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的转型历程(从卖大型机到卖服务与解决方案)与当前IT集成商(如神州数码)的困境高度相似,本质都是硬件利润下滑倒逼服务化转型。我们可以从IBM的案例中总结出几个关键点,并与当前市场对比:
1. IBM的转型路径:从硬件霸主到服务巨头
(1)大型机时代(1960s-1990s)
-
盈利模式:靠销售大型机(Mainframe)和专有系统(如AS/400)赚钱,硬件利润极高,但客户被锁定在封闭生态。
-
问题:
-
成本高(一台大型机售价数百万美元),中小企业用不起。
-
90年代后,x86服务器+Linux崛起,分布式架构冲击IBM垄断地位。
-
(2)第一次转型:服务化(1990s-2000s)
-
标志事件:
-
1993年郭士纳(Lou Gerstner)上任,砍掉亏损业务(如PC硬盘),收购普华永道咨询(PwC Consulting),组建IBM Global Services。
-
提出“随需应变(On Demand)”战略,推动企业IT服务化。
-
-
结果:
-
服务收入占比从1992年的27%升至2005年的52%,硬件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