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了解下人人都在说的「产品目标」

@_呆呆_Da :最近慢慢听到很多人都在说的一个词,而这个词应该是作为设计师早该知道的:产品目标。什么是产品目标?就是产品需求的核心任务,也可以说是商业诉求的内在指标。(我知道很多人看不懂这句话,所以既然我的文章标签是通俗易懂,就一定要再解释下,请继续往下看)一般的 UE 或 UI 对产品目标是没有概念的,也许我在说的时候或者你在看我文章的时候会想:这我知道。
但是我会通过下面的文字来告诉你,你真的只是知道而已:
设计师,更应该思考的是「解决方案」
UI 和手绘的关系
怎么得到「产品目标」?


总结
设计师,更应该思考的是「解决方案」(交互视角)平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网上一些案例,如「xxx产品的产品体验报告与竞品分析文档」。很多人都会很沉迷于这类东西,然后参照着去磨,去做,最后很认真的临摹完了,问他为什么做,结果回答的大部分都是:不知道,只是觉得有用,能提高产品或交互思维。在说做这些东西对不对之前,我先来谈谈另一件事:方法论。方法论重要么?确实重要。
我一直认为市场上存在两类设计师:学院派与野生派;
学院派:名校工科毕业、受过多年交互相关知识教育。
野生派:转行、野蛮成长、自学提升。


学院派注重方法论,野生派注重解决问题;(这里都指未转化的,已转化的基本都已经成为优秀设计师)
举个例子:接到一个产品优化通讯录的需求。
注重方法论的学院派会去找竞品做竞品分析、找用户做用户访谈、查反馈分析用户真实需求等等,然后开始做设计方案;注重解决问题的野生派会去找产品经理等相关人员,问他们:具体优化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效果?得到解答后,开始做设计方案。区别是什么呢?两者做法都有问题,前者没有产品目标;后者有了目标却没有去做分析。但是相比起来,后者的做法会更好。因为我们在工作中更应该注重的是产品目标,而正确的步骤是:找到产品目标后,开始着手设计方案,遇到问题,再用方法论做分析,来衡量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然后我接下来要解答一个可能会毁你三观的问题了:请问你如何看待产品交互和用户体验?
大部分人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他们是一体的啊!他们是互相包含的啊!产品交互好,用户体验肯定就好了啊!用户体验好,产品交互肯定就好啊!
可惜并不是这样。其实在以前我也是这么以为的,但是现在我并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如果你的观点是上述那样的:说明你人在小厂,心在大厂。你站在了「上帝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没有从商业角度来看待它。在小厂,资源配备不足的情况下,产品给到了需求,你说:我要花一周来思考里面的逻辑问题,然后再花一周时间在思考原型设计上来保证用户体验良好的问题,也许我还需要一周时间分析下竞品与了解下用户内心的真实诉求。最后交给开发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所以你觉得你是在 QQ 团队工作么?我们在这种情况下,首要思考的是产品的目标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户能用就行。这是一个公司希望你能做的:能用就行,不一定要你做得非常好用。相信我,在团队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给你一周时间和一个月时间去优化一个简单的功能,你做出来的东西差别不会有太大。所以大部分设计师,千万别把自己看得有多牛,只有在你能解决老板或公司问题的情况下,你才能说自己有多棒,否则真别幻想自己能改变世界了。所以你还认为「方法论」比「产品目标」重要么?


UI 和手绘的关系(视觉角度)
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趣的,它来自于一个好友 @Hozin 之前提的一个问题。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这样的:「现在的 UI 设计师所涉及的面很广,关系到设计师个人的能力问题,手绘是一项不错的能力,所以它能提高设计师的竞争力。」然而,我把这个问题代入到「产品目标」里重新思考了一下之后,发现并不仅仅是这样的。前阵子看了一本书,叫《屏幕上的聪明决策》,作者列举了大量实验研究来说明产品「好看」的重要性。颠覆了产品开发人员以往的认知,即好用才是前提。书中指出(大致意思):以往的产品开发人员都认为产品好用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经研究发现,用户会因为产品是否好看来做主观判断,即这个产品会因为好看所以理所应当是好用的。但是这里面的研究案例我个人认为缺少一些实际作用与合理解释:1.好看这个词很主观,每个人认为的好看其实都不一样;2.研究主体是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关注该产品?还是说只是因为浏览到觉得好看而关注?如果是后者,那么这部分用户不会是产品的目标用户。所以归根结底这本书的研究案例都没有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即解决问题。(不明白请继续往下看)


首先,先理清楚什么是 UI:用户/界面设计。它所表达的意思是:UI 设计师指的是用户界面的设计,通常包括用户所用到的交互界面等。所以 UI 需要做的更多的是逻辑层面的东西,是如何把一个页面做得让用户看得懂、用得来。并不是为了好看而设计,尤其是在没有 UE/UX 的团队,就更应该做好这项工作。好看是重要,但是绝对没你想象的有那么重要。因为经常会有人问我:呆总,我做 UI 需要学手绘、动效、balabala 么?我只能说,在你能解决公司商业需求的前提下,还有精力或时间的话,可以适当学习下,但是工作中也许真的帮不上你什么忙。所以 UI 和手绘有什么关系?如果你的公司不需要你画插画,那么 UI 跟手绘其实没什么关系。除非你的重心是视觉表现,而不是产品逻辑。我说上面这些与「产品目标」又有什么关系呢?明确一下,设计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设计师得到了产品目标,就需要做设计方案,而做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就是为达到产品目标所应该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来举个例子吧:呆总,我看了您的文章,觉得您一直努力;我现在就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应付工作上的事情;可是下班回家到,就懒惰了,无所事事;想学习东西,没方向;这种生活,很没安全感;求您指导。
首先,这个问题问的很不清晰,一个是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没说明白,我不知道对方具体是做什么的。其次,如果我有一套能帮助任何人快速成长的方法,那我现在应该已经不是交互这么简单了。
然后我问对方:你具体的工作是什么?
对方回答:分析产品的需求,与运营对接相关工作,写相关文档,画图等等。我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我又问了一句:你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对方的回答跟上述的差不多。后来我就这个问题在一个群里提了下,大部分人回答的都是跟上面这个人类似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同学说:除了开发,什么都做了。其实我很怀疑这部分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工作做的是什么,如果连自己具体的工作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请问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呢?假如你作为一个 UI ,你的工作不是画界面、做图标、调颜色、理布局等具体工作么?那你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难道不是从这里面出发每天去设计几页界面、几个图标、理清界面逻辑等等么?如果连这些都不懂,就更别谈产品目标了。结合上述论点,其实还是说设计师更应该有一个能为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际且具体,别再过分追求方法论与抽象的东西了。


怎么得到产品目标?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交互设计之路》,里面提到「五个为什么法则」: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通过连续提问,来理解最核心的原因。「五个为什么」不是说一定要问足五个,这是一个变量,也许比五个更少或更多,总之会提问,就能知道根本原因。当我们得到一个需求的时候,也要问清楚,为什么要做它。如:给产品做一个搜索功能。为什么做搜索功能?问需求方和相关人员,去了解原因,最后你会得到几个结论:用户角度:快速准确找到想要的商品;商业角度:帮助产品收集信息,进一步了解用户。这两者都是产品目标(当然还有其他目标),你需要不断提问才能知道,否则你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产品需求真正想要的。另外,作为设计师,应该提升设计/工作意识,不要把自己固定在某个岗位去思考问题,而是要多方位了解,否则你找到的目标也不会是准确的。做设计最有趣的就是能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增长自己的阅历。很多人不了解前面这句话的意思,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真正投入过做设计这件事。


总结
其实大家能看得出来,我写文的思路都是通过最近大家关注的点,以及我阅读的内容来交叉获取真实信息。我会反驳书中的观点,也会质疑网络上文章的结论,我仅仅只是输出我认为的而已。无论是「朋友圈三天可见」,还是这周的「产品目标」,都在告诉我们做产品或交互不应该只是关注表面,而是应该深刻理解真正内在的东西。大家都说我的文章通俗易懂,很容易理解,那是因为我在理解真正专业的东西之后把它通俗化了。其实做设计也是如此,我不喜欢看专业术语非常多的文章,也不喜欢看用各种专业文献来论证自己观点的书籍,我觉得这些都是作者没弄明白事实然后急于输出的结果。


最后说几个现象:
很多人推崇「大黄本」、「大白熊」、「界面设计模式」、「交互设计精髓」等这些书,说是入行交互的必读书籍,但是真正读过的人才知道,其实这四本里面,有三本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重复的。所以初学者切忌盲目推崇,少看别人推荐的,多找自己应该看的。跟人提问要谦逊,别一副你非要给我解答的样子;遇到实质性问题想要人帮你看看,就好好说话,不要:为什么啊!不应该啊!说类似愚蠢的话和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最后得到别人的解答,请说一句谢谢。


本文来自公众号:呆呆U理
以下是对提供的参考资料的总结,按照要求结构化多个要点分条输出: 4G/5G无线网络优化与网规案例分析: NSA站点下终端掉4G问题:部分用户反馈NSA终端频繁掉4G,主要因终端主动发起SCGfail导致。分析显示,在信号较好的环境下,终端可能因节能、过热保护等原因主动释放连接。解决方案建议终端侧进行分析处理,尝试关闭节电开关等。 RSSI算法识别天馈遮挡:通过计算RSSI平均值及差值识别天馈遮挡,差值大于3dB则认定有遮挡。不同设备分组规则不同,如64T和32T。此方法可有效帮助现场人员识别因环境变化引起的网络问题。 5G 160M组网小区CA不生效:某5G站点开启100M+60M CA功能后,测试发现UE无法正常使用CA功能。问题原因在于CA频点集标识配置错误,修正后测试正常。 5G网络优化与策略: CCE映射方式优化:针对诺基亚站点覆盖农村区域,通过优化CCE资源映射方式(交织、非交织),提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和无线接通率。非交织方式相比交织方式有显著提升。 5G AAU两扇区组网:与三扇区组网相比,AAU两扇区组网在RSRP、SINR、下载速率和上传速率上表现不同,需根据具体场景选择适合的组网方式。 5G语音解决方案:包括沿用4G语音解决方案、EPS Fallback方案和VoNR方案。不同方案适用于不同的5G组网策略,如NSA和SA,并影响语音连续性和网络覆盖。 4G网络优化与资源利用: 4G室分设备利旧:面对4G网络投资压减与资源需求矛盾,提出利旧多维度调优策略,包括资源整合、统筹调配既有资源,以满足新增需求和提质增效。 宏站RRU设备1托N射灯:针对5G深度覆盖需求,研究使用宏站AAU结合1托N射灯方案,快速便捷地开通5G站点,提升深度覆盖能力。 基站与流程管理: 爱立信LTE基站邻区添加流程:未提供具体内容,但通常涉及邻区规划、参数配置、测试验证等步骤,以确保基站间顺畅切换和覆盖连续性。 网络规划与策略: 新高铁跨海大桥覆盖方案试点:虽未提供详细内容,但可推测涉及高铁跨海大桥区域的4G/5G网络覆盖规划,需考虑信号穿透、移动性管理、网络容量等因素。 总结: 提供的参考资料涵盖了4G/5G无线网络优化、网规案例分析、网络优化策略、资源利用、基站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如NSA终端掉4G、RSSI识别天馈遮挡、CA不生效等。 强调了5G网络优化与策略的重要性,包括CCE映射方式优化、5G语音解决方案、AAU扇区组网选择等。 提出了4G网络优化与资源利用的策略,如室分设备利旧、宏站RRU设备1托N射灯等。 基站与流程管理方面,提到了爱立信LTE基站邻区添加流程,但未给出具体细节。 新高铁跨海大桥覆盖方案试点展示了特殊场景下的网络规划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