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品牌都做了个人号,努力经营朋友圈,但打开一看——嚯,全是广告。不用想,肯定已经被大部分用户屏蔽了,再怎么使劲儿也无济于事。
那么灵魂拷问来了:品牌朋友圈除了广告还能发什么呢?
首先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朋友圈获得成交或者复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断地发促销信息吗?还是动不动撒福利?
都不是,让用户在你朋友圈产生转化的根本原因,始于信任,终于有价值。
运营朋友圈就像炖肉,不能急,你得先结合顾客需求和品牌特色“定位”人设,再加入栏目化的内容“运营”朋友圈(也是立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火慢炖,最后加一把转化活动的盐佐味,才能收获一锅香喷喷的私域美味。
朋友圈定位:打造你的独家“人设”
“沪上假名媛拼单”新闻爆出来时,大家猛然发现某宝竟然有“朋友圈包装”这样的业务,通过下午茶、跑车、五星级酒店套房等“白富美必备套装”打造名媛人设,骗过不少人。
“假名媛”当然不可取,但在运营朋友圈输出内容之前,先做好人设定位确实很重要,对于品牌来说更是如此。那么究竟该从哪些角度去考虑呢?我们认为要重点关注3个方面。
一、梳理角色
角色就是基于类目特点和客户画像,梳理并选择不同人设对应的岗位职责,也就是确认运营人员在服务客户时主要干什么事儿。
我们前期梳理了五种角色,即福利型导购、专业贴心型导购、专家型导购、超级用户福利官和专家,其中前3个用于引导客户转化,第4个主攻用户洞察,用服务深化关系,第5个则负责引领认知和消费,需要一定投入才能打造成功。
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品类特点、客户画像、品牌发展阶段等,在这5种角色中做出选择。不同角色的运营策略和重点都不一样,一定要做好通盘考虑。
比如,如果你的类目是日常消费品,客户购物频繁、对价格较敏感,那可以设立福利型导购;如果你的产品具有一定了解门槛,客户在选择时需要一些专业判断,那就要做专家型导购。
二、梳理价值
价值就是基于角色和用户需求,在私域内给用户独家提供的产品、服务、内容、活动以及客户感知等的总和。
比如只在私域内发售的专享联名款、周期购待定服务性质的产品,既能让用户收获实打实的产品价值,又能避免渠道内卷。
此外还有仅在私域内发布的积分抽奖/兑换活动、VIP客户专享线下沙龙活动、周期购产品改收货地址和时间服务等,都是朋友圈人设提供给用户的专属“价值”。
只有先梳理好这些价值,后续的朋友圈运营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三、建立信任
信任源自真实性。什么意思呢?就是人设要源于品牌或导购自身真实的标签,不能完全脱离实际,具体可以从3方面展开。
一是基本信息,它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区、工作状态等,让用户对你有初步了解。
二是生活标签,让用户通过生活的各个切面看到你的血肉、增进你和用户间的交集。
具体可以由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细节塑造,比如性格直爽、呆萌,爱好健身、美食、穿搭等(选择和品类相关的爱好)。人们很容易被相似、有共性的人吸引,不妨多在朋友圈展露你真实的一面,彼此更容易有话聊。
企业里每个运营人员的特点各不相同,如果是多人共用一个人设,就去抓他们之间的共性,确保人设真实、积极向上,让用户自然地觉得喜欢,愿意交流,或者让他们觉得熟悉、亲近,认为你就是他们身边的某个人。
三是职业标签,主要是为了让用户快速了解你能给他带去什么价值。
首先要明确你是做什么的、擅长什么、有什么样的工作特点、态度、习惯等。比如你的职业是私域运营,擅长百货商超、食品饮料、餐饮等行业,工作严谨、认真,这就是典型的职业标签,能让用户迅速勾勒出一幅素描肖像。
其次是职业理想,这属于精神层面,能增进用户对你的了解,引发共鸣,进而产生信任。比如白石伙伴的职业理想是通过知识分享,帮助各类企业掌握有效方法,落地私域运营,同时在行业内做出一定贡献,或起到引领作用。
“定位”好人设之后,需要再通过头像、昵称、签名、欢迎语等细节(如果用企业微信,就是个人主页)将它传递出去。
“运营”朋友圈
到底发什么才不掉粉?
首先咱们得统一认知,厘清发朋友圈的目的。我们总结了三类目的:建立信任、培育消费认知和各类通知。这里大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跳过建立信任和培育消费认知的环节,直接狂推各类通知。
怎样建立信任?可以分享生活,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人、话题和事件,也可以分享一些专业知识,让用户把你当朋友,是信任的开始。
培育消费认知就是种草,即影响、引导或者教育消费者,让他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适合的,那么他才会顺着你的思路去挑选、下单。
通知就是发一些方便用户的、性价比高的或者即时性、服务性更好的内容,包括朋友圈专享福利通知、服务通知、活跃类活动通知和转化类活动通知。
接下来我们基于这三类目的,拆解朋友圈究竟发哪些内容才能不掉粉。
一、分享生活
说到分享生活,大家不免困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到底哪些适合发在朋友圈呢?
首先肯定要发真实的、有感而发的事儿,比如假期和家人一起出游的美好,或者平时开会后受到启发的满足,又或者下班后健身的畅快,总之要让人感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以及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一定要注意,不能不加选择地发,而是要依据你的人设标签选择合适的内容。可以设想一下你希望在用户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然后据此对每天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行选择和剪裁。
发之前要检查一下:这个内容是否符合或者能强化你的人设和标签?是否有利于增进用户对你的了解和信任?如果是,就大胆发,如果不是,忍住别发。
二、分享专业知识
分享专业知识能塑造专业性,是朋友圈内容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可以发与产品使用相关的知识科普。在任何一个行业工作了好几年的人,对该领域都有高于消费者的认知,那么必然能告诉消费者什么是好的,从而扩展后者的知识面、提升其专业度。
其次可以分享产品打造的过程。只有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投入、用心打磨,才能让我们的品牌具备势能,让用户产生信任,那么可以分享产品研发的过程,传递你的专业性。比如做农产品的,可以分享对于产地、肥料、包装的精心选择;百货公司培训一线导购人员、参加外部论坛、获得行业大奖等,都能证明其专业性,至少要选两个角度去展示。
发布专业知识类内容的要点有哪些呢?
一是短小精悍。朋友圈都是碎片化、垂直的,建议将知识、科普用日签的形式输出,也就是一个小话题加一两个知识点,再起个栏目名,比如“变美小课堂”,然后固定时间发布,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
二是专业。让自己具备大学生的水平,但是能讲小学生的语言,也就是具备专业认知,并且能用大白话把它说出来,让用户秒懂。
三是真情实感。我以我手写我心,让用户透过文字感受到你的真诚。
四是及时。如果碰上节日节点、热点话题,一定要抢时间借势,洞悉客户在那一刻所关心的问题,抓紧发出来,不然就错过了最佳宣传期,效果会大打折扣。
发这类内容之前一定要自问:它能不能让用户把我的产品和服务用好?能不能让用户在产品选择上更具专业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果断不发。
三、分享产品种草
产品种草包含四类内容,一是产品使用教程,比如卖服装的可以发穿搭指南,卖炊具的可以发食谱;二是用户真实反馈或晒单,这类内容天然容易获得其他用户的信赖;三是能证明你品牌及产品实力的相关备书,比如品牌得奖、第三方认证等;四是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故事或者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的要点和自检问题和“分享专业知识”部分类似,就不多说了。
四、通知
前面三类内容“种草”到位了,就轮到通知来“拔草”了,也就是让用户参与活动、享受福利或者购买产品,从而建立进一步的连接。
通知分为四类:福利、服务、活跃型活动和转化型活动。
发通知的要点在于规划好节奏。既不能无节制地乱发一气,又不能为了发而发,如果没有能体现品牌理念或契合近期销售计划的主题,宁愿不去打扰客户。咱们要珍惜羽毛,不要毁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形象和信任。
发通知有一个特别管用的自检问题:如果朋友或者家人适配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愿意推荐他们参加这个活动吗?如果你自己都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觉得朋友家人肯定看不上这个活动,那就别发了。
确定了人设和大致内容,接下来需要以周为单位去规划朋友圈的栏目,注意要利用好5个黄金时间点(早上6-8点、中午12点-14点、下午18点-20点、晚上22-24点、凌晨0-2点)。
可以做个一周发布时间计划表,内容包括栏目类型、栏目名称、所占比例、发送时间等。比如每周一上午8点推出专业知识科普栏目“你所不知道的珐琅锅”,每周三晚7点分享珐琅锅食谱“快手美食”,周末的内容则可以灵活调整。
规划完之后,记得提前打磨内容。先把文字写出来,再把逻辑顺一遍,最后删繁就简,砍掉50%,让内容更加短平快。
本期小结
本期我们回顾了品牌朋友圈营销的思路和玩法,要点如下:
1、让用户在你朋友圈产生转化的根本原因,不是促销和福利,而是始于信任,终于有价值;
2、品牌独家人设,离不开三步:梳理角色、梳理价值、建立信任;
3、要想发朋友圈不掉粉,就得抓内容质量,平时多发分享生活、分享专业知识、分享产品种草的“存钱”内容,关键时候才能用通知带来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