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第零章:困境

没有人愿意做猴子: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时间恐慌症:不要做既勤奋又懒惰的人——对“时间压力”的感受和恐惧,造成了“废寝忘食”的虚假勤奋和终日寻找捷径。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经验和知识相左的信息和观点。既有经验都是持有者反复筛选的。尽管很多都是被灌输的,但人们宁愿相信自己具有判断能力。被灌输的观点,越是错的,随时间的繁殖能力越强。
管理时间是个虚假概念,时间不服从管理。我们能做的是,“管理自己”。让自己的
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者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第一章:醒悟

1.醒悟
1.1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我们可以用大脑控制大脑。“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1.2心智是一个人过往获得的知识以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维模式)
心智的开启:在吸收知识和总结经验时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会发生变化,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或巩固、或调整、或否定、或重建.....
心智的发展,“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进化成超人,退化成猴子。
1.3李笑来的亲身体验:十元的收益。不知道学习的目的而去学
少年时不带特定目的学习编程,在编写单词书减轻工作量;
将统计学理论用于英语教学;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由此练就了超强的说服能力;
盲打:“有些哪怕是简单常识也是需要亲身经历过后才能体会。”
(心智不够强大,才导致李笑来没有认识到拒绝学习盲打是出于懒惰,而且对这种愚蠢的拒绝洋洋得意、振振有词。自己一直在错过可能的巨大收获,却又毫不自知)

“不知道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是一部分人决定不去学它的原因,也是另一部分人决定去学的原因:人们会处于一模一样的理由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不要去问“学习这东西有什么用”,只“自顾自学去”,许多年后自然会找到它的用处。这种经验成为他心智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采用同样的策略:管他呢,学呗,学了总有用。不去学,永远不知道对自己会不会有用,也享受不到好处。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第二章:现实

2.1速成绝不可能
2.2交换才是硬道理
2.3完美永不存在
2.4未知永远存在
2.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2.6与时间做朋友: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正确的方法:
正确的事情:核心判断“看它是否现实”。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源于否定现实逃避现实。
检验自己是否不知不觉中被一些完全不切实际的观点支配:通过时不时的记录、思考、反省。


把时间当朋友 》第三章: 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
估算时间、 及时行动、 直面困难、 关注步骤、 并行串行、 感知时间、 记录开销、 制作预算、 计划、 列表、 流程、 预演、 验收
——认识到了以前忽略掉《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记录时间的方法的重要性。与李敖“记录事件,不记感受”的方法略有不同,柳比歇夫采用的是“事件-事件记录法”。可以学习。李笑来老师说,保持时间的延续性既有利于发现问题的缘由,也能够帮助培养对时间的敏感性,以正确估计工作所需时间。
——列表、流程、预演、验收
列表:用于组织和管理
最好的工具就是纸和笔
列表没必要工整
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给你的每个人物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刘表一旦开始执行就要坚持到底
流程:将重复性任务的流程梳理清楚,以提高效率、减少失误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例1.在手机通讯录备注里添加相关信息
例2.在电话旁随时摆上一个便签簿,通话前罗列通话要点、通话时记录重要信息
例3.随身携带纸笔
例4.对方因故未接电话时,短信通知对方说明事由
例5.电话接通时,固定开头,"您好!我是......"
拨打电话的流程:
确定对方最可能接电话的时间(不确定的时候先发一个短信询问);
打电话之前准备好一切沟通内容,制作好检查列表放在手边,确保沟通中不会遗漏要点;
通话前已经把重要信息整理成电子文本,在通话时作必要的更新,电话结束后,马上发邮件给对方备忘;
若对方没有接电话,那么给对方发署名短信告知详细事由,并为自己做好记录,以防遗忘此次沟通任务。
预演:尝试着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一遍或者多遍
验收:确定的验收机制检验 任务执行效果,以刺激你注意到更多的细节、引发更多地思考、令你不有自主的更为专注
遇到任何任务,都应该认真审视该任务,问自己一个问题并想办法回答清“怎样才算做好?”如果你把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那么可能更容易一些,因为做好没格子任务的验收标准可能已经存在,起码有这样一个,“如果这个做不好,那阿么下一个就没有办法开始......”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第四章:学习

4.1人不能拒绝学习
4.2获取更多知识几乎是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
获取知识的途径:
-体验:感觉
-试错 (Trail and Error):勇气
-观察:推测
-阅读:知识和经验共享。阅读可以得知他人体验和试错的结果,突破了个体经验和试错的局限。
-思考:正确的思考
4.3经验局限
求知的过程:探求因果关系
有因必有果,但是知道所有果不一定得出正确的因,反之亦然。
科学方法(science methods):突破人类个体局限的系统方法
经验主义是知识传播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例.进化论与神创论之争
例.五只挨打的猴子:荒谬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4.3.1突破个人有限经验去理解周遭事物和个人(同性恋和色盲)
4.3.2群体经验有限。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人们往往心存恐惧,因为人们害怕未知。群体面临无法体验对的知识,往往会表现的更加疯狂。
“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是出于恐惧。”
4.3.2许多知识与现有经验相悖
“沟通障碍”:沟通双方无法让对方理解与他们经验相悖的知识或者信息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让自己的心智强大到可以突破个体经验的限制。
4.4自学能力
-信息甄别能力:鉴别输入的信息是否可靠有效
-阅读理解能力:记忆*反复重复与文字存档;对比*新旧信息概念的区分;联系*新旧信息间建立联系(融会贯通)
-检索能力:建立在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图书馆、互联网
-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简洁、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的文章
-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开放心态:用纸笔对抗“选择性输入”。
定期记录。定期找出一段时间将支持、反对、无所谓的论点记录下来。支持与反对的记录理由或者实例、将无法理解的观点中困惑的地方记下来。
反刍。
-了解学习进程:时间与进展不是线性关系,理性对待平台期,进步缓慢时像骆驼一样前进,等待“量变发生质变”。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第五章:思考

5.1勤于思考
-独立思考:“当别人告诉你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推算一遍的到结论的过程,看看有没有漏洞,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多可靠。”
不要诉诸权威:源于人们对确定的渴望
不要诉诸情绪
相同工作岗位的人差别是如何产生的:接到任务之后,勤于琢磨,去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去思考任务的完成方法。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回去做很多领导原本甚至未曾想象过要交代的事情。
很多人坚持拒绝思考,然后用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
5.2思维陷阱
5.2.1常见的思维陷阱: 概念不清、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概念不清:几乎所有的学习困难和思维困境,都是因为在学习基础概念的时候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有理清概念,才能“穿过现象看本质”。
所谓脑子混乱的人,主要特点就是把根本不是一回事的东西当做一回事。因为他们构建的世界概念是粗糙混乱无法理顺的。
-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5.2.2因果关系
-分析因果关系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AB互为因果
5.2.2.1双盲测试
5.2.2.2自证预言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的功课。做到所谓的思维缜密就必须时刻拒绝1.习惯性拒绝思考2.不懂得如何思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
5.3逆命题:“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原命题:吸烟的人很酷
否命题:很酷的人吸烟
我要酷,所以我要吸烟
5.4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
在说理之时,针对某一论点,对立双方的举证难度并非总是对称的。
由于举证难度的不同,对立双方经常处于这种状态:其中一方肩负沉重的举证责任(burden of proof),而另一方则享有假设的恩惠(benefit of assumption)
当一方拒绝承担举证责任时,讨论就没办法正常进行。拒绝承担举证责任的人通常这样做:提出一个观点让对方进行反证。他们的逻辑是“既然你无法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学称“argument from ignorance”的典型谬误。逻辑漏洞在于,“他的对”和“他的错”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因为针对一个现象的错误解释可能有无数个。即使我们无法证明其中应该是错误的,他依然是错误的。
另外,证明否定论断的难度大于证明肯定论断。
5.5案例局限:用案例说明道理的时候,时时刻刻要注意案例和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避免以偏概全。
5.6对立论证: 甄别对立存在,应该是“哪个更合理,哪个更现实,就接受哪个”,而不是“哪个更积极,就接受哪个”
例.“上司是愚蠢的”这种结论的产生:分工协作的员工看不到全局(猴子爬到树上,我们才能见到他的红屁股。树下的猴子看不到自己和周边猴子的红屁股是因为他们蹲在地上)。
“抱怨上司愚蠢的人”和“能够甄别上司的愚蠢可能另有解释的人”得到的结论和采取的行动可能截然相反。能够提出建设性的人是不会抱怨上司愚蠢的,因为,他们要么想办法帮助上司解决问题,要么在爱莫能助的时候选择离开。
5.7张冠李戴:作者的论证得不出所给结论
5.8感悟与道理:反思的能力是重要的,反思的结果如果只是“感悟”而不是“道理”,则毫无用处(道理是普世的,感悟是个体的
沟通基本原理:
-心态会成为有色眼镜,使得我们只能收到过滤后的信息: 抱着“防备&猜疑”的心态倾听容易遗漏重要信息;
-有自己的智慧:不要“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
-意识到并尊重别人的“沉默权”:别人说的不能当做全部,没有说的也不嫩当做没有。
例.为什么“成功人士”的经验不可信?
-隐瞒不可告人的细节
-夸大为成功付出的代价
-取悦喜欢曲折故事的听众
-认知偏差
-自利性偏差

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数量多、原因简明
多话
花心思甄别、费精力了解自己
5.8克服恐惧
恐惧-懦弱
5.9辅助手段:拒绝使用“要是....就好了”的句式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第六章:交流

6.1学会倾听
交流是否有效更取决于听者。倾听能力几乎决定一个人命运。
大脑的模式拼接功能:处理零散信息时会不自觉的将它们按照某种之前遇到的模式拼接起来—一种我们自以为正确的模式。(人们只,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
在了解“应该做什么”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最不应该做什么”。
倾听分为两种:不顾一切的讲出来;说给喜欢听的人
有效倾听
-避免过早质疑:耐心等到最后发出疑问
-记住要点:关联词
-把握隐含信息:事实和看法
事实:“他所陈述的事实真实性如何”
看法:“他这个看法来自于何处”
-合理预期:猜想讲者下一句讲什么
-主动帮讲者进入“倾诉”状态:
情绪 上的反应:喜怒哀乐
逻辑上的反应:“你看我这么理解对不对”、“你的意思是.....”
6.2说与不说:得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根据你的情况选择你能说的话、 该说的话、你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没人听取你对的意见:他人对你缺乏足够的重视。话说出来有没有人听,是个极有效的个人评估手段。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 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论语
6.3共生状态:婴儿有一段认为自己和世界一体的时期
可怕的错觉:最无能的状态被曲解为最自由的状态
例.粉丝为偶像出头、兄弟两肋插刀。分不清自己和他们的迷恋对象的区别
遵循理性讨论的基本原则
6.3.1有意义讨论的前提是双方既要“相互竞争”也要“相互合作”
1.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随意判断;
2.证据确凿时要能接受难以接受的结论;
3.有错就改;
4.不许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
5.谁有道理听谁的
6.双方都有一定道理就看谁的理由站得住脚,谁的结论更可靠
7.双方的提案都不好,“两害相权取其轻”
6.3.2 True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任何个体或个人
6.3.3 True是不变的,变的是人们对 True的理解
6.4正确复述
发送者-编码-传送-解码-接受者-反馈-发送者
反馈:你的意思是?
6.5勤于反思
6.5.1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性
6.5.2时刻对经验保持警惕
6.5.3使用记录使自己记住更多的经验
6.5.4用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6.5.5经常使用类比跨越已知和未知的障碍
读杂书能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6.5.6运用时间积累;耐心等待不能跨越时间的经验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第七章:应用

7.1兴趣: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没兴趣,是结果,而被当成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时间白白浪费。
  做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努力去做,直到做好为止。

-对手头的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大多不是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做好;
-宣称自己喜欢一件事情的人,往往是因为还没去做那件事,还没在那件事情上遭遇挫折
(rationalization 人行为的合理化)
7.2方法: 坚持不懈是什么?策略+重复
有些人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于他认为或者宣称的方法
学习上的成功只靠两件事情: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就是重复,重复就是大量的时间投入。
与其不同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行动,省的虚度更多的时间
7.3痛苦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
运用心智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我的痛苦没有所感受到的那么强烈”
对抗大脑的遗忘痛苦的机制:
-用纸笔记录你曾经遇到过的尴尬,定期回顾;
-在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
7.4比较:比成功最重要的是成长
大量的时间被用来追求通过比较才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最终得到更多的痛苦。
扪心自问:"我完成这件事情之后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才可以获得? "然后标记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欢乐和幸福的行动方案
7.5运气:相信运气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应果
我们能体会到的运气不过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感受。概率不能控制,感受可以。 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握的地方彻底失控
7.6人脉:获得人脉最好的方法是,自我提高,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资源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友谊”=交换关系
优秀的人有优秀的人脉。
一个人的心智正常开启,就会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没很容易就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的关心只有一个:为之心甘情愿的花费时间
专心去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7.7自卑
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点只不过是"整个社会扭曲的感觉"而已。我们生活在一个因感觉的本性而自然扭曲的世界。
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
自信和自卑的衡量标准既不在自己也不在他人身上。
解决方案:
-停止嘲弄他人。
-忘记自己的优点:
成熟的人知道如何让别人舒服。谦虚和低调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缺点和优点的落差减小
-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换成“特点”: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适当的放纵自己:自卑是被定义成负面的正常感受,只要不有损他人,对自己的缺点大可不必苛求
-列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说出你如何看待,猜测别人如何看待你的优缺点,旁敲侧击去了解。完成“感觉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愿望的自己”。
7.8灵感
李敖的“裁书法”
7.9鼓励
当你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收益人就是你自己,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你开始今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你成了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做事之所以裹足不前,浪费时间和精力,原因就是他们必须要有别人的鼓励才能行动。
7.10效率
做时间预算,一定要留有空间
1)必须清楚肯定有意外事件发生
2)必须用适当的时间休息放松
为什么你读过那么多管理书籍却毫无帮助?不要给自己定下100分的目标
规划时间。两小时专注法。分解多块,每个时间单元间隔五分钟。
7.11节奏
把节奏慢下来
不要设立“无法完成的目标”
希望速成的人大多是之前拖得太久
正确的策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的技能,然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的执行该计划。不要究其一生都在追求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会产生两种东西,要么对人生失望,要么选择某个宗教将希望寄予来世。
7.12物极必反
7.12.1不要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7.12.2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7.12.3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为了提高社交质量花时间和经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7.13自我证明
“证明给别人看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为什么你比别人强却得不到认可?有时候仅仅是你自己“觉得”你比别人强或者普遍不自知。
长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锻炼自己心平气和的能力。被别人左右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第八章:积累

一个人的现状越差,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出不现实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不能控制这种焦虑,就会“万劫不复”。
“愿上帝赐予我从容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所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之间的区别。”reinhold niebuhr《serenity prayer》
时间的复利:相信积累的力量
别跟时间较劲,问题出在哦我们自己身上。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