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日志读后感之十六

[quote]
[b]一月十九日 社会的目标

只有当社会的目标和理念能与个人的目标和理念协调共存时,社会才是有意义的。[/b]

对于个人而言,除非他拥有社会地位并发挥社会作用,否则就无所谓社会的存在。在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行之有效的关系。如果个人不能拥有社会地位并发挥社会作用,社会对于他而言,就是非理性的、充满变数的、非定型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社会地位并发挥社会作用,无异于把它从社会群体中剥离了出来,使其成为一个找不到“归宿”的个体,成为流浪者。在他眼中,就根本不会有社会的存在。他的眼中只有恶魔般的暴力,正谬掺半,黑白掺杂,无法预测。人们决定了他的命运和生活,而他毫无抵抗之力,他对别人也全然无法了解。他就像一个盲人,在一个奇怪的房间里,玩着一种它不知道规则的游戏。
[b]
行动指南:[/b]

抽出你宝贵的时间,向一个找不到“归宿”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他或许正饱受失业之苦,抑或已步入垂暮之年。为他写上一张写满鼓励话语的字条,或是邀请他共进午餐。

[b]摘自:[/b]

彼得.德鲁克《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quote]

[b]评注:[/b]

《工业人的未来》初版于1942年,在1995年再版序言中,德鲁克称本书是生平“最得意之作”,是自己“唯一一部公开阐发基本社会理论的书籍”。《工业人的未来》是一部社会政治哲学类大作,讨论的是一般性社会理论,不仅适用于五十年前的工业社会,也适用于今天的知识社会。

本篇日志摘自该书第2章“什么是功能性社会”,日志中提到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更为学究气的翻译应该为“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这是《工业人的未来》一书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德鲁克坦承这两个概念来源于腾尼斯1888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腾尼斯把社区与社会并置同论,前者关注于存在(being)即身份,后者关注于行事(doing)即功能”,“工业社会的基本制度必须两方面都兼顾,社区赋予身份,社会行使功能”。

德鲁克没有说明如何让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协调共存,只是文采斐然地描述了一个游离于社会群体之外的流浪者,他要面对的世界是多么混乱和无助。

企业是具体而微的社会,社会一般性理论对企业同样有效。因此也可以说,企业的目标和理念,与员工的目标和理念协调共存时,企业对员工才是有意义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九十六岁的杨绛先生,自嘲已经“走到人生边上”,还不忘自问自答,探寻生死的意义。勤勉睿智如杨先生,对于人生目标都时感茫然,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能自诩清醒呢。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是否应该去了解员工的目标、是否能够了解员工的目标、应该了解员工哪些目标、如何判断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一致、如果不一致,是修正员工目标,还是修正企业目标等等,无一不是管理谜题。

引导员工寻找人生的目标,让员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究竟想获得什么、究竟能够获得什么。做到这一点的管理者和企业,应该就是好的管理者和好的企业了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