力影响;后期则需有效管理客户反馈与需求变更。文章最后提出提升原型速度的建议,包括加强团队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沟通机制并采用原创 2025-09-24 09:23:34 · 2 阅读 · 0 评论 -
3、敏捷回顾反思框架与软件初创公司原型制作速度影响因素解析
本文探讨了敏捷回顾中的反思框架及其对团队改进的影响,分析了四个团队在不同反思层次上的表现差异,并揭示了反思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同时,文章研究了影响软件初创公司原型制作速度的五大维度:制品、团队能力、协作、客户和流程,提出了提升原型制作效率的具体策略。最后,为敏捷团队和初创企业分别提供了实践启示,强调通过优化反思过程和关键影响因素来提高开发效率与产品质量。原创 2025-09-23 12:00:14 · 3 阅读 · 0 评论 -
2、敏捷回顾中的反思研究
本研究通过访谈和观察方法,深入探讨了敏捷团队在回顾会议中的反思过程。研究识别出三个反思层次:报告与回应、关联与推理、重构,并分析了各层次中的关键活动与成果。团队通过识别障碍、分享感受、分析原因、制定行动要点等方式,持续推动改进。研究结果揭示了回顾会议在促进团队沟通、问题解决和计划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敏捷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原创 2025-09-22 09:05:58 · 2 阅读 · 0 评论 -
1、敏捷回顾会议中的反思:深入探究与框架构建
本文基于2017年XP会议中的一项研究,深入探讨了敏捷回顾会议中的反思过程。通过对新西兰Trade Me公司四个敏捷团队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回顾会议中关注的关键方面及反思发生的三个层次:报告与回应、关联与推理、重构。研究构建了一个将反思层次嵌入标准回顾流程的框架,旨在提升会议质量与团队持续改进能力。该框架在实践中展现出提升反思深度、会议效率和改进效果的显著价值。原创 2025-09-21 13:06:51 · 2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