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问题求解》总结——2014年CCF计算机课程改革导教班(2014.07.11)

这篇博客是关于2014年CCF计算机课程改革导教班的总结,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反思、OJ平台的引入、引导性教学的尝试以及学员的学习体验和困惑。作者探讨了教学内容的重构,强调了阅读、学习、总结和分享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引言

    “心想事成”,这是自己获得导教班学习机会的最佳概括。2013年年末学习李晓明老师的《 人群与网络》课程;随后网络认识烟台大学 贺利坚老师,了解到2013年导教班的学习内容;注册成为CCF会员,进而提交申请书并被录取为学员。
    

二:一周学习总结

    一周学习时间很短,收获良多。除了课堂教学,优良的培训环境(北京怀柔区红螺园饭店,离市区坐公交车需要2个小时),让学员与老师能够专注交流,早中晚的餐桌交流成为了保留节目。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尽可能与陈老师、李老师等同桌。罗斯福总统有“炉边谈话”,这次有“餐桌交流”,几乎每次交流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甚至长达一小时。

2.1 教

    一周的学习,整理了陈老师的一些主要观点,内容如下。
    ·  观点1:学生不学,主要是我们教得太多
    虽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但还是被深深震撼。学生为什么不预习?学生为什么没兴趣?学生为什么考前复习 三天 就可以通过?学生为什么考试/作业作弊?……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观点1找到部分答案。俗语道,“咀嚼好的米饭没人吃”。当我们在课堂上完整讲述课本上的概念,不做作业与预习也没有任何差异的时候,就开始磨灭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 观点2:课时太多占据了学生学习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感觉课时不够,希望能够增加课时。陈老师让我们逆向思考:“如果课时变为现在一半,在不减少内容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怎么做?”,不做加法做减法。当我们思考“学生为什么需要学习这门课程(这个知识点)?”而 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时,我们应该思考哪些是“道”(需要我们引导与梳理),哪些是“术”(需要学生实践,从练习中获得经验与感悟)。也就是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对学生的四个方面产生影响: 意识(熏陶与引导)、知识(梳理与讲解)、能力(指导下的实践)、技能(足够的训练)。
    · 观点3: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心在“基础”,而非“技术”
    社会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学校与专业紧跟社会技术潮流,往往会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以 如物联网专业为例,培养方案绝非<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