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移动手机支付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一文中,我提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应该采取“充值卡支付、专用帐户、完全融入BOSS”的方案,并以“交易”的概念来处理每一笔业务,包括原来的梦网业务。
这种方式能让人人都享受到手机支付带来的便利:“充值卡支付”和“完全融入BOSS”使手机支付成为“零门槛”;而“专用账户”设计解决了其中的套利风险。
对于“专用账户”这个概念,那篇文中我没有作详细解释,导致很多人认为这是与原先话费账户截然不同的一个东西,担心这么做会提高用户的门槛或遭遇政策问题。
事实上,我所建议的“专用帐户”其实是话费账户下的一个子账户,是在“本金”、“馈赠金”外增加的一个“纯本金”子账户。这样,凡是与优惠活动无关的充值都直接到这个“纯本金”子账户,而与优惠有关的资金到另外两个子账户。
这种实现方式不仅能够解决手机支付的套利问题,而且能够解决被用户指责为霸王条款的“预存话费不退”问题。
这种方式不会对用户有任何影响,用户还是象原来一样充值和使用;这种方式也不需要改造BOSS系统的架构,因为现在的BOSS系统本来就支持多个子账户(BOSS内称账本)。这种方式真正影响的是一些充值赠送、终端捆绑、批量调整、资金转移等业务的具体实现逻辑,所以只需要修改相关程序模块就可以实现。
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手机支付中的套利风险分析
中国的手机支付业务起步并不晚,很早以前国内运营商就已经推出手机银行、小额支付、手机钱包等支付类业务。可是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手机支付搞得如火如荼时,中国的手机支付却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这是为什么?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手机支付道路。
欧美习惯用信用卡支付一切,所以手机支付需求不强。但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需求很强,但人们却不习惯电子支付。目前国内用银行卡网上支付的人还只是少数,更不用说用银行卡捆绑手机来进行消费了。也许有一天,中国人也会像老美一样习惯一切刷卡,但这种消费习惯和心理的改变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不是最近几年内就会改变的。
显然,在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话费帐户来做手机支付。不过这些年运营商都没有这么做,最大的原因就是担心“欠费”和“套利”问题。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原先的话费帐户都是为自有业务设计的,一旦话费帐户直接用于手机支付,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套利和欠费问题。事实上,这些年的移动梦网业务中就存在严重的自消费套利和欠费依然结算的问题,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导致不少收入不断地流失。
欠费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按照交易的概念、采取“实时冻结”的方式处理每一笔支付,并在结算时按照成功的交易进行结算就可以解决。
但是,解决套利问题比较困难。
前几年,BOSS系统进行改造,将账户分成本金和馈赠金,企图解决这个问题。可惜这种办法并没有凑效,用户、SP、渠道依然可以利用各种办法进行套利。若是不做修改就直接用于手机支付的外,那么用户可以很轻松地进行套利。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假如移动推出充1000送1000活动,这时一个号码充了1000元,那么本金和馈赠金子账户上就各有1000元。
虽然目前馈赠金已经区分出来,但因为这些年移动公司自己搞了N多SP类业务,所以馈赠金依然可以用作SP消费。所以若SP拿这号码自消费,那么按15/85比例最后结算可得1700元,也就是说一个月就能赚到70%的利润。这些年SP自消费现象一直屡禁不绝,根源就是因为其中有暴利,目前结算核减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当然做这种套利的未必就一定是SP,也可能是用户自己,因为一些SP类业务能用来购买虚拟货币,很容易套现。目前联动优势“手机钱包”业务中存在的自消费现象就很有可能是用户所为。
若手机支付只限制本金消费,是否就能解决问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手机支付的设计需同时考虑信息类支付和实际经济支付问题。信息类支付佣金可以达到30%,但实体支付的佣金很难超过3%,支付佣金越低就越容易出现套利问题。假设这个号码的话费用来支付信息类产品,支付佣金30%,那么这个号码可套现得700元,最后的结果是:用户花了300元就得到一个存有1300元话费的卡。这样的一张卡要是放在网络上、渠道上以600元的价格叫卖,能吸引到多少用户?
可以想象,若有人发现这类问题,就可能会办上一大堆卡、在每个卡里存上一大笔钱,然后再将这些卡进行倒卖,就能迅速获得100-500%的收益。
别以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事实上这种现象目前正在普遍发生,凡有充值送的地方必然会有这类套利行为。而且套利的通道并不一定要走SP通道,还可以走渠道售卡、代客充值、统一支付、家庭帐户、国际长途套利等等途径。以上这些套利行为我在分析中都遇到过,其中有一家比较牛气的渠道进行套利时一个月充值的金额就高达300多万元。
有一些人认为,只要将这种充值送改成“分月返还”或“调整销账顺序”就没有问题。可是“分月返还”改变了什么了?无非就是让这些套利的人多花一些时间,付出一些最低消费的成本,中间的利润空间依然巨大。“调整销账顺序”只能缓解依靠欠费来进行套利的问题,对解决其他套利问题一点用处都没有。
手机支付是个牵涉到无数人巨大利益的事情,不能有丝毫的漏洞。任何一个细微的漏洞,都可能会被人发现,并加以恶意利用,从而给运营商带来巨额的损失。指望别人发现不了漏洞,那是掩耳盗铃;指望靠一些管理手段去解决问题,基本上属于痴心妄想,只会导致权力寻租。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建立严密的体系,彻底杜绝一切套利的可能。
(二)用“纯本金”子账户解决套利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白,当前BOSS账户“本金”和“馈赠金”的区分并不能解决套利问题,其问题的根源是因为当前的本金账户还是无法区分是用户真正单独充进去的钱,还是与馈赠金、与终端捆绑、与包年优惠等相关的钱。
显然,与优惠活动相关的本金不应该用于支付,但用户单独充的本金可以用于支付。所以我们只要在当前“本金”、“馈赠金”外增加的一个“纯本金”子账户就能解决套利问题。
这样,凡是与优惠活动无关的充值都直接到这个“纯本金”子账户,而与优惠有关的资金到另外两个子账户。这样做只需要修改一些程序,无需对系统架构进行大动,实现代价是相对较低的。
为了避免目前存在的“本金不本”问题,对这个账户的管理,一定要按照银行的方式严格进行。在巨大利益面前,人往往是靠不住的,所以必须从BOSS内部逻辑上就限定该账户只能通过充值卡、银行、空中充值等途径进行充值,严格管理和限制任何人工的调整行为。另外,这个账户资金变动相关的操作记录应该全部上传一经进行严密稽核,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防止问题蔓延。
除了帐户管理外,中国移动还必须加强充值酬金的管理工作,严格限制酬金的比例,避免利用充值酬金来进行套利的可能。
“预存话费不退”一直被用户指责为霸王条款,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因为担心套利。增加纯本金子账户将能解决这个问题,即用户随时可以将自己预存的本金提取出去,只要用户愿意自己承担少量的充值酬金成本。
结束语
总之,用话费账户来做手机支付是完全可行的方案,所需做的就是增加“纯本金”子账户并修改相关业务逻辑。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信息类产品的支付,也可以用于实体经济领域,希望可以得到采用。
什么时候,“让人人都能享受手机支付带来的便利”不再是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