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如何做大模型

什么是大模型?

给大模型下定义之前,先讲一个运营商员工非常熟悉的场景:运营商的每个分支机构,无论是省分公司、市分公司、县分公司还是最小单元,每个月都会耗费精力做一次或多次经营分析,这样的经营分析建立在以往生产经营数据的基础上,对后续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总结或预测,而经营分析的基础是运营商分支机构所辖用户的消费数据。过去这种分析行为叫大数据分析,而当数据量足够多,达到数十亿、数百亿,且每月能自动、智能地生成经营分析结果,这一过程就能通过大模型实现。

大模型,指的是具有大规模参数和复杂架构的人工智能模型。

大模型通常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学习到各种知识和模式。大模型能够理解并处理自然语言、图像、音频等多种类型数据,完成文本生成、语言翻译、问题回答、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多种复杂任务。

训练大模型需要具备三大前提条件。一是大规模数据。大模型需要大量的、多样化的数据进行训练,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准确性。二是巨大的参数量。大模型参数量越多,其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就更强。三是高性能计算资源。训练和运行大模型往往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需要GPU集群等提供算力资源。

大模型并非最新提出的概念,而是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大模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称作萌芽期(1950—2005年),是以CNN为代表的传统神经网络模型阶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56年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AI发展从最开始基于少数专家的知识学习逐步发展为基于机器学习;1980年卷积神经网络的雏形诞生;1998年,现代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LeNet-5诞生,机器学习方法由早期基于浅层机器学习的模型,发展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

第二个阶段可称作探索沉淀期(2006—2019年),是以Transformer为代表的全新神经网络模型阶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2013年自然语言处理模型Word2Vec诞生,成为首次提出将单词转换为向量的“词向量模型”;2014年被誉为21世纪最强大算法模型之一的GAN(对抗式生成网络)诞生,标志着深度学习进入生成模型研究的新阶段;2017年谷歌颠覆性地提出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结构——Transformer架构,奠定了大模型预训练算法架构的基础;2018年OpenAI和谷歌分别发布了GPT-1与BERT大模型,意味着预训练大模型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主流。

第三个阶段可称作迅猛发展期(2020年至今),是以GPT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阶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2020年OpenAI公司推出了GPT-3,参数规模达到了1750亿;2022年搭载GPT-3.5的ChatGPT横空出世,凭借逼真的自然语言交互与多场景内容生成能力,迅速引爆互联网;2023年3月发布的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

  • 13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