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基于MATLAB的弹性网络性能仿真与分析,包括频谱利用率和业务阻塞率

本文介绍了弹性网络架构的优势,重点关注了频谱利用率和业务阻塞率这两个关键性能指标。频谱利用率通过动态分配、共享和重复利用频谱资源来提高,而业务阻塞率则反映了网络资源不足的情况。MATLAB核心程序展示了如何模拟和优化这些指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目录

1.算法仿真效果

2.算法涉及理论知识概要

3.MATLAB核心程序

4.完整算法代码文件


1.算法仿真效果

matlab2022a仿真结果如下:

 

2.算法涉及理论知识概要

       弹性网络是一种高度灵活的网络架构,可以根据网络流量和业务需求动态调整网络资源。相比传统网络,弹性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网络拓扑,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弹性网络中,频谱利用率和业务阻塞率是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本文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一、频谱利用率

      频谱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网络所使用的频谱资源占总可用频谱资源的比例。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频谱利用率的提高可以提高网络的容量和效率,减少网络拥塞和业务阻塞。

     其中,已使用的频谱资源指在一定时间内,网络中所有的信号所占用的频谱资源,总可用的频谱资源是指该频段内所有可用于通信的频率资源。通常情况下,频谱利用率的单位是百分比。在实际应用中,频谱利用率的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类型和技术进行调整。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频谱利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容量和质量。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频谱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频谱资源,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网络的容量。通常情况下,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频谱资源是按照频段进行划分的,每个频段内包含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支持一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移动通信网络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频谱资源的动态分配和共享: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不同的用户和业务需要的频谱资源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通过动态分配和共享频谱资源来提高频谱利用率。例如,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当前网络负载情况,动态地分配和共享频谱资源,以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频谱资源的重复利用: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频谱资源的重复利用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例如,移动通信网络可以通过使用跳频和扩频等技术,将同一频段内的频谱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和业务,从而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频谱资源的优化配置:移动通信网络可以通过合理的频谱资源配置和优化,提高频谱利用率。例如,可以采用多小区共享频率、小区间频率重叠等技术,以减少频率资源的浪费和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业务阻塞率

      业务阻塞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网络资源不足而无法满足用户请求的比例。在网络中,业务阻塞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和网络的可靠性。当网络负载过高或网络资源不足时,业务阻塞率会增加,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服务。因此,业务阻塞率的降低是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

     其中,未能满足用户请求的业务量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网络资源不足而无法满足用户请求的业务量,用户总请求业务量指在同一时间内,所有用户的请求业务量总和。业务阻塞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其值越小说明网络性能越好。

      业务阻塞率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资源配置、网络负载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因素对业务阻塞率的影响。

3.MATLAB核心程序

..................................................................
        
        %数据传输
        K_path = [];
        for kr=1:K_Nslot             
            KL=size(Pathset{kr});
            for kc=1:KL(2)
                K_path(kr,kc) = Pathset{kr}(kc);
            end
        end
 
        Path_cL = size(K_path);
        for kr=1:Path_cL(1)
            for kr2=1:Path_cL(2)-1
                if K_path(kr,kr2+1)~=0
                   Path_cL0                    = ONET_idx(K_path(kr,kr2),K_path(kr,kr2+1));
                   Arrreq_infor(kr,Path_cL0+8) = 1;     
                end
            end
        end    
   
        
        for ks=1:K_Nslot         
            Req_L = size(Req_infor);
            for r1=1:Req_L(1)
                if Arrreq_infor(ks,3) >= Req_infor(r1,5)&&Req_infor(r1,1)~=0
                    for r2=10:LinksN+9
                        if Req_infor(r1,r2)==1
                            for r3=Req_infor(r1,9):Req_infor(r1,9)+Req_infor(r1,8)-1
                                link_infor(r2-9,r3) = 0;
                            end
                        end
                    end
                    for r2=1:Req_L(2)
                        Req_infor(r1,r2)=0;
                    end
                end
            end            
            %确定到达请求的请求索引
            for r1=1:Req_L(1)
                Ej=0;
                if Req_infor(r1,1)==0
                   Req_infor(r1,:)= [Req_idx,Arrreq_infor(ks,:)];
                   Ej             = 1;
                   Arrreq_idxx    = r1;
                   break
                end
                if r1==Req_L(1)&&Ej==0
                    Req_infor(r1+1,:) = [Req_idx,Arrreq_infor(ks,:)];
                    Arrreq_idxx       = r1+1;
                end
            end
            
            Path_lens2 = Req_infor(Arrreq_idxx,7);
            Bws        = Req_infor(Arrreq_idxx,6);
            islong=0;        
            if Path_lens2<=Max_dist
                Slots_number=Bws/12.5;     
                Req_infor(Arrreq_idxx,8)=ceil(Slots_number);
            else
                Num_bad=Num_bad+1;
                for Req_infor_row=1:LinksN+9
                    Req_infor(Arrreq_idxx,Req_infor_row)=0;
                end
                islong=1;
                break
            end
            Linkij2 = [];
            
            %这个模块不加入重构,那么假设由于频谱杂乱导致有效频率数量为:
            F = (1/Min_bw-1/Max_bw)*[1+sum(Req_infor(:,8))]/Max_Nslot;
            Max_Nslot2 = Max_Nslot*(1-F);
            if islong==0          
                Linkij=1;
                for r2=10:LinksN+9
                    if Req_infor(Arrreq_idxx,r2)==1
                        Linkij2(Linkij,:) = link_infor(r2-9,:);
                        Linkij            = Linkij + 1;
                    end
                end
                Link_cL2=size(Linkij2);
                %可用的频谱时隙
                SC = 0;
                for ijkl=1:Max_Nslot
                    sum_linkr=0;
                    for Linkij=1:Link_cL2(1)
                        if ijkl+Req_infor(Arrreq_idxx,8)+2*CP_Nslot<=Max_Nslot2
                            SC = SC+1;
                            for ip=ijkl:ijkl+Req_infor(Arrreq_idxx,8)+2*CP_Nslot
                                sum_linkr = sum_linkr + Linkij2(Linkij,ip);
                            end
                        else
                            sum_linkr=1;
                            break
                        end
                    end
                    if sum_linkr==0            
                        for Linkij=1:Link_cL2(1)    
                            for ip=1:Req_infor(Arrreq_idxx,8)
                                link_infor(Linkij2(Linkij,Max_Nslot+1),ijkl+ip+CP_Nslot-1)=1;
                            end
                            Req_infor(Arrreq_idxx,9)=ijkl+CP_Nslot;      
                        end                        
                        break
                    end
                end
                SC=SC/Link_cL2(1);
                %更新成功的请求号和被阻止的请求
                if sum_linkr==0
                    Num_good=Num_good+1;%利用的数量
                    break          
                else
                    for Req_infor_column=1:LinksN+9
                        Req_infor(Arrreq_idxx,Req_infor_column)=0;
                    end
                    if ks==K_Nslot    
                        Num_bad=Num_bad+1;%阻塞的数量
                    end
                end
            end
        end
        Req_idx=Req_idx+1;
    end
    
    X1(jk,mk)= Lamda(jk,1)*Timehold;
    Y1(jk,mk)= 100*Num_bad/Max_Nreq/MTKL;%业务阻塞率
    Y2(jk,mk)= 100*SC/Max_Nslot;
    
    end
end
12_074_m

4.完整算法代码文件

V

基于MATLAB网络控制系统仿真-基于MATLAB网络控制系统仿真.pdf 基于MATLAB网络控制系统仿真 【英文篇名】The simulation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MATLAB【作者中文名】[url=]许顺孝[/url];【作者英文名】[url=]XU Shun-xiao(Marine Engineering Institute[/url]; [url=]Jimei University[/url]; [url=]Xiamen[/url]; [url=]Fujian 361021[/url]; [url=]China)[/url];【作者单位】[url=]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url];【文献出处】福州大学学报,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S1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关键词】[url=]网络控制系统[/url]; [url=]ActiveX[/url]; [url=]MATLAB[/url]; [url=]TrueTime[/url];【英文关键词】[url=]networked control system[/url]; [url=]Active X[/url]; [url=]MATLAB[/url]; [url=]TrueTime[/url];【摘要】介绍了基于TrueTime工具包和Active X技术的仿真平台实现方法.前者是根据网络MAC协议对通信延迟机理进行建模的仿真软件包;后者是针对网络控制系统通信模型仿真困难的缺点而提出,该方法通过ActiveX技术实现了对象模型和控制器通信,为网络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检验平台.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指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英文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methods of simulation based on TrueTime and Active X,the first is a soft package which create model according to delay principle of networked MAC protocol,the latter is a new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y on the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model.This method realizes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plant model and controller through ActiveX technology,then provides an effective test platform for theory research on NCS.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by compari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我爱C编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