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者模式(Builder):
定义: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结构:
由四部分组成:
1.Director(指挥者): 创建对象的流程所在
2.Builder(抽象接口): 创建对象要实现的细节,流程依赖着细节
3.ConcreteBuilder(具体构建对象): 创建对象的具体细节实现
4.Product(具体产品的显示): 创建对象后的显示
使用场合:
如果我们用了建造者模式,那么用户就只需指定需要建造的类型就可以得到它们,而具体建造的过程和细节就不需要知道了。
建造者模式创建的是一个复合的产品,他主要是集中精力处理创建复合对象的流程化。
好处:
使得建造代码与表示代码分离,由于建造者隐藏了该产品是如何组装的,所以若需要改变一个产品的内部表示,只需要再定义一个具体的建造者就可以了。
特殊理解:
变形金刚中的组合机器人,我们以躯体为中心,他要求我们躯体是需要头,双手,双脚,这样才可以组成一个组合型机器人。在这里躯体就是Builder告诉我们具体的对象构建时需要的一些细节:双手,双脚,头。创建这双手和双脚以及头的具体对象要放ConcreteBuilder中进行创建,可是创建这些对象的顺序是什么呢,那就要靠Director来指挥完成(没有记错的话变型金刚最后组合上头)。对象通过以上的Director创建完成,可是如何得到这个创建的对象呢?那我们就要加入一个Product具体对象的调用。
程序员的理解:
指挥者(Director)指导着Builder的创建流程,具体的细节实现由ConcreteBulider按照Bulider来实现,ConcreteBuilder创建后的对象用Product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