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检验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及过冷温度、校验自动保护元件的调定值等。这些温度参数直接影响了制冷机的性能(如制冷量及功率消耗等),因而必须对其进行调整,使之稳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1、根据冷间温度来确定蒸发温度
对于冷藏设备来说,冷间温度是指食品的冷藏温度;对于空调设备来说,冷间温度是指房间温度。制冷装置运行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用户所需求的冷间温度。
正常情况下,冷间温度主要由蒸发温度来控制。蒸发温度(制冷剂的沸点)直接影响着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如载冷剂、冷媒水和空气),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又决定着冷间的温度。
从传热学角度考虑,蒸发温度与冷间温度的差值越大,传热效果越好。但是,若温差过大,则意味着蒸发温度过低。 从制冷原理得知,在冷凝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温度越低,制冷剂的流量和单位制冷量就越小,制冷系数也就越低。因此,蒸发温度的调整过程,就是选择一个合理传热温差的过程。
理论与实践证明: 蒸发器以空气作为传热介质时,空气为自然对流,传热温差一般取8~12℃;空气为强制对流,传热温差一般取5~8℃。蒸发器以冷媒水或载冷剂为传热介质时,传热温差一般取4~6℃。
2、调整蒸发温度主要依靠调整蒸发压力
在保证最大制冷量的前提下,蒸发压力的调整一般通过调整膨胀阀的开启度来实现。膨胀阀的开启度越小,则制冷剂的循环量就越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就相对减少,使制冷剂的沸腾量小于压缩机的吸气量,蒸发器内的压力就会降低。反之,膨胀阀的开启度越大,则蒸发压力越高。
在调试过程中,通常近似地把压缩机的吸气压力看作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压力,与此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即为蒸发
制冷系统调试的要点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5-02 08:00:0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