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常常能深切感受到影响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容易做出外部归因。但他们注意不到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常常归因于他们内部的原因,如性格。即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
2.自利偏差:欣然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事情顺心则很容易意识到自己所起的作用,情况变糟时则喜欢寻找外部理由。人们都能估计到他人的自利偏差,而看不到自己也会有偏差。
3.但**善意被当成偶然,伤害被当作蓄意,亲密关系就很难得到满足。**幸福的伴侣则认为善意是稳定的,而伤害是偶然的。
4.重构性记忆:随着新信息的获得人们不断修订和改写记忆。如果当前幸福,人们会忘记过去的不愉快;反之痛苦,则会低估过去曾有的幸福和情意。
5.自我预演的实现:如果我们假设陌生人喜欢我们,那我们则会与他们积极交流,如果我们假设陌生人讨厌我们,那我们则会显得小心翼翼,最后导致他们真的讨厌我们。
6.以下六个观点需警惕:争吵具有破坏性,存在争吵则意味着伴侣爱自己不够深;读心术,认为彼此相爱的伴侣仅凭直觉就可以知道对方的需要和偏好;认为伴侣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关系一旦变糟,就无法得到改善;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美好缘分天注定,根本不需要努力来维护美满的夫妻关系。
7.经常忧虑被他人拒绝的人,其行为方式往往更可能遭人拒绝,对拒绝高度敏感的人经常会紧张地感受到别人的怠慢,即使没有人有意冷落他。反应过度 心惊胆战,比一般人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戒心。
8.只表明自己的部分观点态度,而不提及其他,这样人们看上去与自己遇到的任何人都有某些共同点。
9.印象管理策略:逢迎讨好,自我推销,恐吓,恳求。
10.一个非常讽刺的现象:人们在谈恋爱时,凭借优雅的举止赢得浪漫伴侣的爱情后,却再也不肯努力在爱人面前保持风度。 因为举止优雅需要专心和努力,在已经了解并喜爱我们的人身边,可以更无拘无束。
11.人们会美化自己的好友形象,一般而言,关系越亲近,人们就越把好友的形象当成自己的,只要有可能就尽量美化好友的形象。
沟通:
沟通是以传递者的意图为开始的,但意图是秘密的,要传达给接收者,就必须编码成公开的,可观察的言语或非言语。这一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然后,接受者需要对其进行解码,但解码的过程仍然会受到干扰,最终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同样具有秘密性,只有他本人知道。
整个过程,从传递者的意图到接受者的影响,中间涉及过多环节,就有可能产生错误或误解。
这称之为 人际隔阂 :传递者的意图和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
地位高的人往往更可能主动触碰地位低的人。
模仿:如果双方交流的非常愉快,往往会使他们的非言语部分行为保持同步。的确,如果他人具有和自己相似的非言语行为似乎会有奖赏意义。因为,发生了非言语的模仿,会让我们感到高兴而舒心。
女性比男性会更细心地运用微妙却真实的非言语线索来辨明实际的情况。
与婚姻幸福的丈夫相比,不幸福的丈夫传递了更多混淆的信息,也发生了更多的编码错误。
不幸婚姻的伴侣都能更好地理解陌生人,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彼此。配偶非言语信息的不敏感使伴侣一方的奖赏价值更低,不管何种原因,只要伴侣变得不满意,他们就倾向于不理会彼此,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