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弧的影响角度评估船型开关

一.背景

产线反馈22年上半年船型开关不良率飙升。如图1所示为公司LXJ产品生产中出现的船型开关损坏情况。

品质与供应商沟通时,供应商将原因归结于我司产品瞬间电流过大导致。LXJ产品电压高且负载电流大,对J公司(与人为善,就不曝光他们啦)船型开关损伤大,我们可以接受,但其他产品电压低且负载电流很小,今年也明显出现了比往年更大的船型开关损坏比例,就无法说服我司。

图1 产线不良品开关的烧灼现象

为了排除J公司船型开关的潜在风险,有必要搞清楚问题的发生原理,同步寻找其他可靠的船型开关。

二.实验记录

除了目前正在使用的J公司的RL型,另外新选了WT公司的WT型(这家性能也差强人意)和宏聚电子的MR6-210-C5N-BB(品质好就多多曝光)。三家产品一起做对比测试,性能好和坏,结果说了算!

1. 阻性带载测试

3款船型开关额定负荷都是6A/250VAC,因此设计了6A阻性负载测试,每个样品反复上下电1000次,统计损坏情况。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只有RL型有异常损坏情况,拆开内部结构进行查看,触点与其他两款船型开关情况一般无二,如图2所示,没有明显的触点损坏情况,因此RL型样品此次损坏情况,与瞬间电流无关,应该归结于RL型的来料不良。

表1 不同型号船型开关对比测试结果
供应商型号样品数量损坏数量损坏比例
J公司RL型10110%
WT公司WT型2000
宏聚电子MR6-210-C5N-BB2000
图2 6A阻性负载测试结果

RL型与MR6-210-C5N-BB结构相似,直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如图3所示,宏聚的弹片折弯程度比J公司的小,另外触头的材质明显不一样。

图3 J公司与宏聚弹片对比

2. 触头侵蚀原因实验

供应商将原因归结于瞬间电流过大,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为此设计一个实验,利用LXJ样机,将两个船型开关串联接入,其中一个常闭,另外一个反复开关240次。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为RL型的测试结果。很明显,常闭的开关触头没有任何恶化情况,反复开关的触头出现了严重的侵蚀痕迹。因此造成开关损坏的不是瞬间电流过大造成的,而是开关瞬间触头之间的拉弧造成的侵蚀。处于常闭的开关,会一样承受瞬间电流,但不会承受拉弧损伤。

图4 瞬间电流模拟实验结果

3. 拉弧对比试验

为比较3款船型开关的性能,分别将样品接入LXJ设备,进行240次反复开关试验,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很明显发现,WT损伤最严重,不仅表面镀层损伤,且镀层下方的铜基体也发生了熔化;J公司的RL次之,表面镀层发生大面积熔化,宏聚的MR6-210-C5N-BB损伤很小。三者对比结果,宏聚的性能最好。

图5 拉弧对比试验结果

三.原理分析

1. 电弧发生原理

从形成机理来看,电弧是产生于绝缘介质或真空当中的一种等离子体,通常伴随粒子的游离和光子的释放,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气体放电过程。文献【1】中说明,在空气中开断电路,如果被开断时加载弧隙两端的电压超过最小生弧电流和电压(电压大于12~20V,电流大于0.25~1A),就会在弧隙产生电弧;比如铜触头间的最小生弧电压为13V,最小生弧电流为0.43A,开断220V交流电路时产生电弧的最小电流为0.5A。

开关电器触头分离伊始,动静触头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至临界分开,触头临界点位置处电流密度急剧增大,流过该点的电流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融化接触点处的金属形成熔池,继而在触头间罅隙处形成液态金属桥。随着触头继续拉开,金属液桥断裂,产生大量的金属蒸汽。此时,触头间的高温度和高场强加剧了阴极热电子发射和场致发射,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不断积累能量并加速向阳极运动,在阳极附近会与气隙中金属相气体的原子(包括气体原子和金属原子)发生碰撞,原子被激发出新的电子和正离子,新的电子继续与原子碰撞,从而产生电子崩;阳极附近的正离子和电子会发生碰撞复合,释放能量并激发出光子。由于此时气隙间充斥着大量金属蒸汽和金属离子,故此时形成的电弧为金属相电弧。随着触头的拉开,气体介质中的碰撞过程在极短时间内重复发生,使得气体介质的温度急剧升高,粒子内能增大,加速了热电流过程和粒子碰撞过程,使得气隙间带电粒子浓度增大,从而空气介质的电导率逐渐增大,金属相电弧逐渐向气相电弧转变。当带电粒子的产生速率和通过复合扩散作用消失速率相等时候,放电过程进入稳态,即形成稳定的空气电弧。

2. 电弧影响因素

文献【2】中列出了影响电弧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负载电流和电压、触头分断速度、触头材料和熄弧气体介质应用等;

1)  电压的影响

电压越大,电弧越严重,拉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会增大,带来的侵蚀也越严重。

图6为WT的船型开关测试结果,采用了3种电压进行对比测试,很明显AC220V/3A的电弧侵蚀最严重,36V/6A次之,24V/6A最轻。另外需关注起弧电压,如图2所示,在12V/6A测试条件下,3款船型开关均未有明显拉弧损伤;

图6 WT船型开关在不同电压下的拉弧损伤对比
2)  电流的影响

电流越大,拉弧越严重,电弧造成的损伤也越严重。

图7为WT船型开关不同电流下的测试结果。可以很明显看出24/6A的拉弧面积比24V/4A的严重。

图7 WT船型开关在不同电流下的拉弧损伤对比
3)  分断速度

理论上,分断速度越快,拉弧的持续时间越短,熄弧也越快,造成的损伤也就越小。

由于缺少测量设备,无法准确计量分断速度。因此采用测量动静触点的断开距离,间接衡量分断速度。假设操作人员开关按键的速度是固定的,动静触点间距越大,分断速度就越快。如图8所示,粗略测量,WT的间距大致为1mm,宏聚的2.7mm,J公司的RL的最大,达到3mm。

图8 三款船型开关的动静触点间距对比

3款船型开关在LXJ设备上的测试结果见图5,WT的最严重,J公司的稍好一些,宏聚的损伤很小很小。从结果来看,WT和J公司的损伤对比,能够体现间距越小,拉弧越严重的结论,但宏聚的间距比J公司的小,反而损伤最小,且差距悬殊。这可能和触点材质有关,由于无法找到各品牌船型开关触点材料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得出结论。只是单纯从触点表面颜色区分,J公司与WT的触点材质疑似一样,宏聚的明显不一样;

表2 不同品牌不同间距损伤对比
品牌间距损伤程度
宏聚1mm轻微
J公司3mm严重
WT公司2.7mm非常严重
4)触点材质

由于触点材质的强度、硬度、熔点、沸点以及抗熔焊性等特性不一样,在抑制拉弧的效果上也各不相同。文献【3】列出了常用低压触点材料,包含Ag、AgCe、AgNi、AgCdO、AgSnO2;文献【4】标明高压大电流触点材料有CuCr、CuW;各合金又细分为不同成分比例。具体效果对比请参考文献【3】和【4】;

图9 触点材质实物对比
5)  其他因素

另外改进拉弧现象的,还有触点表面形状、熄弧气体介质的应用以及触点分断结构的优

化等;

四.参考文献

【1】       王奥飞. 不同驱弧方式下直流空气断路器全动态电弧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2】       翟国富、薄凯、周学、张勇. 直流大功率继电器电弧研究综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2017

【3】       黄锡文、候月宾. 常用低压触点材料电信性能研究【J】.桂林金格电工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06

【4】       邹竟成. 大功率直流继电器触点侵蚀模型仿真分析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