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年前的中秋节,注定成为清史爱好者的不朽话题,因为这一天,明崇祯三年即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9月22日),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惨遭磔刑,含冤离世。阎崇年老师称之为“旷世悲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袁崇焕的死我们看看阎崇年老师的评论:
1,可惜的年华,盛年遭难。袁崇焕被磔杀这一年是47岁,正当盛年的时候,这样为国为 民、朝气蓬勃、舍生忘死、仁智勇廉的人,死于敌人之手尚且可惜,何况是被自己的人杀害?
2,诬蔑的罪名,“欺君通敌”。
3,残酷的刑法,惨遭磔刑。袁崇焕是大明皇朝的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连续取得宁远、宁锦、保卫北京的三次大捷,竟然遭到最残酷的千刀万剐的刑罚,“八议”对他也没有用。崇祯皇帝置一切于不顾,用最残酷的刑罚——磔刑,杀害了袁崇焕。
4,可悲的民怨,民恨众怨。
5,清贫的督师,不贪分文。
6,悲惨的家庭,身后无子。
7,痛心的身后,尸无葬处。
8,尴尬的平反,敌朝昭雪。死152年以后,由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开给予平反。
然而,大明王朝百官欢喜、百姓称快,这一和阎崇年老师评论强烈反差的现象却让我不得不怀疑,历史上的袁崇焕到底落了个如此的下场。难道仅仅可以用一个“冤”字了得,
(1)、为什么袁崇焕落难,没有形成拯救的势力,何况他功勋卓越,难道他背弃了所有人,那东林党的同伴们都干什么去了,他多年的战友同僚当时都在做什么呢?
(2)、为什么皇太极简单的反间计却除掉了袁崇焕,整个大明王朝都没有看出来么?
(3)、皇上为什么轻信了太监的一面之词,为什么不考虑多年的护国之功呢,坚决要处死呢?
百思不得其解,我不相信大明天子百官如此的鲁莽和轻率,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袁崇焕之死,不是死在技术执行层面,而是死在思想价值层面,说白了,如果历史是这样,那么就是皇上被洗脑了,文武大臣被洗脑了,黎明百姓被洗脑了。
笼统的解释上面的问题之后,问题又出来了,为什么只有袁崇焕遇到了这种事情呢,实际上,明末时期,犯过大过错的人很多,袁崇焕这么倒霉,是巧合么?
绝对不是巧合,问题应该处在袁崇焕本人身上,没有人为他说话,或者说没有形成有利于他的势力,这本身说明了他做人的问题。大家都不帮你,一定是你自己居功自傲,翘尾巴了,渐渐的,对其他利益集团形成了冲击,你不死才怪呢。
所以,袁崇焕之死的解释就很清晰了,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道德伦理评判的标准,也不是什么旷世冤案了,只不过官场权利斗争的必然结果罢了。也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了。
这个问题到项目管理上就是项目干系人管理,袁崇焕显然没有做好。
项目干系人又称为项目相关利益者,是指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会受到项目执行或完成情况影响的个人或组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目的和结果施加影响。项目管理团队必须识别项目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尽最大可能地管理与需求相关的影响,以获得项目的成功。
项目不同的干系人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目标和重点常常相去甚远。例如,业主也许十分在意时间进度,设计师往往更注重技术一流,政府部门可能关心税收,附近社区的公众则希望尽量减少不利的环境影响等。弄清楚哪些是项目干系人,他们各自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这一点对项目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进行管理并施加影响,调动其积极因素,化解其消极影响,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一般软件项目,干系人都有谁呢?项目经理(项目范围内老大)、项目组(项目执行结机构,可细分)、客户(客户领导、客户接口人等)、监理(一般是第三方)、测试(系统测试)、运维(服务器、网络、客服)、第三方(外部资源,受制约角色)、部门领导(指手画脚的人)、公司财务(成本核算,报销费用)、公司质量(9000流程,文档管理)、公司人事(人员配备,招聘)等等。
干系人并不是孤立的,交叉博弈,区分重要与非重要,逐步形成各个集团。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势力集团的需求是什么,利益点在哪里,因势利导,项目唯有这样,才能执行到最后一刻,也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