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芯片开发链条被切得太碎了。设计公司只负责设计,EDA工具公司提供软件,晶圆厂负责制造,封测厂负责封装测试...这种专业化分工表面上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呢?
每次跨部门、跨公司沟通,都像在打电话时听到"请按1转接客服,按2转接技术支持"一样繁琐。最后问题出现时,大家互相推诿:是设计不合理?是工艺问题?还是封装缺陷?谁也说不清。
当那个项目从设计到最终出货,中间经历了4家不同的公司,光是对接文档就堆了一尺多高。而当芯片出现问题时,各方互相甩锅的邮件能绕地球一圈。
回归"全栈"的必要性
早期的半导体行业是垂直整合的模式,同一家公司负责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 芯片本就是一个需要高度协同的产品。
想想看,苹果、谷歌这些巨头为何开始自己设计芯片?不仅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更是为了掌控产品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当同一个团队能够从头到尾参与整个过程,问题解决起来自然更加高效。
也许,中国的芯片公司不需要完全回到垂直整合时代,但至少应该:
- 加强全流程的人才培养,让工程师理解制造和封测环节的约束。起码数字设计和数字后端要紧密合作!!!
- 建立更紧密的跨公司合作机制,不能仅靠合同和文档交流
- 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失败
- 对于关键项目,尝试组建跨公司、跨环节的项目组,实现虚拟整合
"太多厨师确实会把汤煮坏"。在芯片变得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整体思维,而不是继续把行业切割得更碎。
对我们打工人来说,也许跨领域学习、理解产业链上下游,才能在这个日益复杂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真正的ASIC精神始终如一:一个设计,一家公司,一个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