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干旱胁迫下,棉花如何实现产量与纤维品质双赢?

文章信息

图片

文章主题:干旱下条件下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协同改良的遗传机制

发表期刊:Advanced Science

影响因子:14.3

团队:华中农大张献龙院士团队

01 研究背景

棉花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关键地位。其中,陆地棉和海岛棉是主要的栽培品种,陆地棉适应性强、产量高,但其纤维品质仅为中等水平;海岛棉虽以长绒纤维闻名,纤维品质极为出色,然而产量却低于陆地棉。因此,深入探究这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并将它们的优势相结合,培育出兼具高产和优质纤维的棉花品种,成为了棉花研究领域的重要挑战。

与此同时,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使得干旱胁迫日益严重,这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干旱阻碍棉花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导致其生理过程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渗透压升高、花芽脱落、纤维伸长受阻、纤维壁厚度、棉铃大小和纤维质量改变,最终致使棉花总产量下降。因此,研究棉花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并确定有助于抗旱的等位基因,对保障棉花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技术路线

图片

03 研究结论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 E22 和 3-79 构建种间 CSSL 群体,结合多种分析策略鉴定出 121 个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及抗旱性相关的 QTL。借助 CRISPR/Cas9 和 VIGS 技术,研究验证了 DRR1 和 DRT1 是调控棉花抗旱性的关键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这两个基因上,hap3-79 单倍型比 hapE22 单倍型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为棉花抗旱基因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通过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分析,研究发现 3-79 的渗入片段打破了产量与纤维品质间的连锁累赘,实现了干旱胁迫下二者的协同提升。研究还依据 MFVD 进行聚合分析,筛选出多个具有高抗旱性、高产和优质纤维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为棉花抗旱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培育适应干旱环境、高产且纤维品质优良的棉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04 结果展示

图片

图1  通过GWAS、连锁分析和BSA鉴定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汇总

图片

图2  候选基因 DRR1 的定位及生物学功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