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看je上的各种文章,确实有好多人的讨论挺深入的,也学习了不少。看到o6z说的关于软件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也着实让我兴奋了一会,不过很快又归于了平静。因为很多东西看上去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却有很多困难,落实到自己头上,能不能成功又有了很多的变数。
o6z说的,软件企业最终的竞争在于技术,目前由于各个公司都是同质化竞争,由于大家的生产率是一致的,因此在大家都在价格竞争时,低价就只能意味着低质。
因此如果某个公司,其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制作更高质量的产品,那么意味着这家公司就有足够的竞争力去打败其他的企业,最终占领市场。
感觉这种说法确实有点道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我觉得这种情况很难发生。
我们有自己的开发平台,我想很多软件公司只要做了一定年头的都有。我们的开发平台可以由少数的人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或者说,可以减少一些开发和设计人员。实际的成本计算,我们的开发成本至少可以比一般的开发要节省一半。
但是这样能说明我们就比别的企业有核心竞争力了没有。我们在和最终用户的竞争中发现,其实一个项目的成本,技术只占很小的部分。打单的成本很高,因为你可能打了10个单,最后可能只能中一个,这个都要分担。现场开发成本很高,现在用户都要求你现场开发,这个相应的提高了很多费用。另外开发平台的研发费用也要平坦,这样也进一步加大了项目的成本。
因此说,就一个行业性的软件供应商来说,自己开发平台,在当前情况下,并不能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什么贡献。除非这是一家大公司,项目很多,而且其开发平台也稳定、功能强大。那么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明显的。但是现在真正能做这类研发投入的公司,也不大可能是大公司。大公司从来都是创新不足,而且员工也不会太卖命。
所以说,这种能够提高生产力的产品,只能是专门的软件公司研制,来提供给行业软件供应商使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出来了普元、UCML等等提供快速开发平台产品的公司。但是这样同样不能改变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因为能提供这种开发平台的公司毕竟是少数。
但是即使某家公司使用了这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开发平台,事实证明也不能真正的减少自己的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开发质量。原因也明显,在国内做应用,难度不是在做简单开发这一块,而是那些具有行业背景又精通技术的专家,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因此工作量主要在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行业的把握、对信息化手段的精通。这不是工具能解决的,需要花高价钱请高技术人才,花一定的时间才能做的。至于技术实现上,一般找几个有开发经验的,再辅以一些大学生就能解决。因此开发这一块的成本本身就不是大头,你不能减少太多。而且购买这种开发平台也需要价钱。
因此对于一般的软件公司来说,你选不选用这类工具,并不是根本。关键还是你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对行业的把握,以及对客户信息化改造的指导。这才是当前行业软件供应商的核心价值。
照这样看的话,快速开发工具并不具有市场。但是快速开发工具本身能提高生产率却是不争的事实。哪里才会有市场呢。
在当前软件行业混乱的今天,大家也都看到,一些大一些的企业已经组建自己的信息中心。由于被骗的多了,信息中心不再只是简单的,选型几个产品,而是需要承担项目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了。
这个从银行业现状可以看出来,银行除了一些成熟产品采购之外,一部分软件开发是通过自己的参与开发来进行的,有些甚至全部都是自己开发的。企业界,财大气粗的也多的是,当发现信息化软件直接影响其生产和经营时,必然会加大投入。从原先的行业软件供应商那里挖人,自己组建团队来进行开发和维护。当然人手不够就去从那些软件公司中雇人手,或者找个体职业者。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中心自己要参与开发,因此势必需要强有力的、能极大的减少其开发工作量的工具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工具就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开发工具的提供者还可以提供人力外包,彻底解决信息中心的技术实现。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行业软件供应商就势必要转型为咨询公司、产品公司、人力外包公司。项目型软件公司必将越来越难以生存,最终也将全部转型。
如果现在还有很多技术人员忍受不了项目的高强度,对软件行业失望,需要转型。我请你们三思。暂且在行业软件公司锻炼技术和行业经验,等待企业信息中心的招安。
o6z说的,软件企业最终的竞争在于技术,目前由于各个公司都是同质化竞争,由于大家的生产率是一致的,因此在大家都在价格竞争时,低价就只能意味着低质。
因此如果某个公司,其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制作更高质量的产品,那么意味着这家公司就有足够的竞争力去打败其他的企业,最终占领市场。
感觉这种说法确实有点道理,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我觉得这种情况很难发生。
我们有自己的开发平台,我想很多软件公司只要做了一定年头的都有。我们的开发平台可以由少数的人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或者说,可以减少一些开发和设计人员。实际的成本计算,我们的开发成本至少可以比一般的开发要节省一半。
但是这样能说明我们就比别的企业有核心竞争力了没有。我们在和最终用户的竞争中发现,其实一个项目的成本,技术只占很小的部分。打单的成本很高,因为你可能打了10个单,最后可能只能中一个,这个都要分担。现场开发成本很高,现在用户都要求你现场开发,这个相应的提高了很多费用。另外开发平台的研发费用也要平坦,这样也进一步加大了项目的成本。
因此说,就一个行业性的软件供应商来说,自己开发平台,在当前情况下,并不能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什么贡献。除非这是一家大公司,项目很多,而且其开发平台也稳定、功能强大。那么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明显的。但是现在真正能做这类研发投入的公司,也不大可能是大公司。大公司从来都是创新不足,而且员工也不会太卖命。
所以说,这种能够提高生产力的产品,只能是专门的软件公司研制,来提供给行业软件供应商使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出来了普元、UCML等等提供快速开发平台产品的公司。但是这样同样不能改变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因为能提供这种开发平台的公司毕竟是少数。
但是即使某家公司使用了这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开发平台,事实证明也不能真正的减少自己的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开发质量。原因也明显,在国内做应用,难度不是在做简单开发这一块,而是那些具有行业背景又精通技术的专家,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因此工作量主要在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行业的把握、对信息化手段的精通。这不是工具能解决的,需要花高价钱请高技术人才,花一定的时间才能做的。至于技术实现上,一般找几个有开发经验的,再辅以一些大学生就能解决。因此开发这一块的成本本身就不是大头,你不能减少太多。而且购买这种开发平台也需要价钱。
因此对于一般的软件公司来说,你选不选用这类工具,并不是根本。关键还是你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对行业的把握,以及对客户信息化改造的指导。这才是当前行业软件供应商的核心价值。
照这样看的话,快速开发工具并不具有市场。但是快速开发工具本身能提高生产率却是不争的事实。哪里才会有市场呢。
在当前软件行业混乱的今天,大家也都看到,一些大一些的企业已经组建自己的信息中心。由于被骗的多了,信息中心不再只是简单的,选型几个产品,而是需要承担项目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了。
这个从银行业现状可以看出来,银行除了一些成熟产品采购之外,一部分软件开发是通过自己的参与开发来进行的,有些甚至全部都是自己开发的。企业界,财大气粗的也多的是,当发现信息化软件直接影响其生产和经营时,必然会加大投入。从原先的行业软件供应商那里挖人,自己组建团队来进行开发和维护。当然人手不够就去从那些软件公司中雇人手,或者找个体职业者。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中心自己要参与开发,因此势必需要强有力的、能极大的减少其开发工作量的工具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工具就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开发工具的提供者还可以提供人力外包,彻底解决信息中心的技术实现。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行业软件供应商就势必要转型为咨询公司、产品公司、人力外包公司。项目型软件公司必将越来越难以生存,最终也将全部转型。
如果现在还有很多技术人员忍受不了项目的高强度,对软件行业失望,需要转型。我请你们三思。暂且在行业软件公司锻炼技术和行业经验,等待企业信息中心的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