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师如何指导研究生的一点思考

本文转载自香港大学 金冬雁教授的blog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对多数学科而言,从事高水平的基础或应用研究、取得高水平的成果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除此之外,研究生教育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各种技能的人才,帮助学位候选人完成从学生到学者的过渡和转化,造就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成果和论文虽然是重要的指标,但并不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成败的唯一指标。常常遇到一些研究生,已经在顶尖国际期刊,甚至是Nature和Cell的子刊上发表过第一作者的论文,但问起其领域内的重要科学问题却一头雾水。也有些研究生做了很好的工作,却写不出或讲不清楚其构思和意义。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对于论文撰写以及研究课题的风险评估等方面始终十分欠缺。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导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挂导师的空名却无法全面履行导师的职责。有些导师惯于实行放羊式经营,全凭研究生个人奋斗,对研究生只讲利用没有实际的指导,甚至全面攫取研究生取得的研究成果。凡此种种,都反映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关于研究生应当学习和掌握一些什么技能,新科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以酵母为模型研究RNA加工和功能的Roy Parker最近在细胞分子版(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我认为写得很好,已将其推荐给我的所有研究生和研究组员。在该文中Parker认为研究生要学习掌握的八种基本技能包括:1)对有关学科的广泛了解;2)对有关实验方法的广泛了解;3)思路清晰并擅于书面及口头表达;4)擅于策划和实施有关实验;5)擅于阅读、评估和整合科技文献;6)对有关领域的深入了解;7)选定重要的科学问题;8)创新。虽然这些都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还是很有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的。以下我再就其中几点谈一点体会。

Parker将对有关学科的学术思想和实验方法的广泛认识置于首位,我深表赞同。 现实生活中很多研究生喜欢划地为牢自我设限,对邻组甚至同组其他人的研究工作都不闻不问,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十分幼稚的。现代生物医学的许多学术思想和实验方法都是相通的,许多的热点领域都面临同样的挑战,所采用的工具也十分类似。例如基因敲除、RNA干扰、TALEN等技术,都是广泛适用于多个领域的。因此, 必须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讲求精专,而且不仅要注重学术思想,对实验技术也要同等重视。方法学上的突破,往往是科研工作成败和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对中国研究生,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其中一项重大挑战。中国学术会议常常成为游山玩水的借口,而真正的学术会议和高水平的演讲反而没有听众,实在令人痛心。去年我们组织了国际上著名的病毒学家在内地讲述有关EB病毒、麻疹、肝炎等方面的进展,内地同行竟然极少与会,主动放弃与高手交流的机会,实在是中国学术文化阴暗面的一个写照。 如何让研究生尽量多参加国内外举办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并鼓励参与、发问和交流,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程。香港和国际上都有专门的经费和机制支持研究生和博士后参加学术会议,值得中国内地借鉴。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为研究生创造更多机会将自己的工作推介给国际同行,是我们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亟待加强的方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