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2025-2-19]光刻机、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国内外学界进展
[2025-2-21]光刻机、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国内外学界进展
一、光刻机/半导体领域
-
台积电宣布 2 纳米制程 (N2) 芯片工艺预计 2025 年下半年量产
-
摘要: 台积电在技术论坛上表示,其 N2 工艺研发进展顺利,预计在 2025 年下半年按计划量产。N2 工艺将采用纳米片晶体管结构,显著提升芯片性能和能效。
-
来源: Digitimes - TSMC on track to volume produce N2 chips in 2H25
-
-
2025 年需关注的 4 大半导体制造趋势
2025年半导体制造业将持续增长,主要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需求驱动。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拨款390亿美元推动本土化生产,但面临人才短缺和制造成本上升的挑战。AI芯片需求到2030年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可能导致芯片短缺。能效更高的芯片将成为市场赢家,汽车行业对半导体的需求到2030年预计增长三倍。特朗普政府对《芯片法案》的未来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供应链带来风险,企业需关注供应链韧性和多元化 -
默克将在亚洲生产钼、极紫外光材料
德国芯片材料巨头默克执行董事称,将在亚洲(韩国、日本)生产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目前亚洲占其半导体材料总产能 80%。在韩国,默克将生产钼以满足三星、SK 海力士新工艺需求,2021 年起已计划投资 6 亿欧元建设施。韩国分公司 1989 年成立,有 1700 名员工。在日本,默克计划生产 EUV 光刻材料和 DSA,为静冈设施投 7000 万欧元,明年投产。默克是唯一能提供芯片全生产工艺材料的公司,可满足客户全面解决方案需求。
二、芯片领域
-
低成本 AI 模型如 DeepSeek 将增加光收发器的需求
自 AI 模型 DeepSeek-R1 爆炸性亮相以来,科技行业一直在疯狂寻找新的方法来扩展 AI 能力,同时不增加高昂的成本。TrendForce 关于 DeepSeek 影响的最新报告显示,其普及可能会增加全球数据中心部署,这些数据中心是 AI 应用用于训练数据的地方。得益于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不断增长,用于提升数据中心互连性的关键组件——光收发器,预计将迎来繁荣。
-
创新灯泡:中美芯片设计创新竞赛对比
美中芯片设计竞争态势:美国凭借企业优势(AMD、英伟达等)占据全球46%的设计销售和72%的设计软件市场,依靠高研发投入维持领先。中国2024年芯片设计销售额达909.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政府投资基金及企业扩张(如华为海思、韦尔半导体)推动行业增长,但头部企业总销售额下降3.7%,且3626家设计公司中部分面临淘汰风险。清华教授魏少军指出中国需突破技术创新、生态构建等瓶颈,利用国内市场需求和制造协同实现跃升。双方竞争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涉及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美国需警惕中国生态扩张,持续强化自身设计生态优势。
- 来源: [Innovation Lightbulb: Innovation Competition in Chip Design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
新加坡:如何悄然成为全球芯片强国
新加坡正在半导体领域加大投入,巩固其全球地位。总理黄永光在预算演讲中宣布,新加坡将斥资10亿新元建设新的芯片研究设施,以吸引全球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企业。目前,新加坡已占全球10%的芯片产量和五分之一的芯片制造设备市场份额,并吸引了美光、格罗方德和应用材料等美国制造商投资设厂。
然而,新加坡的半导体行业也面临挑战。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美国对AI芯片的出口限制以及潜在的芯片转移问题引发关注。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威胁对半导体进口征收25%关税,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来源: [How Singapore Quietly Became a Global Chip Powerhouse]
-
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在德累斯顿扩大其生产能力,规划于 2026 年开始生产
德国支持在德累斯顿建设一座新的芯片工厂,投资 9.2 亿欧元。布鲁塞尔的欧洲委员会已批准为德国半导体集团英飞凌的生产设施建设拨款。该公司计划投资约 34 亿欧元,以创造额外的功率半导体生产能力,这些半导体将特别用于能源生产和电动出行领域。“该项目促进了德国和欧洲的可靠芯片供应,以及减少在高科技领域的关键依赖性”
- 来源: [Germany supports new chip factory]
-
意法半导体推出用于数据中心的新型 AI 芯片
意法半导体宣布推出一款新型计算机芯片,瞄准快速扩张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市场。这款光子芯片与亚马逊网络服务 (AWS) 合作开发,能够在数据中心内以高达 1.6 Tbps 的速度传输比特,有助于提高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速度并降低功耗。这些芯片预计将用于收发器,而收发器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关键组件。
随着美国顶级软件公司计划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 5000 亿美元,对专用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仅用于计算,还用于内存、电源和通信应用。ST 的新芯片针对通信领域,重点是提高收发器的效率,这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至关重要。该公司还与 AWS 达成合作协议,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其基础设施中部署这项技术。
ST 正在与一家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尽管该公司的名称尚未披露,但将新芯片集成到下一代收发器中。此类设备的市场规模在 2024 年为 70 亿美元,预计将大幅增长,到 2030 年将达到 240 亿美元。ST 将在其位于法国克罗尔的工厂开始批量生产这些芯片。
-
来源: [Germany supports new chip factory]
三、人工智能领域
-
谷歌的“职业梦想家”利用人工智能帮助您探索职业可能性
谷歌推出新实验,利用 AI 助人们探索更多职业可能性,推出 “职业梦想家” 工具。该工具能找出个人经验、教育背景、技能和兴趣间的模式,匹配适合的职业。使用时,可通过选择当前及过往角色、技能、经验、教育和兴趣,借助 AI 起草职业身份声明,该声明可添加到简历中,或作面试要点指南。同时,能通过可能性的视觉网络看到符合自身背景和兴趣的各类职业,对特定职业感兴趣还可深入了解。此外,此工具支持与谷歌 AI 助手 Gemini 协作,共同制作求职信或简历,还能进一步探索更多工作机会,助力职业规划与发展。
- 来源: [Google’s ‘Career Dreamer’ uses AI to help you explore job possibilities]
-
2025 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在上海盛大
2 月 21 - 23 日,2025 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在上海举办,主题为 “模塑全球 无限可能”,众多开发者与企业参与。
大会期间,全球科学智能开发者社区等项目启动,多个垂类应用签约,促进产业融合。此次大会凸显 AI 三大发展趋势:全民化,AI 应用融入日常生活,像宇树科技机器人互动、傲鲨智能外骨骼助力工作等;国际化,企业纷纷出海,如睿尔曼智能科技、傲意科技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优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多语种预训练语料库;加速化,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加快,商业应用更普及,成本降低,如途深智合快速设计新蛋白质设计大模型。
开源共享对 AI 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开源参与者数量全球第二。2024 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 4500 亿元,增长超 7.8% ,60 款大模型备案,产业生态良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提出从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等五方面为开发者创造良好环境,上海市副市长陈杰表示上海将完善开源生态,深化合作。未来,在各方推动下,人工智能有望实现更多突破,为全球发展带来变革。- 来源: AI
四、机器人领域
-
于海斌院士:2025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技术趋势
于海斌院士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本体硬件”与“智能算法”的协同突破。开源算法和具身智能训练平台将推动行业标准化。北京大学程翔教授团队提出的“机器联觉”系统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决策与通信能力。
-
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 2025)将于3月在京举行
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将于2025年3月28-30日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和产业应用前沿,构建学术界、产业界、政策制定部门及社会公众的交流合作平台。
-
Meta 计划投资 AI 驱动的类人机器人
据路透社周五看到的一份内部公司备忘录,Meta Platforms(META.O)在其现实实验室部门内设立了一个新部门,以开发能够协助进行体力任务的 AI 驱动人形机器人。该团队由前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的首席执行官Marc Whitten领导,计划在2025年招聘约100名工程师
-
2025 开发者大会:机器人多元亮相,技术与应用齐驱
2025 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展示了多种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各有亮点。机器人在运动控制、多模态交互等技术上有突破,在工业、服务业、竞技娱乐等领域应用场景广泛,商业化有新进展。
- 机器人类型与展示亮点
- 人形机器人
动作灵活性: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自如穿行于人群,展示了踢足球、衣物护理、餐饮制作等精细操作能力。
规模化生产:智元机器人公司宣布已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应用场景覆盖科研、工业流水线装配等。
未来规划:宇树科技计划未来几年让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从事生产工作,并最终进入家庭场景。 - 机器狗
工业级应用:云深处展出的机器狗体型威猛,可用于工业巡检、仓储物流等场景。
互动展示:观众现场与机器狗互动,部分型号甚至被“遛”着逛展。 - 外骨骼机器人
搬抬助力: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可为工人提供强大的搬抬助力,提升人机协作效率。
家庭化愿景:企业提出开发家庭用户能负担的外骨骼设备,增强日常生活便利性。 - 其他特色机器人
陪伴机器人:火热的陪伴机器人吸引各年龄段观众,尤其是儿童群体,提供情感互动与教育功能。
医疗机器人:现场展示医疗手术机器人、康复辅助机器人等,突显医疗领域的技术突破。
核电检测机器人:用于高危环境检测的特种机器人亮相,展现工业安全性应用前景。
- 机器人技术突破
- 运动控制:传统人形机器人突破基础行走限制,实现踢球竞技(如自主调整战术、协作踢球。
- 多模态交互:机器人通过视觉、语音和触觉传感器与人类自然互动,例如制作三明治时精准抓取食材。
- 自主决策:足球机器人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场地情况,模拟真实球员的战术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