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背景
国家陆续出台智慧农业相关政策,但是中国智慧农业一直处在缓慢爬坡期,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办法谈上“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的窘境,到底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二、原因分析
1)土地的分散而独立
自记事起,笔者的老家都采用分田到户,土地按照户口本上的人口划分,分散而独立。
近些年,村里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有些农田也被村子里的人或者亲戚代耕种,但是农田也没有归整在一起,还是以家为单位的方格田地,面积大多是几分田或者一亩田左右。
分散的田地散落在四周,互不侵扰,各家管理管家的,无论是施肥打农药,还是耕种与收割依然采用传统的工具与方式,大田模式一直成为南方农村的病痛。
2)90%以上的年轻人离开农村
村子里的90%的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有些人去外地读书,有些人去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等发达地区打工。年轻人基本上是春节期间在家里待上5-10天,春节过后又离开村子,农村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客栈”。
众所周知,智慧农业需要懂互联网、懂技术、有知识的人才能操作,然而,当今农村已经没有可以操作智慧农业设备及设施的人。
3)农作物溢价低
笔者村里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部分是蔬菜,这些农作物的溢价很低。即使有些靠种蔬菜为生的人,基本上也是传统大的种植方式,因为智慧农业设备投入非常之高。
有人曾估算,如果村里要搞蔬菜种植大棚,需要单独拉架设电线、网线等基础设施,而且这些设施的费用需要好几万元,同时每年的电网维护费用也要上千元。前期的投入成本非常之大,一旦蔬菜等农产品没有卖上好价格,亏本是一定的事情。
除了以上3个问题之外,更核心的是笔者的村里几乎没有乡村产业,更缺乏农业龙头型企业,所以智慧农业体系在这样的农村只剩下“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