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大模型与算法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为了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抢占先机,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补贴政策,全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政策。
广东省:政策多样,推动产业集聚
广州海珠区:打造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海珠区发布的《广州市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亮点满满。企业首次完成国家级生成式人工智能上线备案(大语言模型备案),最高可获 100 万元奖励;首次完成国家级境内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或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最高能拿 20 万元奖励。不仅如此,在办公房租、模型优化、人才、营收增量、示范发展等方面也有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可达 1000 万元,旨在加快推动大模型核心产业和高端人才集聚。
广州天河区:助力新企业成长与发展
天河区为新设立的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公司提供了有力支持。新设立且纳入天河区规模以上统计的公司,可获 10 万元一次性奖励;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达 1 亿元及以上的,还能再拿 100 万元奖励。此外,新落户特定区域的企业,根据经济发展贡献可获得不同比例的奖励,对于获得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增长的企业也有相应奖励政策。
深圳龙岗区:全方位支持人工智能产业
龙岗区的政策涵盖了算力、大模型调用、大模型备案等多个方面。算力补贴最高不超过 1000 万元;大模型调用扶持最高 200 万元;通过大模型备案的企业中,前十名最高补贴 200 万元。同时,在智能穿戴、人工智能软件应用、具身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重大活动、房租等方面均有补贴。
深圳前海:聚焦高质量发展与应用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政策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房租补贴最高 300 万元;企业所得税减按 15% 征收,符合条件的个人所得税超过 15% 的部分予以补贴;研发投入最高补贴 500 万元;算力补贴最高 2000 万元;大模型应用领域超过 10 个的,最高奖励 100 万元。
其他省市:多点开花,激发创新活力
北京市石景山区: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石景山区在算力建设、算力应用、数据流通、房租、场景示范应用、产业运营等方面均给予补贴,最高补贴额度分别可达 1000 万元、1000 万元、300 万元、500 万元、500 万元、200 万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
上海市徐汇区:多维度支持大模型发展
徐汇区的政策从算力、数据要素供给、创新能力、大模型团队落户、企业营收晋级、大模型备案等多个维度给予支持,还有应用场景、大型活动、投贷等补贴以及人才配套服务。通过大模型备案手续的企业,最高可补贴研发费用投入的 30%,最高 200 万元。
四川省成都市:鼓励创新与成果转化
成都市对 “首版次” 软件产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转化、大模型备案前十等给予补贴,算法采购、新获批实验室等也能获得支持。此外,对企业营收突破、专精特新企业、风险投资、人才等方面也有奖励政策,对性能先进且成功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登记的前十名企业,给予 100 万元一次性奖励。
浙江省:多城市协同发力
杭州市本级每年设立 5000 万元的 “算力券” 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对参数量超过千亿的通用大模型,给予最高 5000 万元的训练成本补助。金华市对服务平台建设、企业研发、大模型建设等给予补助,对参数量不低于十亿个的 AI 大模型,给予算力成本 50% 的补助,最高不超过 2000 万元。宁波市对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登记的企业,给予 100 万元的奖励。
福建省厦门市:精准扶持人工智能产业
厦门市有算力补贴、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补助、创新平台奖励、公共服务平台运营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奖励等政策。对企业购买或租用符合条件的智能算力服务,年度实际支出费用 5 万元(含)以上的,最高补贴 100 万元。
江苏省嘉兴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嘉兴市对使用智算、超算算力的企业给予算力补贴,新获得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备案的企业,年度算力补贴金额最高可达 500 万元。通过大模型备案的企业可一次性获得 100 万元奖励,新入选国家、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企业也有相应奖励。
贵州省贵阳市:支持大模型建设与应用
贵阳市对通过国家网信办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的大模型,按建设成本的 30% 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大模型应用场景和公告平台建设也给予补助,鼓励企业购买数据用于训练。
安徽省:打造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
安徽省通过 “揭榜挂帅” 等方式支持大模型研究,评选优秀场景应用案例给予补助,对落户企业匹配要素资源,对引进项目给予市奖补,单个项目最高资助 5000 万元。
湖北省:武汉与汉阳各有侧重
武汉市有关键技术突破、算力补贴,垂直行业模型研发和算力使用补助,公共服务平台奖励等政策;汉阳区则在房租、营收、人才、研发、自研大模型应用等方面给予补贴,年营收超 2000 万元且年研发超 300 万元的企业,最高一次性补助不超 100 万元。
各地出台的这些补贴政策,从多个维度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涵盖了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大模型备案、算法备案,还是算力建设、人才培养,都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还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热潮,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政策带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