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全球通史》上册——摘记

   
第一章 引言:世界史的性质
全球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决定人类历史进程起重大作用。
这种相互影响在1500年左右哥伦布和达·伽马进行海道探险之前,是时断时续,微不足道的。哥伦布、达·

伽马及其后继者在短短几十年间使世界各地区开始直接交往,这种交往日益频繁,持续至今。

1500年以前的各人类社会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彼此隔离的状态之中。
1500年以后,由于人类的通讯联系日渐加强、交通工具不断发达,整个地球以加速度日益缩小,现在,竟被

人们称为“宇宙飞船式的地球”或“地球村”。

世界历史的重点放在对整个西方发生影响的那些历史力量或历史运动之上,诸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十字军

东侵、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革命、科学和工业革命,等等。

1500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进展、金属制造和其他各种技术导致了城市生活和文明的产生。这些技术

发源于中东,并向四周扩散,从而发展了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中东文明和欧

洲文明。各文明之间的发展一直是平行而独立的。

1500年后,西方的技术和思想的迅速传播迫使人们冒险探索一条通向新的世界平衡的道路的历史。欧亚大陆

的这种平行独立状态逐渐为由新兴的殖民扩张西方国家促成的全球性一体化状态所取代,这种一体化状态在

19世纪时发展到顶点,转而导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霸权。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

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欧亚大陆——它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心脏地区。人类最先进、最持
久的文明就是在那里(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发展起来的。

欧亚大陆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其主要原因:
欧亚大陆中部草原地区拥有无边无际的草地,肥沃的大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平原创造

了欧亚大陆古老的核心文明,地理环境使各种族之间互相接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欧亚

大陆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便利,它们日甚一日地相互促进、相互威胁。
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
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因为北非在历史上与欧洲和中东的联系,比较起

与撒哈拉大沙漠这一天然屏障以南地区的联系,要密切得多。因此,“非洲”一词通常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

非洲。


非欧亚大陆世界由非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这三块大陆组成。根据可接近性的原理,它们较之欧亚大陆,

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任何联系。

只有非洲与欧亚大陆有过交往关系,但是,由于非洲与欧亚大陆之间及非洲本土的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撒

哈拉沙漠”限制了非洲的发展。

美洲印第安人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因为他们于15000年前,从亚洲东北部渡海到美洲之后,一直处于完

全与世隔绝的状态。

澳大刮亚的土著居民生活在遥远的海岛上,与大陆完全隔绝达30000年之久,因而,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

阻碍最大。

欧亚大陆的文明是当时最先进、在数千年中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也最大的文明。

 

第二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地球上生物的形成过程
我们所在的地球是一颗在小小的银河系中不停地旋转的小行星,与整个宇宙相比,小得出奇,就象太平洋上

的一粒灰尘。地球形成于45亿年以前,约15亿年后地球上才出现最早的生命,即原生的单细胞生物。
把生物看作是由非生物自然进化而来的。说得具体些,电子、质子和中子相结合,形成各种原子;各种原子

相结合,组成各种分子;各种分子再组成有机化程度不等的聚合体,其中某一类构成了生物。
生物又从低等级不断地向高等级进化:由微生物进化到原始植物,如海藻;继而进化到无脊椎动物,如水母

、蠕虫;再进化到脊椎动物。这些脊椎动物约于三亿年前,和其旁系中的某些无脊椎动物、植物一起,开始

成功地适应陆上生活。最早适应陆上生活的是两栖动物,接着是史前时期的大批爬行动物、鸟,最后是哺乳

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在地球生物界居统治地位已达6000万年。


人的形成
地球属于动物王国,而人类是这一动物王国中的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一起同属于灵长类的,还有树鼩、狐猴

、眼镜猴、猴子及类人猿。

人类是由普通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祖先的演变发生在有四次大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的更新世时代。当时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所有的动物必须

能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能否适应的关键取决于智力的不断增长,取决于能否运用其智力使自己较好地适应

环境的需要。而外界环境的变化反过来促进、加速灵长类动物大脑的进化过程,人类利用自己的大脑能适应

一切环境。自然环境、语言和工具是大脑发展的原因,也是大脑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祖先即近似人形的原人中,有一部分已能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和武器;而人类就是好多代原人经过长

期自然选择后的产物。原人中出现最早的是现已绝种的灵长类。
处于发展水平的灵长类来说,非洲大草原是很理想的环境。气候温和,即使缺衣少穿。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约在50万年前,人类的直系祖先——直立人取代了灵长类动物。他们的大脑比他们的前辈大一倍,是现代人

的三分之二。普遍采用的石器是手斧,比过去的石器复杂,是最早经过精心设计的一种工具。

类祖先经历冰河时代而幸存下来,学会人工取火后,火的使用也使原人有可能冲出过去无法离开的温暖的大

草原,分散到全球各地。的使用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以适应各自环境,人类祖先在距今约35000年时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整个进化过程,而转变

为人类——“能进行思维的人类”。

石器时代
正如直立人比起他们的前辈——灵长类动物来,制作的工具更有效一样,人类凭借优越的智力,发展起一种

所谓的“石刀技术”。


第三章 人类——食物生产者
旧石器时代的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由于他们学会了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
人类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养活自己。他们的食物主要来源是靠栽
培植物和畜养动物,而不是靠狩猎或采集。从此,人类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的传播

已确凿地知道中东和中美洲是农业革命的独立中心。
现代的小麦、燕麦、裸麦以及现代的山羊、绵羊、牛、猪均起源于中东。
小麦和大麦是中东最普通的作物。
中东的结籽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在这里不能茂盛地生长,所以为薯蓣、芋头、香蕉和稻所取代,稻是其中

最重要的一种植物。最后,遍布南北美洲的主要产品是玉米;不过,在北美洲还有蚕豆和南瓜,在南美洲则

有甜味的木薯和马铃薯,木薯和马铃薯均是“爱尔兰”品种。


农业从中东传播到欧洲。这一传播是沿着好几条路线进行:
1.一条路线朝北,经过土耳其到乌克兰平原,并从那里穿过东欧到波罗的海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
2.路线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到巴尔干半岛,再沿着多瑙河流域进入中欧,最后达大西洋。
3.路线也向西,越过爱琴海诸岛到希腊,再从希腊到意大利、法国南部、西班牙,并沿着大西
洋海岸达不列颠岛。
4.中东向东,越过伊朗高原到印度河流域;由中东朝东北,沿着里海海岸进入中亚平原。

非洲的农业是约公元前40O0年时从中东传入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000年时传播到苏丹的黑人那里,然后
再传播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草原,由此畜牧业兴起。

 

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形成三大谷类植物区: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美洲的玉米区;
欧洲、中东、北非、中亚以及从中亚到印度河和黄河流域这一地带的小麦区。

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的数千年间,这三大谷类植物区如同工业革命后的煤、铁、铜,对人类历史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牧人的游牧生活与农业正相反,是同辽阔的大草原相适应的。今天,游牧生活不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

草原地区居主要地位,而且还盛行于自撒哈拉沙漠到中国东北部的其他许多辽阔的大草原和沙漠地带。这些

地区没有足够的水来供给靠雨水浇注或人力灌溉的农业,所以那里的人们无法栽培植物,只好把驯养动物作

为自己的主要生活来源。


农业和畜牧业在传播过程中适应当地环境而发生的种种变化,对后来的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无论刀耕火种

的农业还是游牧性的畜牧业,就单位土地面积来讲,其生产率远远不如后来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永久性的灌溉型农业。伟大的文明之所以能产生,之所以

能在全球居统治地位直至今日,是因为这些大河流域和其他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力
和人力。这些富饶的文明中心区对欧亚中部大草原的较为贫穷的游牧部落来说,就象—块块磁石,有着不可

抗拒的吸引力。因此,迄今为止,欧亚大陆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欧亚大陆内地的游牧部落和周围的各大河

流域文明区之间的关系史。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

食物采集者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他们的狩猎场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决定人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他们的村落附

近,而文明人的活动范围则必须扩大到远离家乡的地方。

为了保护灌溉系统的水源,他们向上游地区扩展自己的控制范围;为了千方百计地获取建筑工人所需的木材

,冶金家所需的铜和锡,工匠所需的金和银,他们向各地派出士兵和商人。因此,古代文明与史前时期原始

公社的情况不同,其活动范围并不限于发源地附近,而是不断地向外扩展,直到最后把整片整片的大河流域

,甚至流域周围出产种种原料的地区,也都包括进去。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生活需求导致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建立,是为了生活,为了能过上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每个城邦又分为两个城邦:多数穷人的城邦和少数富人的城邦。这两个城邦总是处
于交战状态。——柏拉图

第四章 古代文明的起源

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美尔位于过去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的

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的一片荒原,南临波斯湾,由若干块荒芜的、被风乱吹的小平原组成。

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

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这一过渡是由种植水稻引起的。

文明的性质
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

,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城市的出现之所以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
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相互作用促使城市革命和文明到来。

文明的传播

先是自治的农业村社,接着是祭司集团控制的小国,最后是由王朝统治的、具备一切文明特征的帝国——这

就是社会发展过程。
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根,那之后,便向四面八方传播。

美索不达米亚出现文明的日期是约公元前:350O年前后
埃及文明起于约公元前3000年,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于约公元前2500年,
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起于约公元前1500年,
中美洲和秘鲁的文明起于约公元前500年。


第五章 古代文明诸类型


食物的种类很多,因而,无论兽类或人类,都有许多种生活方式;没有食物,谁也无法生存,食物的不同,

决定了各自生活方式的不同。亚里士多德


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

的河水,从而创建了第一个文明。

闪米特人的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
公元前300O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如其中的乌鲁克,占地
1100英亩,人口约达五万。各城市国家为了争雄称霸,相互征战不休;战争愈来愈专业
化,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结果,大大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使他们臣服于闪米特人。
闪米特人的著名领袖萨尔贡一世就是作为第一个帝国的奠立者而在历史上闻名。他以流
域地区中部的阿卡德为基地,首先征服了整个苏美尔,然后向远地进犯,最后建立起一
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阿莫里特人——巴比伦帝国
公元前2113到2006年,一批闪米特游牧民即阿莫里特人侵入两河流域,在他们著名的统治者汉穆拉比(约公

元前1704-1662年)的率领下,经过长期征战,建立起巴比伦帝国

继阿莫里特人之后的入侵者还有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入、罗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

这些帝国额可夸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实质上还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
城市最基本单位,每个城市都尊奉一位主神,城市被看作是属于主神的一个神圣的存在
物。寺院和国王是当时最大的富豪。

 

埃及

埃及文明与苏美尔文明关系

埃及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最早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形成的文明。
一般认为,使这两个文明的所在地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的地区有
两个,一处在尼罗河与红海之间,那里有吸引苏美尔商人的金矿;另一处在黎巴嫩,那
里有埃及人需要的木材。在以后的贸易过程中,埃及人了解到苏美尔文明,深受激励。

埃及人创造的文明决不是苏美尔文明的复制品。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人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

它自己的特色。


尼罗河流域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

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

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无须应付闪米特人或印欧人不时地家

洪水似的入侵,因而能使其种族本身从法老时期一直保持到今天。

 

埃及形成两个独立的王国——下埃及王国和上埃及王国。每个王国由大约20个省或州组成。约公元前3100年

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始了史称的王朝时期。

埃及已具备文明的基本特征,不仅有专职的行政官员、士兵、宗教首领和艺人,而且还有文字。


埃及人与苏美尔人相反,普遍地持有自信而乐观的世界观。正象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

知、来势凶猛,从而促成了苏美尔人的不安全感和悲观那样,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

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苏美尔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作恶神,而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

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埃及宗教信仰认为国王死后用香油等药料涂尸防腐,然后将尸体和食物及其他必需品一起放入巨大的陵墓即

金字塔内。金字塔中以第四王朝法老胡福的金字塔为规模最大。

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岛(希腊)

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是以传说中的国王米诺斯的名字命名的。直到19世纪末,人
们才不怀疑这一文明确实存在过。
荷马在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叙述的英雄和诸神的故事,早先曾被学者们当作民间神话而不予考

虑。

德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亨利希·谢里曼深信这些故事。他发誓要找到并发掘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为了海伦而进行
战争的所在地特洛伊古城。(电影〈特洛伊〉的故事来源)

于1870年开始探索。他获得了巨大成功,发现了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和伯罗奔尼撒的美锡尼的遗址。

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发现了米诺斯文明的中心。


公元前三千纪初叶,当来自小亚细亚或叙利亚的外来移民带着新技术到达克里特岛时,当地的新石器时代的

村社已建立很久了。

克里特岛成为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中心。四面环海,它的地理位置不仅对商业发展,而且对文化发展也是很理

想的。

克里特岛人的文明是古代世界最优美、最有特色的文明。克里特村社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经济上,似乎都比

大陆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义。


印度流域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


游牧民驾车迁移到欧亚地区

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有着不可抗
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粮仓、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
品,所有这一切都吸引着大草原和沙漠地区饥饿的游牧民。

在地处大草原西部的印欧各族和地处大草原东部的蒙古-突厥人之间,有一条最早的分界线,这就是
阿尔泰山脉(蒙古与中国交界处)和天山山脉(中国境内)。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大草原,地势较高、较干
燥,气候通常也更恶劣。这里的牧场没有西部的牧场肥美,可以放牧羊、骆驼和马,但放牧牛不行。这一地

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相应的历史上的不平衡,即出现一个持久的、影响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

西徐亚人从阿尔泰山脉迁徙到乌克兰;突厥部落取代西徐亚人进入中亚,以后又尾随西徐亚人西进;最后,
蒙古人也从后面向西推进,直到13世纪,侵占欧亚大部地区,建立起一个大帝国。这些东方的游牧部落,由

于其地理位置,不仅能进入欧洲、中东和印度,也能抵达中国;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不时地侵入中国(秦汉

时的匈奴人)。
这一迁移,使得由原先的高加索种人占优势变为由蒙古种人占优势。
操斯拉夫语的俄罗斯人用西方的技术装备自己,先是凭借滑膛枪和火炮,后又依靠机关枪和铁路,使种族组

成的发展趋势转到相反方向。
闪米特人大致占据了从地中海到底格里斯河、从托罗斯山脉到亚丁之间的地区。

由于外族的入侵,诸古老的文明中心不时遭到侵掠——尤其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因为它们比克里特岛、

尼罗河或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更易受到侵掠。伟大文明的生存才第一次受到游牧民的威胁。


游牧民利用马打仗时,最早的做法是将马套到轻便的双轮车上。这种车的轮子装有轮辐,比起美索不达米亚

笨重的实心四轮车,大大改进了。高大的马和灵便的车相结合,使游牧民得到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武器——战

车。公元前二千纪,游牧民就是驾着这种战车,掀起最早的入侵浪潮。

典时代和中世纪时,游牧民的军事才能主要就建立在骑马作战这一基础上;终于,在13世纪时,使成吉思汗
能完成一系列惊人的征服。直到西方火器占据优势之后,诸文明中心才从游牧民频频入侵的威胁中解脱出来

骆驼

对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来说,骆驼的作用不亚于马。骆驼有两种:阿拉伯的单峰骆驼和大夏的双峰骆驼。
这两种骆驼都能在即便是驴也会饿死的地区生活,都能依靠驼峰里贮存的脂肪和多室的胃里贮存的水不吃不

喝地行走几个星期。


游牧民对中东的入侵
马和铁制武器的结合,促使游牧民发起两次席卷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

约在公元前1200至1100年之间,入侵者通常是骑在马上,凭借军事技术上的优势,组成武士贵族集团,统治

了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他们的诸被征服民族。

中东地区遭到入侵的次数最多。虽然中东的帝国一个个迅速地崛起、迅速地衰亡,但中东文明本身依然经久

不衰。


约公元前2000年时,印欧语系的赫梯人可能是通过翻越高加索山脉(俄罗斯与土耳其边界)进入小亚细亚。
他们与当地请民族联合,在以后若干世纪中,建立起一个包括叙利亚大部和整个小亚细亚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1590年前后,他们还攻掠巴比伦,不过,从未能在美索不达米亚立足。喀西特人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

东面扎格罗斯山脉的另一个印欧部落。他们利用赫梯人对巴比伦的攻掠,占领了这个古老的都城,建立起第

三巴比伦王朝,达数世纪之久(公元前1600-1100年)。


赫梯帝国、埃及帝国、亚述帝国

到公元前1500年,第一次入侵浪潮在中东平息下来。占压倒多数的土著民族展开了
驱逐侵略者的斗争。埃及人采用喜克索人的作战技术和武器,于公元前1570年将喜克索
人逐出国境,建立了第十八王朝,从此埃及历史进入新王国时期。经历了这次外来统治
之后,埃及人以拓疆扩土的方式来求得自身的安全。到公元前15世纪中期,他们控制了
巴勒斯坦、叙利亚、腓尼基,其势力范围甚至还远达幼发拉底河流域。他们允许当地统
治者王位不变,但权力皆由埃及驻军和高级指挥官执掌。同样,亚述的土著领袖也成功
地推翻了米坦尼帝国,进而征服喀西特人,建立了第一个亚述帝国,统治美索不达米亚
流域。结果,在中东形成三大强国,北方的赫梯帝国,南方的埃及帝国和东方的亚述帝
国。


约公元前1200年前后,第二次蛮族人侵浪潮掀起,上述三大帝国间的均势遭到破坏。


波斯帝国

约公元前1100年,一个新的权力中心——第二亚述帝国形成。囊括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
伊朗高原的部分地区、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向南远至底比斯的埃及。

公元前612年,梅德人和加勒底人结成联盟瓜分了亚述帝国。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巨人——波斯帝国。
它是到那时为止最大的帝国。在国王居鲁士(公元前550-529年)的率领下,利用亚述人的军事技术,频频进

犯小亚细亚,并蹂躏了巴比伦尼亚的加勒底帝国。在居鲁士死后的十年里,他的后继者们征服了西方的埃及

和东方的印度旁遮普。于是,波斯帝国臻于极盛期,其范围从尼罗河伸展到印度河和更远的地区。整个中东

处于一国的统治之下,蛮族部落受到有效的抑制。

 

游牧民对边缘文明区的入侵

在印度,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经历了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相同的命运。约公元前1500年,它遭到了一些军

事上占有优势,即拥有马和战车的部落的蹂躏。

这些入侵者自称为雅利安人,称他们安家定居的地方为雅利瓦尔塔,即雅利安人之国,他们均属于印
欧语系的民族。
印度河文明的衰亡,主要是由于雅利安人的猛烈进攻,还是由于地震造成的灾变?目前尚不清楚(见第五章

第四节)。

公元前771年,周都被“蛮族”和反叛诸侯联合攻占。周朝迁往不易遭受边境蛮族进攻的东都继续它的统治。

因而,周朝公元前771年之前的一段时期,中国人称为“西周”;之后的一段时期,称为“东周”。东周时,

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虽然他们仍履行某些宗教职责,并受到某种形式上的尊敬,但拥有的土地比其名

义上的诸侯们要少,所以他们的势力更弱了。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提

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正朝还起了高级祭士的作用,而且,周王朝本身就被当作民族统一的象征。

 

第七章 最初的欧亚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早期的各帝国几乎完全限于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地区内,看起来就象汪洋大海般的野蛮状态中的几座小
岛。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

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到古典时代末期,欧亚东端的中国和欧亚西端的罗马帝国仍不能建立直接、正式的联

系,仍未能相互掌握有关对方的具体、可靠的知识。


在公元前二千纪入侵浪潮之后,大部分地区盛行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到了古
典时代末期,情况大为不同,商队的路线已遍绕整个欧亚大陆。除穿越欧亚大陆内地的
商队路线外,还有环绕整个欧亚大陆的海上航线——从北海到地中海西部,再到地中海
东部沿岸诸国和岛屿;从红海到印度,再到东南亚和中国(到中国的次数较少)。在海
外贸易发展的同时,殖民活动也随之扩张,尤其是在腓尼基人和希腊人独步的地中海以
及稍后由印度人控制的东南亚。

 

由经济发展所促成的政治上的统一中央集权制。

在意大利、印度,还是在中国,部落酋长、部落议事会和民众大会都正在由王国、继而由帝国所取代
跨越欧亚大片陆地的新帝国加强了社会秩序和治安的维持,使陆路和海路的长途贸易得以发展;这些地区性

帝国还建立并维护整个地区的驿道网,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克里特岛
海上贸易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便已进行。埃及商人大胆地顺着红海航行到东非,沿着
地中海东部海岸航行至黎巴嫩。同样,苏美尔商人顺着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航行,而
印度河流域的商人则以至今尚不清楚的某些方法,努力向西行进,直到和前者建立联系,
其地点可能是波斯湾的巴林群岛。但是,所有这些早期航海者与克里特岛上那些既能在
陆上、又能在水上生活的克里特岛人相比,仅仅是一些外行水手。古代的克里特岛人象
希腊神话中的亚尔古英雄,是古代伟大的海上贸易者;他们往来于地中海两端,成为这
一内海至高无上的主人。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这个操闪语、沿地中海东部狭窄的海岸平原定居下来的民族,很快发展起繁盛的中介贸易.公元前

11世纪,他们开始与塞浦路斯进行贸易,还在该地建立了殖民地;然后,又从那里向爱琴海扩展。到公元前

九世纪末,他们已进入地中海西部,并在非洲西北岸、西班牙南岸、西西里岛,马耳他岛和巴利阿里群岛,

建立起商业据点和殖民地。腓尼基人甚至还大胆地超过直布罗陀海峡,远航到英格兰的康沃尔,因为那里盛

产他们一心追求的锡。从约公元前11世纪到8世纪后期,眯尼基的水手和商人控制了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大
部分。


希腊人在人口压力的刺激下,以竞争者的面目出现了

希腊殖民扩张运动产生了大量独立的城邦,而不是一个强迫人接受的帝国主义统治。
一个主要殖民区是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当希腊人在海上一帆风顺时,波斯人正在营建最后从尼罗河流域

一直扩展到印度河流域的庞大帝国.
当时的希腊、腓尼基、阿拉伯和印度的水手川流不息地往返于印度、波斯湾、埃及以及地中海的许多港口之

间。

丝绸之路

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
氏。大月氏原是印欧语系的民族中最东面的一支,朝西南方向遁逃后,征服位于今日阿
富汗的希腊人的大夏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分崩后留下的一个王国),在那里定居了下来。
由于新地肥饶,生活安定,大月氏人不愿东来再与强大的匈奴为敌;汉使者见此情景,
只好返回中国,不过,随身带回了过去希腊文化的象征葡萄树苗以及大量有关西域地理
的资料。这些资料是中国随后在中亚开展军事和外交攻势的基础。
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
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
亚的毛皮、毛织品、玉和牲畜,来自波罗的海的流浪,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
珍珠、亚麻布、羊毛织品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
。“丝绸之路”的主线自中国西
北部的长安(西安)开始,向西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
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然后西逾帕米尔高原,穿过位于俄国
土耳其斯坦的撒马尔罕和梅尔夫,再绕过里海南端王位于现代伊拉克境内的塞琉西亚,
由此继续西进,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
尽管有了丝绸之路,但罗马帝国和中国汉朝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商业往来。


穆斯林阿拉伯人的突然兴起,给陆上贸易以最后的打击。7世纪时,穆斯林阿拉伯
人征服了整个中东,随后,又扩张到中亚,并在751年的怛逻斯战役中击败了中国人。
于是,中亚成为穆斯林的天下;而且,在以后好几个世纪里,一直是中国和西方之间,
以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障碍,而不是桥梁。随着陆上道路给最后关闭,贸易转移到大陆
周围、正开始由阿拉伯水手和商人控制的海上。直到13世纪,蒙古人征服了从太平洋到
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整个欧亚大陆时,才有了再一次重新打开陆路,从而为中世纪的马可
波罗及其同行商人扫清道路的可能。


文化联结

希腊文化传播整个东方,主要是靠
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印度佛教传布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
之路了解到,而中国汉朝时期最重要的怫教中心洛阳城之所以闻名天下,则与它是“来
自西域的蛮族商人”的聚居地分不开。

字母文字的意义就在于它打开了智力交流的世界,使智力交流的范围远远地超出了
从前仅囿于祭司和官吏的那个圈子。
第一个字母系统是由西奈半岛的闪族商人发明的。他们用
自己所通晓的一些埃及字符来标示辅音,又用许多别的符号来标示单词和音节,因而.
他们的文字未能发展成为严格的音标文字。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完成的,他们
于公元前13世纪将原有文字发展成由23个辅音音符所组成的字母系统。这一字母系统后
经希腊人增补元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形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又经过一些改进后,由
罗马人向西传播,由拜占庭人向东传播。


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一词是从希腊人的“Hellas”意即“希腊”一词派生的。
希腊文化之所以能传播整个中东,主要是由于亚历山大对中亚和印度河流域进行了举世
闻名的东征。
公元
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即为他手下的将领所分割,以后;又为西方的罗马和东
方的帕提亚人所瓜分.
公元前4世纪和3世纪,希腊士兵在军事上占有优势,从而,为成
千上万的希腊商人、行政官员和各种专业人员成群地涌往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所建立的
许多城市铺平了道路。这些城市从最著名的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最东面的亚历山大城即
阿富汗的科贾特,都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

尽管希腊文化的传播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没有在中东留下永久的印记,更不用
说亚洲其余地方了。其根本原因是,希腊文化的影响仅限于希腊殖民者居住的城市和一
些希腊王朝的宫廷所在地3
希腊文化并没有深深扎根,未能经过几个世纪仍幸存下来。当中世纪
穆斯杯征服者前来时,他们没费多大事就将小岛似的希腊文化制服了。所以今天,希腊
语言和文化仅幸存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希腊本土。


早在公元前6世纪,罗马人已受到意大利南部希腊殖民地的影响,但直到3世纪起,
也就是罗马人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时,他们才感
觉到希腊文化的全部力量。希腊人给那些上层家庭当私人教师,讲授希腊语言、修辞学,哲学和文学。到公

元前1世纪,送年青的罗马人到雅典或罗得岛的哲学学校去受教育,已是很普通的事。

罗马人对文明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希腊文化据为己有,适度改变,然后传
播给从未直接接触过希腊文化的不同民族——高卢人、日耳曼人、不列颠人和伊比利亚
人。从这一角度看,罗马的“陷落”也可说成是希腊文化在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面前的
退却,就象它在中东与穆斯林相遇时的后撤一样。

基督教和大乘佛教
比希腊文化的影响要持久得多的是基督教和大乘佛教这两大世界性宗教的影响。基
督教和大乘佛教于古典时代后期从各自的发源地中东和印度向外扩张;在以后的几个世
纪中,前者争取到了整个欧洲,后者赢得了大部分亚洲。这两大宗教获取成功的原因可
从它们共同具有的某些新特点中找到。一个特点是,它们都着重于灵魂的拯救,允诺来
世可获得永恒的幸福。另一特点是,都坚持平等主义;其团体的大门向所有请求加入的
人敞开,不论是男子或妇女、富人或穷人、自由人或奴隶,都一视同仁。最后,都强调
很高的道德准则,强调要灵魂得救就必须遵守这些准则;这一要求加之有效的教会组织,
使这两大宗教能对信徒的日常生活施加有力的影响。

犹太教是约公元前12世纪崇泰耶和华为民族之神的犹太人的地方性宗教。“我是耶
和华,你的上帝。…你应崇拜上帝而不可敬拜别的神”。这是耶和华的《十诫》中的第
一条。

公元313年,基督教终
于因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公布米兰敕令而受到宽恕,399年,被罗马帝国接受为官方国教。
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由传教士在60O至80O年期间,传布到英格兰和日耳曼诸民族中;
在800至1100年期间,传布到斯堪的纳维亚和斯拉夫诸民族中。以后,随着欧洲的扩张,
又由传教士和移民传布到世界各地。


佛教的发展情况同基督教有点相似,它是在印度人明显地反对不公平的种性等级制度和婆罗门祭司阶级的剥

削的过程中产生的

佛教的四大真理是:(1)人生是苦的;(2)苦的原因在于欲望;(3)只有消灭
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4)要做到这一切,只有通过“八正道”。
“八正道”包括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以涅槃为终极
目的。所谓涅槃,译意为“无为”、“寂灭”。

佛教带给许多民族的不仅是宗教信仰和一套
道德标准,而且还有文学体系、建筑式样以及伟大的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其他一切特
征——这些东西也是由传教士在传布佛教时传到大陆各地。同样,在欧亚大陆另一端,
基督教传教士带给野蛮的日耳曼和斯拉夫诸民族的,除了基督的教义,还有罗马文化和
君士坦丁堡文化。以上所述,就是这些强有力的“文化联结”对新兴的欧亚核心区的影
响及其历史意义。


第八章 希腊和罗马的文明

雅典的学生已成为其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
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伊索克拉底

公元前12世纪,随着多里安人的入侵,这一时期的希腊以农业为主,实行部落制和贵族政治,活动范围限于爱

琴海区域。

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一切都改变了。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
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希腊殖民地逐渐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一带。所有这些
发展构成了形成时期希腊世界的全面转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

地理特点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

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
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
成小块。

入侵者入侵之后,在彼此隔离的村庄里安居下来。这些村庄通常座落在易于防卫的高地附近,
因为高地上既可设立供奉诸神的庙宇,又可作为遭遇危险时的避难处。这些由村庄扩大
而成的居留地一般称为“城邦”,而提供避难处的地方称为“卫城”或“高城”。城邦
常策略地设在土壤肥沃的地方或商路附近,因而吸引来更多为移民,成为该地区的主要
城市。许多小城邦就是这样形成的,彼此较为隔绝,而又生气勃勃地独立不移。

在黑暗时代,各城邦开始时实
行君主政体,后来渐渐地转向贵族寡头政治,到7世纪时,各城邦已由称为僭主的独裁
者进行统治。


公元前594年,所有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
施行改革。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他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
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让因负债而变成奴隶的所有平民都重新获得自由,并永远禁止
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
拥有的权力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
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
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使斯巴达和其他所有的希腊城邦黯然失色。
雅典当时之所以能居有令人目眩的卓越地位,是因为它在打败庞大的波斯帝国这场
重大战争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人征服了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波斯人
暴虐地干涉希腊城邦的内部事务,使它们于公元前499年发动了反对波斯的起义。它们
向希腊本土的城邦求援,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那时波斯帝国的
对外扩张正穿越俄国南部,从北面威胁巴尔干半岛各国。
希腊联合舰队赢得与波斯帝国的海战胜利,希腊人成为世界上最大帝国的战胜者


雅典在希波战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导致其最终建立起雅典霸权,而斯巴达由于其固
定不变的经济和经常受到希洛人起义的威胁,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雅典带头联合爱
琴海各岛及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组成一个同盟

到公元前450年,同盟已变成
了一个帝国,用欧里庇得兹的话来说,雅典的权力已从爱奥尼亚“向外扩大到大西洋”。


公元前335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喀罗尼亚大败底比斯和雅
典联军。他剥夺了希腊各城邦的大部分自治权,但是,还未来得及进一步实行东侵的计
划,便于公元前336年遇刺身亡。他的继承人是他那世界闻名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

自此,古典时代结束了,希腊化时代即将开始.

希腊人为各自为政的城邦付出了沉重代价:城邦间彼此征战不休,最终导致外部世界强加的统一,先来自
马其顿,后来自罗马。

受束缚的自由思想是希腊人所独有的,至少就其普遍和强烈的程度而言是如
此。世俗的人生观也是希腊人所独有的;他们坚信,人活着,最主要的事是完满地表现
此时此地人的个性。理性主义和现世主义相结合,使希腊人能够自由地、富有想象力地
思考有关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伟大的文学、哲学和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
和感情。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引人注目、有重大意义。

希腊时代——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后,古典希腊文化普及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希腊化时
代一词就来源于这一新文明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其父亲腓力二世的王位后,首先严厉地镇压了底比斯的反抗,使其他希腊城邦只

好默认他的统治;接着,于公元前334年,他率领马其顿士兵向东方的波斯人发动进攻。渡过赫勒斯
滂海峡后,首先侵占小亚细亚,然后攻占叙利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330年,
占领大流士的国都波斯波利斯,征服整个波斯。第二年,征服者继续东进至兴都库什山
和大夏,再从那里向印度进发,深入旁遮普。只是由于士兵们拒绝再前进,亚历山大才
不得不从印度退回巴比伦;公元前323年思恶性虐疾病逝,终年33岁。


亚历山大病逝后,他的部将为争夺对大帝国的控制权而长期彼此征战;到公元前3
世纪初,形成三个王国。一是马其顿王国,它回复原状,成为一个疆域不大、希腊化的
民族王国,虽未能直接统治其南面的希腊诸城邦,但基本上控制了这些地区
另外一个
是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它自然资源丰富,又有大海和沙漠作坚固的屏障,是
三个王国中维持最久的一个。最后一个是塞琉四王朝统治下的王国,它由帝国的亚洲诸
行省组成,是三个王国中疆域最广的一个。


凯撒的罗马时代
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地中海沿岸旧帝国遗留下来的行省,征服了马其顿和埃及,从而结束了希腊化时代

。开始了罗马时代。
罗马击败西西里岛的迦太基,转而东进,先是强迫马其顿和希腊城邦,最后是强迫整个希腊化东方,接
受它的统治。
罗马人迅速地接连蹂躏、并吞了马其顿、希腊、小亚细亚的帕加马、比希尼
亚和西利西亚,然后是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最后,于公元前31年并吞埃及。罗马人还
以这一方式接管了东方诸后起的希腊化国家,不过在亚洲,他们仅在地中海沿岸一带获
得若干行省。

当时,尤里马斯·凯撒有很高的声威,他(于公元前58一49年)征服了英吉利海峡与地中海之
间的整个高卢。最后,公元1世纪时,罗马开始对不列颠的长期占领,并在克莱德湾和
福斯湾之间修筑一道防御工事,巩固占领地。罗马人在北欧的统治范围大抵如此。

罗马及其帝国之所以能幸存,是因为建立了能吸收社会各分子的力量的个人独裁统
治。虽然这一点现回顾起来很明显,但尤里乌斯·凯撒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当时已清楚
地看出这一点,并付诸行动。凯撒作为高卢的征服者而声威显赫,他还建立了一支强大、
忠实的军队。公元前49年,他渡过把他的行省和意大利分开的鲁比孔河,在一系列辉煌
战役中击败了由其对手庞培指挥的元老院的军队。现在,凯撒成了帝国无可争辩的主人。
凯撒得到统治权后,原本会做些什么,我们不清楚,因为公元前44年,他被旧寡头政治
的代表人物谋杀。
罗马的伟大时代随着公元180年马可·奥勒留的去世而告结束。


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313年),承认基督徒不再为异教徒,准许基
督教同其他宗教一样享有信仰自由。最后,皇帝狄奥多西(379-395年)使基督教实际
上成为国教。虽然罗马旧贵族和普教者尤里安皇帝(361-363年)为了改宗异教,曾打
了一场顽强的维护异教的战争,但到4世纪末,还是基督教占居统治地位。

从406年起,
西罗马的皇帝们已无力阻止高卢、西班牙和非洲的法兰克人、勃艮第人、西哥特人和汪
达尔人的长期的大规模入侵。他们也未能制止410年和450年蛮族人两度洗劫罗马这一最
大侮辱。最后,也就是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在日耳曼
即匈奴雇佣军军官奥多亚塞的逼迫下不得不退位。

 

第九章 印度文明
雅和安人侵入印度河流域后,集中居住在旁遮普有大片草地供放牧牲畜的多雨地带。

第九章 中国文明

第十一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古典时期,伟大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文明,在欧亚核心区后统治地位。然而,
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最终践踏了这些文明,从而根本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这些帝
国貌似坚固的外衣下,潜伏着必将导致衰微和最终崩溃的祸根。技术停滞不前,生产力
受阻,使古典文明在3至6世纪遭到蛮族的猛烈冲击。

第十二章 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亚历山大大帝对恒河流域或中国一无所知;欧亚大陆两端的罗马帝国和
汉帝国,彼此之间实际上也不存在着任何直接的联系。
纪最早形成的伊斯兰教帝国,到8世纪中
叶,已将国土从比利牛斯山脉扩展到印度洋,从摩洛哥延伸到中国边境。以后几个世纪
里,伊斯兰教进一步扩张到中亚、东南亚乃至非洲内地。13世纪的蒙古帝国,给人以更
加深刻的印象,它的版图包括朝鲜、中国,整个中亚、俄国和中东大部分地区,它是欧
亚大陆空前绝后的最大的帝国。


欧亚大陆的海上贸易

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帝国和蒙古帝国的相继出现

第十三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600年至1000年的几个世纪中,伊斯兰教的出现,是欧亚及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穆斯林军人的惊人征服,和大约1000年前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一样,再度统一
了整个中东地区。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罗马人最终强行统治了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使
中东以幼发拉底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由伊朗和伊拉克构成,是波斯文明的中心;
西部包括巴尔干诸国、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和北非,成为拜占廷文明的所在地。7、
8世纪,伊斯兰教的征服结束了这种分裂状况,在伊斯兰教的星月旗下,统一了从比利
牛斯山脉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亚的所有地区。

穆斯林入侵前的中东由两大帝国统治:拜占廷帝国和萨珊王朝。前者以君士坦丁堡
为都,控制着地中海东部地区;后者定都泰西封,统治着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
和伊朗高原。两帝国长期不和,一个是具有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督教国家,另一个是具
有波斯-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琐罗亚斯德教国家。

 

穆罕默德以麦地那为基地,组织了对麦加商队的袭击。这种袭击是阿拉伯游牧民普
为接受的经济活动。如今,他们聚集在“先知”的旗帜下,希望获得战利品,并顺便得
到灵魂的拯救。到630年时,穆斯林已十分强大,完全可以占领麦加;在麦加,穆罕默
德使收藏在天房克尔白中的黑石成为伊斯兰教的朝拜圣物。于是,他实现和解,以此维
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并使其扎根于传统的阿拉伯习俗之中。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
时,大多数阿拉伯部落——虽不是全部——已承认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向他进贡。


阿拉伯人一旦开始侵略,便充分利用他们沙漠作战的经验。他们不象拜占廷人和波
斯人那样骑马作战,而是骑骆驼作战。这样可以随意发动进攻,且一旦需要,又可撤回
到沙漠的安全地带。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
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伊斯兰教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
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

 

第十四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1000年至1500年的500年中,最显著最惊人的发展是,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广阔的原
居住地中亚向四处扩张。这些游牧民几乎占领了除遥远的边缘地区日本、东南亚、南印
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
在这几个世纪中,游牧民的扩张明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00—1200年)突
厥人兴起。突厥人先是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军,随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他们赋予行
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以活力和侵略能力,并击败拜占廷和印度斯坦,将其疆土扩张到
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第二阶段(1200-13O0年)蒙古人入侵。蒙古人不仅吞并了中亚、
东亚和俄罗斯,而且侵占了穆斯林中东,从而突然终止了穆斯林突厥人的扩张。最后一
个阶段(13O0-150O年)蒙古帝国崩溃。蒙古帝国的崩溃为突厥人的复兴,为伊斯兰教
突厥人再度进入基督教欧洲和印度斯坦扫清了道路。


第十七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
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
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这
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
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
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于是,印刷术用
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
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象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
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这一重大差别的根基,在于新的西方文明的独特性;它复杂多样、适应性强,摆脱
了束缚欧亚大陆其他所有文明的传统枷锁。结果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改
变了西方,而且,如培根所预见的那样,当革命的新社会的有力的扩张主义降临时,改
变了整个世界。

一、西方社会的多样性

“为了避免即将降临的灾难,人们将自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祈祷上帝的人;第二
类是经商、种田的人;第三类是为了防护前两类人使之免受不公和伤害而产生的骑士。”
法王腓力六世的大臣的这一分析,简单而又本质地描绘了中世纪西方社会的划分:教士、
劳动者和骑士。

这三个阶层的作用究竟如何,将根据它们所体现的三种制度予以考虑;这三种制度是:
封建制度、采邑制度和教会。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种政体,在这一政体中,那些拥有地产的人也拥有政权,因此,封建
主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取代了国家权力。

封建制出现时的背景是这样的: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资金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

的给养。当时选择的办法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但接受者,即封臣们倾向于将地产当作私人领地来管理

。查理曼十分强大,足以迫使他的封臣们宣誓效忠,但在其软弱的继承者的统治时期,政权转
到了封臣们手中;封臣们的地产即采邑实际上已变得不可剥夺。这些强有力的封建领主再把他们的土地分成

更小的封地,分给那些依靠他们而不是依靠国王的追随者。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

某些义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封建主应既提供封地,又提供保护;而封臣则应根据当地习惯,每年服一次兵

役,通常约40天。
在查理曼帝国崩溃后形成的各封建王国里,这一封建化过程在迅速地进行。由于大
封建主的采邑的正当、合法的权益名义上来自皇权,所以,封建主选择国王非常谨慎,
即使他们无意尊重他的统治权。但是,1000年之后,当西欧随着外来侵略的停止而安顿
下来时,统治者渐渐能够维护他们的封建权力,并开始建立强大的君主国。在随后几个
世纪中,国王与贵族间的斗争是西方政治历史的实质。


教会

因为罗马的灭亡,教皇变得更为强大.罗马教皇的职位从受困的君主坦丁堡转入法兰克人手中,教皇还同
法兰克人缔结了盟约,这最终导致800年时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加冕。教皇的传教团改变了异教的北部地区

的宗教信仰,使教皇的至高权力在西方得以进一步加强。由于他们的成功,新的教会相继成立:597年成立了

英格兰教会,7世纪创立了伦巴第和弗里西亚教会,8世纪创建了德意志教会;这些教会都接受了教皇的“天

主教的”即“全世界的”教规。

 

第二章 西欧扩张的根源

中世纪末以前,西欧大部分领域都很落后。在文化上,
它从外界得到的多于它所能给予的;在经济上,某些方面也很落后,它极想求得南亚的
香料和中国的丝绸,自己却没有什么可用以交换;在军事上,可以肯定地说,东方对西
方的入侵远远多于西方对东方的入侵。

中世纪后期,欧亚世界有了一个不寻常的重大发展。一方面,伊斯兰教帝国和儒家
帝国闭关自守,愈来愈僵化;另一方面,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
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
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


促使欧洲人开始海外冒险事业的动机很多,为上帝服务和寻求黄金可能是其中最强
烈的动机。达·伽马抵达卡利库达时,曾向当地惊讶不己的印度人解释说,他来这里是
为了寻找基督教徒和香料。

穆斯林用刀剑征服了辽阔的地区;在这一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好战的。但总的来说,他们对
自己臣民的宗教信仰漠然置之。通常,他们更感兴趣的不是自己的臣民是否信奉伊斯兰
教,而是向自己纳贡了没有。穆斯林缺乏基督教徒那种必须将异教徒的灵魂从地狱中拯
救出来的压倒一切的热情。彿教的传播不是倚仗武力,而是凭借其教义和仪式的吸引力。

中国人在宗教上可能是最不教条主义的。早期去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对他们在那里
所遇见的人们互相容忍的态度,都有着极深的印象。他们对中国人允许他们自由地传播
福音这一点,又惊又喜。

中国人完全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不热望着征服。在这方面,
他们截然不同于欧洲人;欧洲人常常对自己的政府不满,垂涎其他人所享有的东西。现
在,西方诸国家似乎已被称霸世界的念头消磨得精疲力竭,它们甚至不能象中国人在长
达数千年的时期里所做的那样,保持其祖先留下的遗产。


“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动”
使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增长。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
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

人类无须一心想着
神对来世会作何判决,而只须发展自己生来俱有的潜力,尤其是思考能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并不着重科学。
当时一些最主要的人物看待事物,往往是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持怀疑和客
观的态度。

他们继续寻找哲学家的点金石。他们仍然相信星占学,并
将它误作天文学。宗教改革运动也没有改变这种反人文主义者的倾向。


当时的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
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
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
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
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人在作出这些早期的发明之后,未能提出
一系列科学原理。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