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宇宙中的天体基本都是圆形?难道真的是被设计出来的?原来答案很简单,困扰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开了

相信大家跟我都有一样的困惑,为什么宇宙中的天体几乎都是圆形的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多年,因为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也没有讲过,只是从书本上得知,我们的地球是椭圆形的,而且当我们抬头看天的时候,发现月球和太阳也是特别的圆,似乎比画出来的还要圆
而且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几乎都是圆形的,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首先来说一说我的猜想,我一直以为这些星球在数十亿年的运转中,慢慢地从不规则的天体,磨成了圆形,好比地上跑的车轱辘,也都是圆的,只有这样的形状才方便转动,好比一个小的雪块,一直向山坡下滚去,然后就会形成一个大的雪球,慢慢形状便接近圆形了,然后我太想当然了
为何天体几乎都是圆形
其实天体呈球状体,主要是因为自身的重力,克服掉了自身刚体应力,然后呈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于是就成为球体了
其实,除了大多数天体,哪怕连基态原子也都是球体形状的
对于太阳系内的物质来说,质量1×10^21千克以上的天体,自身的引力就能够克服构成自身的物质的强度,导致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下,天体的形状就接近球体了,前提是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

很显然,我们熟知的木星、地球、月球、太阳、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天体的质量,都超过了上面提到的数值,天体间引力干扰比较小,所以就接近球状了
什么是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就拿地球来说,比如地球重力所产生的压力,跟由压力梯度形成的与前者方向相反,压强梯度力之间的平衡,就是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总而言之,就是流体处于相对静止或者匀速运动时的平衡状态

地球的大气层之所以不会贴近地表,也不会逃脱地球引力,被剥离到太空中,就是因为大气在重力和压力梯度产生的压强梯度力之间建立起了平衡的状态
天体的形状还跟它自转的角速度有关,比如自转角速度够快的话,这个天体会变成一个椭圆形的球状,如果速度更快,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变得更不接近正圆了

天体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形状,是跟它受到的力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想要使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那么它自己的引力就要大于它的刚体应力
比如地球的重力,把地球表面的物体牢牢吸引住,还会让这些物质向中心收缩,而且天体引力的等势面,本身就是一个球体
引力等势面的四周都会受到相同的力,所以地球表面的物质,都会被来自一个球状的引力向内积压

天体自身的重力,跟它的刚体应力平衡时(流体静力平衡状态)这个天体就形成球体了
重力越大的天体,更容易接近球体,所以一些流浪的小行星,几乎都是不规则的形状,这些小形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长的奇形怪状,根本没有大天体规则
因此,天体的自身引力必须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才能进入大行星的门槛
总而言之

总的来说,天体的形状除了跟自身重力、刚体应力有关外,也会受到潮汐力或者自转的影响,所以有些天体赤道会隆起,并不是正圆球体,因此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宇宙中的天体是接近球体的类球体,并不是十分规则的正圆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