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中间件平台。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 Ice 为构建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应用提供了工具、 API 和库支持。Ice 应用适合在异种环境中使用:客户和服务器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机器架构上,并且可以使用多种网络技术进行通信。无论部署环境如何,这些应用的源码都是可移植的。
1、ICE是如何工作的?
要与Ice持有的对象进行通信,客户端必须持有这个对象的代理(与CORBA的引用是相同的意思),这里的代理指的是这个对象的实例,ICE在运行时会定位到这个对象,然后寻找或激活它,再把In参数传给远程对象,再通过Out参数获取返回结果。
这里提到的代理又分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直接代理其内部保存有某个对象的标识,以及它的服务器的运行地址;间接代理指的是其内部保存有某个对象的标识,以及对象适配器名(object adapter name),间接代理没有包含寻址信息,为了正确地定位服务器,客户端在运行时会使用代理内部的对象适配器名,将其传给某个定位器服务,比如IcePack服务,然后,定位器会把适配器名当作关键字,在含有服务器地址的表中进行查找,把当前的服务器地址返回给客户,客户端 run time现在知道了怎样联系服务器,就会像平常一样分派 (dispatch)客户请求。
ICE可以保证在任何的网络环境或者操作系统下,成功的调用只有一次,它在运行时会尽力的定位到远程服务器,在连接失败的情况下会做尝试性重复性连接,确实连不上的情况会给用户以提示。
客户端在调用服务端的方法时,可以采取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实现,同步调用就相当于调用自己本地的方法一样,其它行为会被阻塞;异步调用是非常有用的调用方式,如服务端需要准备的数据来自于其它异步接口,这个时候客户端就不需要等待,待服务端数据准备充份后,以消息的方式通知客户端,服务端就可以去干其它的事情了,而客户端也可以到服务端获取数据了。
2、ICE调用模式
ICE采用的网络协议有TCP、UDP以及SSL三 种,不同于WebService,ICE在调用模式上有好几种选择方案,并且每种方案正对不同的网络协议的特性做了相应的选择。
Oneway(单向调用):客户端只需将调用注册到本地传输缓冲区(Local Transport Buffers)后就立即返回,不会等待调用结果的返回,不对调用结果负责。
Twoway(双向调用):最通用的模式,同步方法调用模式,只能用TCP或SSL协议。
Datagram(数据报):类似于Oneway调用,不同的是 Datagram调用只能采用UDP协议而且只能调用无返回值和无输出参数的方法。
BatchOneway(批量单向调用):先将调用存 在调用缓冲区里面,到达一定限额后自动批量发送所有请求(也可手动刷除缓冲区)。
BatchDatagram(批量数据报):与上类似。
不同的调用模式其实对应着不动的业务,对于大部分的有返回值的或需要实时响应的方法,我们可能都采用Twoway方式调用,对于一些无需返回值或 者不依赖返回值的业务,我们可以用Oneway或者BatchOneway方式,例如消息通知;剩下的Datagram和BatchDatagram方式 一般用在无返回值且不做可靠性检查的业务上,例如日志。
客户与服务器 (Clients and Servers )
客户 与 服务器 这两个术语不是对应用的特定组成部分的严格指称,而是表示在某个请求从发生到结束期间,应用的某些部分所承担的角色:
• 客户是主动的实体。它们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
• 服务器是被动的实体。它们提供服务,响应客户请求。
在从不发出请求、而只是响应请求的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