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胸中有格局的人,及年轻人的成长与成才——遥感实验室学术交流报告侧记

本文记述了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的一次学术活动,涉及海洋声学、水合物研究、悬浮泥沙遥感等多个议题。参会者就研究生培养、实验室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强调了开阔格局、科研深耕和主动学习对于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今天(2014.04.19,周六)上午开展了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简称:遥感实验室)的今年第一次学术活动。参加本次学术活动的主要是遥感实验室的老师、研究生,及部分双百学生(袁希杭、刘赐恩、另一个大一计划考研的女生),共计14人。

一:会议议程

    时间:9:00-12:00

    交流会的主要议程如下:

(1)张培珍老师报告: 水中目标声散射特性与应用;

(2)李灿萍老师报告: 水合物羽状流数值模拟及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3)研究生栾虹报告:近岸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4)付东洋老师报告:珠江口水质遥感子项目进展汇报;

(5)刘大召、丁又专老师关于实验室机遇与挑战、实验室目前具体问题处理等;

(6)王立安老师报告:怎样进行研究生培养;

二:会议摘记

    张培珍老师主要介绍了海洋声学的概括与应用前景,特别是联系了最近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说明了海洋光学遥感与海洋声学的不同应用领域(海洋光学遥感主要能够对海洋表面等有直接与间接光学响应的水体要素与物体进行探测,如海洋水体叶绿素浓度、海上漂浮物等;而海洋声学则是目前能够在水中长距离探测信号的手段,特别是海洋声纳的使用)。在报告中,还介绍了目前国内主要的声学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所、制作企业、实验场地等),特别提到了位于湛江的海军水声测试中心(海军某部)。通过听报告及交流,对海洋声学有一点点的了解,也算是扩展了知识面。

    李灿萍老师主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俗称 可燃冰)的研究价值,以及羽状流对研究水合物的特性的关系,其实是利用地震波数据,反演深海中水合物冒出气泡形成羽状流后的海洋水体特性变化,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从微弱信号中提取可用信息。

    栾虹讲了一下目前悬浮泥沙遥感反演的三种主要方法:经验模型、半分析模型、分析模型,以及目前国内现状,自己在读研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

    付东洋老师介绍了海洋公益项目的内容、目前完成度、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刘大召老师谈到了目前遥感实验室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是经过近3年的发展,遥感团队逐渐形成,并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另一方面,目前也有一些困境,需要大家共同去解决,如遥感团队在发表论文、申报项目、遥感团队成员间的学科交叉与凝聚力等方面,还需要每一位成员共同努力。

    丁又专老师具体讲了遥感实验室与海洋科普协会、实验室作为基地协助大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科研项目、遥感实验室的辅助数据备份系统的研发、实验室数据使用等情况。

    王立安老师讲到了自己在中科院、海洋二所博士、博士后期间自己的科研体会,对实验室发展、数据使用、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王老师作为文理交融的老师,对开拓我们理工科老师视野方面有很大帮助。

    在会议过程中,老师之间进行了较多的交流,实验室王文芳老师为参加会议老师与同学提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