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博士:透过设计看三星手机帝国崛起

移动开发者大会·中国2012(MDCC)于10月19-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CSDN和创新工场联合主办。作为年度规模最大的移动开发者盛会,来自移动领域国内外的知名应用开发者/团队、运营商、平台商、互联网企业、手机终端厂商和投资者等汇聚一堂。以“移动主流下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在大会上我们将一起探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共论移动主流化下的突破之道。

三星在如今的移动产品市场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发布的Galaxy S III和Note II在全球市场更是红得发紫,抢尽了眼球。三星是如何迎合了大众市场消费心理?在如今的移动浪潮下,三星又会围绕用户体验做出哪些创新?且听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用户体验部负责人林敏博士一一道来。

图: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用户体验部负责人林敏博士

以下为演讲实录:

林敏: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为体验创新而设计,不是仅仅为了解决做什么产品的问题。在很多的思考上面,不只是在功能上解决问题,创新的原因一定是哪里有了不足

做应用开发的人有很多,写一个App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做出很好玩的App。这就意味着竞争激烈。App商店里那些同类型的应用是很多的,怎样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如果独立开公司,一定会有很深的感受,这种市场压力是很大的,靠什么来维持这种优势?那就是要保持创新。而创新往往很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大型公司来说,所以,我们来谈谈微创新。

微创新:小改变,大不同

什么是微创新?很多人理解所谓的微创新,“微”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创新是顺带需要的词。因为创新已经没有办法弄了,所以我们加了“微”,“微”是重点。确实,微创新的根本多指细小的差别。就好像绘画,拿着同样的模板,每个人都在画自己的。然而每个人画出来都有不同,这就是细小的不同。软件开发也是一样,大家都照着同一个模板,很多应用后面都闪动着共同的影子。在很多的恶性的竞争环境里面,都是一样,都是拿着共同的模板。能否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才是关键

图:细微差别,“千人千面”

因此,创新才是重点。在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更是价值斐然。团队可以越来越小,不再像大公司那样能够有几百个设计师、工程师做一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要求每个团队思考的都是颠覆性的创新。我们强调创新,只是要把创新的步子放小一点。

以三星为例,三星从S3的时候开始更加强调用户体验的设计。S3有一个很小的功能,当你在手机上阅读的时候,手机会设置15秒、1分钟屏幕关闭。但我们阅读长篇小说时,如果设置自动翻页,很容易黑屏。通常的做法是当屏幕暗掉,用户点一下屏幕,它会再亮起来。但在S3上做的小处理是当黑屏时间到的时候会把摄像头打开,它会看到用户是不是在看屏幕。从而决定是否取消黑屏。这就是微创新。这是一个很小的改动,但可以很快看到它带来的很大的不同。用户肯定厌烦每隔30秒点一下屏幕,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变化可以完全让用户沉浸在阅读里不被打断。

图:三星Galaxy S III阅读体验创新

上个星期发布的note2也做了新的尝试,我们强化了手机上的多任务处理。在过去,虽然说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但仍然停留在卡片式的设计方式上——每次总是呈现一幅画面。虽然后台是多任务,但你永远只能看到当前的一个界面。其实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完全可以跳出原来的束缚。我们越来越借鉴多任务的思想,可以提供两个窗口同时打开。比如用户在邮件里收到一个链接,以前的做法是弹出新窗口,看完网页再退回去。现在不需要,用户点击链接,会弹出一个小的预览窗口,用户可根据需要将其打开成完整窗口。

另外,在打电话的时候,有时需要记一个电话号码,或者一个地点,这时智能手机可能毫无用武之地。通常用户能做的就是赶紧去找一个笔,找张纸,把它写下来。但在note2上,在这个时刻你拔出触控笔,它就会弹出一个速记界面。这些在使用中很小的观察,我们把它作为微创新,给大家带来体验上的不同。

图:三星Note II 多任务处理界面

设计带来价值

设计不是为了好看。设计体现的是一种思考。这需要很多时间。设计是一种工具,把大家看到的需要实现的东西,用设计的语言做出回答。设计是从另一个切入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所以设计和技术在产品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技术,设计是空的。没有设计,光有技术,很难真正获得用户的喜爱。

比如常见的支付界面,当用户从购物车里面选择结账的时候,就会面对登录界面,如果没有帐号的话就需要注册。很多人常常有一个帐号,但他会忘记密码,针对这个问题,通常会设计提供找回密码的链接,总是有一个地方适合用户现在的状况,这个是很完整的设计。

但问题出现了:假设有十个人来到这个页面,选择买单,就等系统把单送上来,那么这就是非常重要的用户。如果其中有四个人不记得密码,没关系,有忘记密码的链接,点进去就可以要回密码。但是有三个人不干了:“为什么要取回密码?又不是只能在这上面买”。还有一个人会去真的找回密码,但他下次可能就不会光顾了。本来有十个客户都是要付钱的,在前面的设计之后,就只有不到七个人了,这是设计带来的损失,虽然这个设计从逻辑上很完整,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不是这么简单。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这十个人都是要买单的,需要提供定单,而不是登记注册。这就是体验的偏差。而改动方法很简单:再提供一个新的入口,先把单买了,再注册也可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处理以后,一个星期的销售金额增加了600万。一年带来3亿美金价值。这完全在于设计者对体验、对用户的理解。所以不要忽视设计,不要忽视小的改动。当然,背后的技术很重要,技术一定是支撑的力量,但不要忽视设计,不要只是把设计看作是锦上添花,如今,设计尤其的重要。

图:改良后的登录界面

体验的几个层面

怎么理解体验呢?我用食品举例子。体验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感官,通过视觉让你爱上它,这是一种诱惑,就如同西式糕点和中式糕点的区别。第二层是碗和筷的关系。大家每天要吃饭,你不会太介意用多么高级的碗和筷子,只要有一副碗筷把饭吃了就可以了,因为这是生存问题,不会那么挑剔。这是解决功能性的问题,是实用性的问题。也就是就是技术上解决了什么。第三层的龙虾是反思层面。这个体验带给用户一个美好的回忆。吃糕点也好,吃顿饭也好,你不会留下深刻印象,但你更愿意发微博告诉别人,刚跟谁在哪个酒店吃了龙虾,还拍了照。这就是体验的不同。反思层带来的是故事,是黏性,是很好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三个事情:要在视觉上吸引到客户,功能上真正解决问题,在反思层面产生美好回忆。口碑传播都是反思层面带来的,用户谈到这个产品,既被美的设计吸引,又觉得实用,又值得传播给别人,这就是正反馈。不要忽视体验的层次。                                                                                                                 

图:体验的三个层面

针对这三个层面中的感官层面,体现的是一种美观的价值,对不同的人来说,审美是不同的。做设计的时候,要针对不同人群考虑到审美。我们谈简单的设计,对高端用户来说,含义可能是在色泽上面偏向稍微冷一点,要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因为是高端的用户,要体验出是在那个塔尖上的身份,条理比较清楚,看上去间距上的处理更友好一些,我们的追求会不太一样。所以这个层次上要解决的是吸引你。中间的层面解决的是实用的价值,不要只是个摆设。实用性带来的是要帮助到你,要解决实际的问题。体验团队至少应该做到在这个层面上,不仅视觉要做好,而且要体现较高的价值。在反思层,要体现的是品牌价值。当你的故事变得越来越多,品牌就树立起来了。

小团队经常困惑的是怎么塑造品牌,没有钱做广告,就越发要注重反思层,怎么把它变成故事,怎么成为口碑。当这个变多了,你在这个上面的投入就会变成品牌价值。所以品牌价值带来的是能够留住人。不仅吸引到你,帮到你,最后还要把你留下来,你就成为代言人,还是免费的代言人。你又带来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又成为代言人。这是正反馈很好的方式,这是体验团队应该做的,这是我认为要追求卓越的地方。如果大家的团队里面有设计人员的话,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要成为卓越的团队。不仅满足于做得漂亮,要把功能包装好,要能够转化为一个故事。

移动趋势带动体验升级

回到移动互联网。在很多方面,移动设备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在移动互联网,特别是考虑到移动终端的几个趋势,社交网络、云与聚合、智能生活、自然体验。这是四个大的趋势,应该这四个方面上考虑创新。现在的社交网络都过于娱乐化。我想特别提出两点:一个是朋友圈,就是跟你关系紧密的圈子。还有一个是相对于偏向于陌生人的粉丝圈。这两个圈子在做产品设计考虑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策略。在朋友的圈子,应该加强社会性,这是本质的东西。电话最初的诞生也是为了解决社会性。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性变弱了,娱乐性变强了,所以要重新考虑定位。在粉丝这个不太熟悉的圈子里,我们要强调它的服务性。就是怎样利用好这个圈子,把它跟一些服务相结合。就像反思层上面,怎么样在这个圈子里构建故事,怎么样在这个圈子形成口碑,怎么样让这个圈子给服务带来价值。在这个圈子不用太多强调社会性。

 图:用户体验生态圈

云环境下的用户体验

在云与聚合上,很多企业都在做。但目前发展刚刚起步,如果大家要把云变成产品的一部分,我认为在创新的方向上,一方面要考虑安全,不安全的云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有了云,我们有了更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用户主动提供的,这些数据的背后都关联着一个ID,过去我们说海量的数据,是说整个互联网能够提供巨量的数据,但并不是有明确的人在后面关联。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清楚这个数据是谁提供的,这个时候的分析可以提供更深度的挖掘。

在未来几年,数据分析师将是非常重要的职业。因为我们需要在这样一个大数据年代做精确挖掘。另外一方面不能忘记伦理的问题,有了这么大的云,这些数据都是跟个人挂钩在一起的,不要侵犯到公众伦理性,不要做一些确实有价值但超过底线的事情。

智能生活方面,智能机的普及和物联网让我们把目光也聚集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星的产品线很广,我们做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电脑、照相机、手机,基本上可以覆盖80%的生活电器。对三星来说,做到互联互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广大人群来讲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各个品牌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这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不能说把你的冰箱换成三星的才能使你家里的东西变得互联互通,这是不合理的要求。

我们会看到移动设备占据生活中心地位。周围的设备更多地退化为一个屏幕,这是一个趋势。在多屏之间的体验是过去没有经历过的,这存在可以创新的机会,是定义未来的机会,也是可以把握的机会。

体验回归自然

在未来,当互联互通变成现实的时候,很多设备就可以自己学习,不需要我们更多的干预。我们家里的空调可以知道家里每天什么时间没有人、什么时间开始回来、谁会先回来、每个人习惯什么样的温度、晚上几点睡觉、睡觉的时候是什么状态,这些都是可以自己学习适应的。智能未来真的是很美好。在这个方面有很多的创新等待我们去做。

我们强调体验,开始谈自然。怎么样使得界面更透明,可以扔掉鼠标、键盘,可以跟越来越智能的设备有沟通。自然的体验要落地到生活中,我们要挖掘和整合传感器,传感器在自然的体验上一定扮演重要的地位。因为要借助它才能知道的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才能知道你想要什么。我们目前的传感器是有限的,要不断植入进来。定义规则可以把更多的传感器放在一起,更好地理解那个背景。类似这种应用会让我们在传感器的整合应用上带来更大的潜力,这是我们能够做的创新,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创新,这是我们看到的大的趋势下能够为大家带来实在机会的地方。

人性、用户与设计

用户体验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人、设计和技术。大家对技术很熟,所以我谈人和设计。人就是说你要理解用户,你要稍微懂一点心理学,你要知道他怎么想,你才知道怎么样打动他。我们谈到反思层,就必然离不开我要知道他是怎么思考的,我才能针对他的思维模式构造一个故事,来打动他。设计是让我们回到感官层,怎么样做到吸引他。有很多商品在市场里,我们可能会觉得怎么这么难看。但是,换一个角度,它既定有市场,不然它就不会存在。这意味着有一批人觉得不难看,那些人不是我们。我们不要主观地把自己放在里面。强调用户两个字,不要把用户替代掉,要回到用户,理解用户是什么样的人。

同时,体验又不那么简单。它不简单在于说技术在不断突破和更新,同样,对人的理解越深,体验就越好。海底捞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谈到海底捞的时候,冒出来的不再是火锅店。我们说小肥羊,一定想到的是火锅店。我们想到海底捞,不会立刻冒出火锅店三个字,我们想到的是它的服务,在等座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美甲,还可以打牌,最近还可以叠千纸鹤。怎么样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不仅给员工发一份工资,还给员工的父母发一份工资,这需要多么深的对人的理解。

 图:用户体验三大要素

设计一定程度是主观的,但对产品层面来说又是理性的,能够模仿的是视觉,是表现。没有办法抄袭的是内容和精髓。只有你自己清楚为什么我的每个设计是这样的,你就能够始终走在山寨的前面。让别人模仿,不要怕,因为他不知道你下一步是什么,不知道你为什么选择下一步。他能抄到的只是表面,这里抄,那里抄,最后抄出来的就是混杂的,是缺乏中心理念的产品。所以不用太担心。当然不是说不担心,关键是说我们能够理解自己能够真正想清楚这个设计后面的逻辑,山寨就不会成为最大的威胁。

总结:设计让产品更有意义

借助三星正在使用的新的设计理念,要让产品具有意义。这个意义是很丰富的,我的理解就是要有它的生活性。不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不只是为了漂亮而漂亮,而是能够真正落到人性上,落到生活上,要说出为什么,要用实用性。不仅对用户的理解要有意义,对设计的逻辑有意义,对技术的选择同样要有意义。不是一件事情只有一个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每个技术手段的选择上,包括在数据库的选择上,都有它背后的逻辑,这就是意义的所在。要把握意义,让不同的体验都能够有意义,我们的产品就会有意义。

提问环节中,在被问及三星的设计与技术的平衡关系时,林敏说:最重要的还是用户体验,提出一个想法很容易,明确一个价值也不是很难。但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设计和技术的磨合上。就是我们要在技术上解决这个新的设计会带来的影响,技术上要成熟,设计让也要成熟,才有可能在产品中体现。这是我们对多因素进行平衡处理方式。我们会定期对用户进行反馈,听到用户真实的声音,从中进行筛选和权衡,从而进行改进和防止过度设计。

而在用户群体定位方面,林敏表示,三星要更多地服务大众市场,这是很复杂的市场。性价比,这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服务尖端的时候,以奢侈品为例,价格不敏感,只要东西好,卖多少钱都有人要。但对大众市场是不能这样考虑的。你要清楚面对的是什么人群。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好的产品,还要懂得怎么卖这个产品。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