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设计目的
机器人综合课程设计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对机器人领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将学习机器人的基本构成、控制原理、编程方法等知识,参与机器人的设计、制作和编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此外,机器人综合课程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机器人综合课程设计是机器人专业极其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在相关先修课程学习后,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提供的几种典型机器人系统(选择其中一种),开展相应的设计、建模、运动仿真及控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以及机电系统控制、传感与测试技术、机器人学等专业知识,并结合实际的机器人系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机器人综合课程设计I主要是设计智能小车——在小车载体上搭载功能负载,成为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移动智能系统。
课程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 书写技术报 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 设计任务及要求
2.1设计任务
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1、硬件设计:设计小车的外形结构,包括车身、轮子、电机、电池等;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等。
2、完成电子元器件的线路连接设计
3、软件设计:编写控制小车运动的程序,包括避障、巡航等功能。
4、算法设计: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设计有效的避障算法,使小车能够自主避开障碍物。
5、系统集成:将硬件、软件、算法等融合到一个系统中,实现小车的智能控制和自主运动。
2.2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报告的设计要求如下:
1、小车置于起始位置启动后,开始前进。
2、小车行进中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采取以下两种行动之一: 左右转弯避开、停 下并以一定形式提示。
3、小车运行一定距离或时间后,能自动停下。
4、精度高:小车需要能够准确地检测障碍物,并能够快速地做出反应。
5、稳定性好:小车需要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稳定运行,不易出现故障。
6、可靠性强:小车需要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不易出现意外情况。
7、易用性好:小车需要易于操作和维护,方便用户使用。
8、扩展性强:小车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展性,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和升级。
三、整体功能概述
3.1红外避障功能
智能小车采用前轮驱动,前轮左右两边各用一个电机驱动,分别控制两个轮子的转动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后轮是万向轮,起支撑的作用。将三个红外线光电传感器分别装在车体的左中右,当车的左边的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主控芯片控制右轮电机停止左轮转动,车向右方转向,当车的右边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主控芯片控制左轮电机停止转动,车向左方转向,当前面有障碍物时规定车右转。于此同时测定速度并显示,在避障小车前进的同时从LCD点阵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小车当时速度。在小车左转或右转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左或右。
3.2避障器原理
该传感器模块对环境光线适应能力强,其具有一对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管,发射管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当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红外线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比较器电路处理之后,绿色指示灯会亮起,同时信号输出接口输出数字信号(一个低电平信号),可通过电位器旋钮调节检测距离,有效距离范围2~80cm,工作电压为3.3V-5V。
该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可以通过电位器调节、具有千扰小,便于装配、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避障、避降小车、流水线计数及黑白线循迹等众多场合,模块参数说明
- 当模块检测到前方障碍物信号时,电路板上绿色指示灯点亮电平,同时OUT端口持续输出低电平信号,该模块检测距离2~80cm,检测角度35°,检测距高可以通过电位器进行调节,顺时针调电位器,检测距离增加;逆时针调电位器,检测距高减少。
- 传感器主动红外线反射探测,因此日标的反射率和形状是探测距离的关键,
- 传感器模块输出端口0UT可直接与单片机10口连接即可,也可以直接驱动一中黑色探测距离最小,白色最大;小面积物体距离小,大面积距离大。个5V继电器;连接方式:vcc-vcc;gnd-gnd:out-104、比较器采用LM393,工作稳定;
- 可采用3-5V直流电源对模块进行供电,当电源接通时,红色电源指示灯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