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认知类
1、《实践论》:重读非常有启发意义,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2、《毫无意义的工作》:工作的价值是什么? 对个人、对社会国家、对长远的世界发展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意义。如果你也偶尔感觉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的话,快来看看这本书吧。《毫无意义的工作》笔记——意义的衡量标准是什么?_多则惑少则明的博客-CSDN博客
3、《先知》:纪伯伦说, 不要让希冀太多的人对希冀太少的人说:“你为何如此迟钝?” 因为,真正的善者不会对光身子的人发问,说:“你的衣服呢?”也不会对那无家可归的陌生人说:“你的居所呢?” 纪伯伦提醒说,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其中许多出发人深省的话语。
4、《掌控习惯》: 让习惯易于执行,量化追踪其进度,让其过程充满即时满足感。
5、《金榜题名之后》:对毕业出路的整个地图的全面是否了解,还是要全靠自己去摸索。
6、《一人企业》 : 追求更好的经营,不追求更大规模经营。
7、《非对称风险》:
生活中的核心非对称性在于:
1)如果一个策略有可能触发爆仓风险,那么无论多么大的收益都得不偿失。
2)(房屋销售员等销售类)那些给你提供建议告诉你哪些事情会对你有利的人,不会告诉你的是,他也会从这件事情中获利,而且这件事情的不利后果只会伤害你。
这些建议通常都是不请自来的。其中隐含的非对称性,会使得任何不利的后果都只作用在你身上,这些人要么是想向你推销什么,要么是想让你娶他的女儿或雇用他的女婿。
3)首先要友好地对待你遇到的每个人,但是如果有人试图对你来硬的,你就得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4)不要替他人决定什么对他有利(即金律没有排除这样一种逻辑可能:你单方面把你误以为对他有利的事情强加给了对方)。事实上,相对于判断什么是有利的,我们更清楚什么是不利的。
5) 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大权在握的人,因地位的特殊性,他们发表的言论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他们不必为此负责,结果就会很糟糕。
古往今来,那些“做出决策的权力”和“承担后果的责任”相互不对称,乃至那种相互分离的工作岗位往往是行政系统顶端凤毛麟角的少数岗位。普通人在生活中不太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二、与人相处类
1、《强势》: 重复自己的诉求,这样不容易跑题,也可以专注于自己的诉求。
2、《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如何与强势的人相处》
三、哲学类
1、《哲学与生活》: 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进步思想,无遗憾地应用到个人的生活态度上,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仍是用固定的、非变动的、绝对的观点去观察,不错,他们的环境实在黑暗,然而他们忘了黑暗可以打破… 周围的人是不觉悟的,然而他们忘记了不觉悟的人也会变动,在一定的情形下,也有走到觉悟的路上去的一天。
各色各样的人,有各色各样的人生见解。我们要空空洞洞地顶一个全人类共同的目标,是不合理的,即使定了,也没有用处,因为全世界的人绝不会都跟你一样想。
我们现在只能替我们定目标,我们的问题只是:我们生在世界上的任务是什么?要明白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就要先了解我们所处的地位是什么。 要了解我们所处的地位是什么,就要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
2、《叔本华的辩论艺术》:驳斥论点,论据,找反面的例子; 找权威、高深的论文证明; 人身攻击;
3、《悉达多》:书中主人公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寻求“自我”之路曲折:
第一阶段: 他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但他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
第二阶段: 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
第三阶段: 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ps: 这本书挺像人生的三种境界的。
四、心理学与成长类
1、《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外表看是经典的育儿书,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心理逐渐成长的过程,涉及与孩子 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看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2、《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帮助孩子思考自己别人的情绪,思考多种方式解决冲突、以及多种方式的后果
3、《卡尔 威特的教育:如果讲一个天资平平的孩子培养成天才》:一个人的品质怎样,很大程度上由他幼年时期所接受到的教育程度决定的。
对儿童的教育,要在儿童智力刚开始发展就要进行。出生~3岁时最重要的时期,婴儿凭借动物本能,能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这成人不能及。还讲述了决定开始训练婴儿的五官(耳、目、口、鼻、皮肤),刺激他的大脑发育的一些实用的方法。 非常好的工具书,可以随时看,随时实践。 评价: 五颗星
五、法律类
《挣脱》:一个律师的女性辩护录。我没办法站在道德上要求别人要善良,只是想让他们好歹把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嘴脸遮一遮。
PS: 个人感悟,这本书整体不错,但感觉缺少了防微杜渐的功能,即后续类似处境的人如何尽可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六、思维提升类
《富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作者哈维·艾克说:如果你的目标是过得舒服就好,你就很可能永远也不会有钱。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赚大钱,那么你最后很有可能会舒服得不得了。你潜意识里真的想变得有钱吗?你并不想付出应有的代价去创造财富吗? 让我们看看什么是有钱人的心灵装的17种财富档案:
财富档案1:有钱人相信:“我创造我的人生。”穷人相信:“人生发生在我身上。”
财富档案2:有钱人玩金钱游戏是为了赢。穷人玩金钱游戏是为了不要输。
财富档案3:有钱人努力让自己有钱。穷人一直想着要变得有钱。
财富档案4:有钱人想得很大。穷人想得很小。
财富档案5:有钱人专注于机会。穷人专注于障碍。
财富档案6:有钱人欣赏其他的有钱人和成功人士。穷人讨厌有钱人和成功人士。
财富档案7:有钱人与积极的成功人士交往。穷人与消极的人或不成功的人交往。
财富档案8:有钱人乐意宣传自己和自己的价值观。穷人把推销和宣传看成不好的事。
财富档案9:有钱人大于他们的问题。穷人小于他们的问题。
财富档案10:有钱人是很棒的接受者。穷人是差劲的接受者。
财富档案11:有钱人选择根据结果拿酬劳。穷人选择根据时间拿酬劳。
财富档案12:有钱人想着:“如何两个都要?”穷人想着:“如何二选一?”
财富档案13:有钱人专注于自己的净值。穷人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收入。
财富档案14:有钱人很会管理他们的钱。穷人很会搞丢他们的钱。
财富档案15:有钱人让钱帮他们辛苦工作。穷人辛苦工作赚钱。
财富档案16:有钱人就算恐惧也会采取行动。穷人却会让恐惧挡住他们行动。
财富档案17:有钱人持续学习成长。穷人认为他们已经知道一切。
七、写作类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看了一点,更像工具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