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工具特点
详见本文附录.(新人必看)
脑图:
遍历无意义, 现实中收集+整理+扩散才有意义. 完全自顶向下无意义. 采集整理后再扩散才有意义. 多和年轻人接触,听取他们的需求.
整理思路非常方便, 很方便的层级归纳. 缺乏或/与关系. 包括程序里的类图设计.
明细表:
某个维度的值很多. 例如学号/姓名
交叉表-汇总表:
重点说明下. 初始见到这个表时,会被震撼掉, 觉得很牛逼. 但是交叉表很复杂,往往可以通过目录的形式更好的让人理解. 当然唬人是很好的. 一张图呈现出更多的信息.
数据分析的话,很可能用到单列转多行能力(hive函数)
工具可以总结(调研,why,背后的逻辑), 但不是最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场景下使用用什么(结论). 对人脑实现条件反射. (key-value,map) ( 场景就是大脑的上下文. 项目. 每个场景 地点/人物/系统都不同) 所有的目录都应该是这样,场景优先,流程优先. 另外一个衍生话题, 收藏夹应该怎么分类.
各场景适合用什么
表格1: 各场景适合用什么
目录 | 脑图 | 交叉表 | |
收集 | + | ||
整理 | + | ||
展示 | + | + |
收集
目录 + 文本+ 明细表
整理
方便整理思考的时候快速横向/纵向拓展.
脑图里有个概念叫做隐含分类(多个节点一致,但又没到归类的地步的时候)
长时间后再次来思考 | |
脑图 | 快速理清脉络.不被细节侵扰. |
目录 |
展示
目录 + 交叉表 + 文字. 没有中间表格总结的书是不完整的.
每个交叉表尽量的要小. 如果表很大,那么主动筛选条件.分成N个. 变成目录.
文档分类场景-区别不大- 语雀-石墨笔记等
目录和脑图没有区别. 文档还可以包含详细内容. 双向链接的笔记软件更具备脑图特性. 双向链接笔记软件从入门到精通
gitbook,所有的内容都是可以连续浏览的. 文档分页展示的能力比较优秀.
依据网络的六度分隔理论,只要我们对笔记多建立关联,哪怕你的数据库中有几十亿条笔记,也能通过中间的6条笔记找到你要找的那条回忆不起来的笔记。
文档场景区别 - 较大
目录是被动生成的,你无法直接编辑目录.只能到文本上编辑.且无法快速insert和inser child
脑图
优点: 是主动生成的. 快捷键快速插入. 全局缩略图.
缺点: 是想查看细节内容,长文本时无法查看.
书籍场景 - 区别较小
看书,目录就是脑图.
但是看书最重要的是关联的想法,和对书本前后的串联.
看纸书:
1.目录
2.笔记,加上P.
3.对书上的内容关联到P. 这样下次看内容可以秒懂了.
1.2是抽象,3是具体. 回顾一本书可能还是要具体到抽象.
我是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
梳理书的大纲(自己思考书本结构,N本书对比)、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 第四遍把这个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 第五遍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自己个人行业的知识树(就是脑图和目录),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个知识树通过阅读、实践和自己的反思积累而完成。
http://www.read.org.cn/html/1815-how-to-do-mindmap-note.html
附录:
脑图/目录/交叉表特点介绍
表格2 脑图/目录/交叉表区别
没有本质区别,展示树状和图. 目录是 上下快速切换. 脑图是 全景缩略图切换.
目录:
可以和大量文本结合,目录即文本.
脑图:
适合整理 可以截图,呈现的东西较多.
缺点: 有共同维度的就很难用脑图来表达. 工总量很大. 一般都上浮到父节点下. 这样不用重复切分. 而且哪怕细化后意义也不大. 类似case,重复校验了. 遍历无意义, 现实中收集+整理+扩散才有意义.
交叉表(普通表):
适合展示,不适合整理. 值可以是 布尔/数字/枚举值 (维度也可以变成指标) (无限的指标变不成维度)
特别适合进行业务报表展示. 每个交叉表尽量的要小. 如果表很大,那么主动筛选条件.分成N个. 变成目录.
缺点: 没有共同维度的就很难用表格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