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液冷散热:开启高效散热新时代

 

🎓作者简介:科技自媒体优质创作者
🌐个人主页莱歌数字-CSDN博客
💌公众号:莱歌数字
📱个人微信:yanshanYH

211、985硕士,职场15年+

从事结构设计、热设计、售前、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涉足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设备、制药信息化、核工业等领域

涵盖新能源车载与非车载系统、医疗设备软硬件、智能工厂等业务,带领团队进行多个0-1的产品开发,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客户现场落地实施。

 专题课程

Flotherm电阻膜自冷散热设计(90分钟实操)

Flotherm通信电源风冷仿真教程(实操)

基于FloTHERM电池热仿真(瞬态分析)

基于Flotherm的逆变器风冷热设计(零基础到精通)实操

每日篇行业发展资讯,让大家更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

更多资讯,请关注B站/公众号【莱歌数字】,有视频教程~~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电子产品液冷散热:开启高效散热新时代研究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液冷散热概述

随着电子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散热问题日益突出。液冷散热作为一种高效散热方式,逐渐成为行业趋势。

液冷散热是指使用液体取代空气作为冷媒,为发热电子元器件进行换热,带走热量的技术。相比传统风冷散热,液冷散热具有诸多优势。

例如,根据相关数据,液冷技术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设备的温度,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液体的热传导性能比空气好,散热效率更高。

同时,液冷的噪音更低,能提供更加安静的工作环境。设计更加灵活,可以将散热器和液体管路安装在不同的位置,更好地适应设备的设计要求。而且更加环保,可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数据中心算力飞速提升,高功率单机柜将迅速普及。2020 年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将达到 16.5kW,赛迪顾问预测,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有望达到 25kW。

大量数据吞吐和运算使得数据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耗和散热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液冷技术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外液冷发展大事记经历了实验室阶段和样机阶段,中国液冷发展与国外基本同步,并且在液冷的规模应用上积累了更为先进的经验。

在电子产品领域,液冷散热技术即将应用于智能手机设备中,苹果、三星和 HTC 将考虑在未来的设备中采用这种技术,采用液冷技术的样机最早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面世。可以预见,液冷散热技术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二、液冷散热分类

(一)浸没式液冷

浸没式液冷可细分为单相浸没式液冷以及相变浸没式液冷,均属于直接接触型液冷散热。

服务器等设备被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中,借助冷却液的导热性能带走发热元器件的热量。由于发热元器件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在散热上基本实现了高密度、全覆盖,散热效率显著高于传统风冷以及普通液冷散热方案,散热效果稳定可靠。

据相关资料显示,单相浸没式液冷要求冷却液沸点高,冷却液挥发流失控制相对简单,与 IT 设备的元器件兼容性高,冷却介质受污染较小,但相比两相液冷效率较低。

而两相液冷传热效率更高,不过控制相对复杂,相变过程中压力会发生变化,对容器要求高,使用过程中冷却液易受污染。同时,该散热方式对服务器机房面积以及技术处理要求严格,管理费用与维护成本高。

(二)喷淋式液冷

喷淋式液冷是区别于浸没式液冷的另一种直接接触型液冷散热。

在喷淋式液冷散热中,冷却液将会被直接喷淋至服务器等发热元器件上,通过液体的流动与蒸发进行热交换以实现散热。

被喷淋后的冷却液完成热交换后会进行循环回收喷洒。这种散热方式成本显著低于浸没式散热,例如,相比浸没式液冷,喷淋式液冷在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上有明显优势。

但同时散热效率也有所降低,因为在喷淋过程中,液体遇到高温物体会有飘逸和蒸发现象,雾滴和气体沿机箱孔洞缝隙散发到机箱外面,可能造成机房环境清洁度下降或对其他设备造成影响。

(三)冷板式液冷

冷板式液冷属于间接接触型液冷散热。发热元器件主要与冷板接触,冷却液进入中控的冷板内部,发热元器件的热量间接传递给管道中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在管道中的不断循环带走热量。

该散热方式较浸没式液冷在冷却液选择上更为广泛,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冷却液。冷却液的用量更低,在安装、拆卸和后续维护方面都更为便利。技术成熟度高,适合规模化应用,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例如,常见家用电脑、小型基站服务器使用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就属于间接接触型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

冷板式液冷还具有高效能的特点,如能实现机架功率密度的提高,有效提升单机架的计算能力,在能效方面也将具备高效能的特点。

三、液冷散热优点

(一)散热效率高

液冷散热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散热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

如在大型数据中心中,采用液冷散热技术后,服务器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据统计,在相同的散热任务下,液冷系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热量带走,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以某大型数据中心为例,在采用液冷散热后,设备的温度降低了 20% 以上,有效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液体的高导热能力使得散热面积得以最大化利用,能够快速将热量从发热源传递出去,避免了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

(二)噪音更低

在工作环境中,噪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液冷系统的噪音比风冷噪音降低 10 - 15dBA,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安静的工作环境。

例如,在一些对噪音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办公室、实验室等,液冷散热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干扰,提高工作效率。

在某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中,采用液冷散热的设备运行时几乎听不到噪音,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研究环境。

此外,低噪音的特点也使得液冷散热技术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医院、图书馆等,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设计灵活

液冷散热的设计灵活性为电子产品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可以将散热器和液体管路安装在不同位置,设计师可以根据设备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例如,在一些空间有限的电子产品中,可以将液冷管路设计得更加紧凑,以适应设备的内部结构。

在某款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中,设计师将液冷管路巧妙地集成在机身内部,既不影响设备的外观设计,又能有效地提高散热效果。

同时,设计灵活的特点也使得液冷散热技术在一些特殊形状的电子产品中得以应用,如可穿戴设备等。

(四)更加环保

液冷散热技术在环保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首先,液冷可节约能源,相比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液冷系统能够降低设备的能耗,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消耗。

据测算,在大型数据中心中,采用液冷散热技术后,能耗可降低 10% 以上。其次,余热可二次循环利用创造经济价值。例如,在一些工业领域,液冷系统产生的余热可以用于供暖、热水供应等,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

此外,液冷散热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工厂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液冷散热技术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15%,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液冷散热缺点

(一)冷却成本高

液冷散热的冷却成本相对风冷散热更高,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液冷系统需要使用专门的冷却液,如矿物油、氟化液等,这些冷却液的成本通常比风冷系统所使用的空气要高得多。

以氟化液为例,其价格高昂,让很多厂商望而却步。据统计,在同等散热需求下,液冷系统的冷却液成本可能是风冷系统维护成本的数倍。

其次,液冷系统还需要配备冷却泵、冷却管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采购和安装成本也较高。例如,一个中等规模的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的初始投资可能比风冷系统高出 30% 以上。

(二)系统可靠性低

液冷散热系统确实存在腐蚀、漏液、堵塞等风险,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冷却液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与管道、散热器等部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腐蚀现象。

一旦出现腐蚀,不仅会影响散热效果,还可能损坏设备。例如,某些矿物油冷却液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对金属管道产生腐蚀,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漏液也是液冷系统的一个常见问题,一旦发生漏液,可能会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损坏。

据相关数据显示,液冷系统的漏液概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维修成本极高。此外,冷却液中的杂质或沉淀物可能会导致冷却管堵塞,影响液体的流动,进而降低散热效果。

(三)受环境限制

液冷系统在超低温环境下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冷却液可能会凝固或变得粘稠,影响其流动性,从而降低散热效果。

例如,在极寒地区的户外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可能需要额外的加热设备来防止冷却液凝固,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而且,在超低温环境下,液冷系统的部件也可能会因为低温而变得脆弱,容易损坏。

(四)系统复杂度高

液冷散热系统的设计确实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冷却泵和冷却管的稳定性是关键因素之一,冷却泵的选择需要考虑工质类型,避免腐蚀,同时要考虑工作效率,降低能耗,以利于泵的长期稳定运行。

冷却管的布局也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冷却液能够均匀地流过发热部件,实现高效散热。此外,还需要考虑冷却液的循环和维护问题,例如定期更换冷却液、清洗冷却系统等。

以一个大型服务器机房为例,液冷系统的设计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其复杂性远远高于风冷系统。

五、方案设计注意事项

(一)散热器设计

散热器是水冷散热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散热器的散热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散热翅片的形状和布局应该能够有效增加散热面积,并且能够保证气流顺利流过翅片,提升散热效果。常见的翅片形状有直翅片、扇形翅片和锯齿翅片等。

散热管的数量和长度影响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散热管数量越多,散热能力越强。同时,散热管的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散热效果。

例如,在某电子产品的液冷散热方案中,经过对不同散热管长度和数量的测试,发现当散热管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散热效果的提升逐渐趋于平缓,而散热管长度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时,散热效果有显著提升。

但如果长度过长,会增加系统的压力损失,影响冷却液的流动速度。

(二)泵的设计

泵是水冷散热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之一。

泵的设计应考虑泵的扬程、流量和噪音等因素。泵的扬程是指泵能提供的水的压力。泵的扬程应满足系统中其他设备的水流需求,同时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扬程。

泵的流量是指泵每秒钟能提供的水流量。泵的流量应满足系统对水流量的需求,可以根据系统的热负荷和换热流体的流速来确定。

泵的噪音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选择低噪音的泵可以提升整个系统的工作环境。例如,某高性能计算机的液冷散热系统中,通过精确计算系统的热负荷和换热流体流速,确定了合适的泵流量,同时选择了一款低噪音的泵,使得整个系统在高效散热的同时,工作环境更加安静。据统计,该系统的噪音降低了 8dBA。

(三)流体选择

选择合适的冷却液,考虑导热性、化学稳定性、成本和环境影响。常见的冷却液包括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氟化液等。

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导热性能,但在化学稳定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添加缓蚀剂等化学药剂。

氟化液具有优异的绝缘性、热传导性和化学稳定性,但成本较高。例如,在某数据中心的液冷散热系统中,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添加了化学药剂的去离子水基冷却液,既满足了散热需求,又降低了成本。

同时,这种冷却液的化学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防止管道内壁的腐蚀和微生物的生长。

(四)密封性

确保液冷系统密封良好,防止冷却液泄漏,避免损害设备。液冷散热系统必须密封良好,防止冷却液泄漏,否则将会造成主板短路、板卡烧毁等风险。

在设计液冷系统时,可以采用多种密封性检测方法,如压力法、浸泡法、氢检漏法和热循环法等。例如,在某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中,采用了压力法进行密封性检测。

将特定压力的气体注入液冷板部件,通过保压观察工件内部压力变化的大小,进而判断液冷板工件是否存在泄漏。

如果保压能力超过标准,则液冷板气密性能较好。经过检测,该系统的密封性良好,有效避免了冷却液泄漏的风险。

(五)流速控制

控制冷却液流速,确保整流桥各部分均匀冷却。控制冷却液的流速,以确保整流桥各部分都能得到均匀的冷却。

流速过快可能会导致压力损失过大,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流速过慢则可能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在设计液冷系统时,需要根据整流桥的功率、尺寸等因素,精确计算冷却液的流速。

例如,在某电力设备的液冷散热系统中,通过对整流桥的热负荷进行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冷却液流速。经过实际运行测试,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将整流桥的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保证了各部分的冷却均匀性。

(六)温度控制

监控冷却液进出温度,确保工作在安全范围内。监控冷却液的进出温度,确保整流桥工作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温度过低则可能会影响冷却液的流动性和散热效果。在设计液冷系统时,需要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冷却液的进出温度。

例如,在某电子设备的液冷散热系统中,安装了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冷却液的温度。

当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七)压力损失

设计要考虑管道压力损失,确保泵的扬程足够推动冷却液流动。设计时要考虑到管道的压力损失,确保泵的扬程足够推动冷却液流动。

管道的压力损失与管道的长度、直径、流速等因素有关。在设计液冷系统时,需要根据管道的布局和冷却液的流量,精确计算压力损失。

例如,在某大型数据中心的液冷散热系统中,通过对管道的压力损失进行计算,选择了合适的泵扬程。经过实际运行测试,该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冷却液的流动,满足了散热需求。

(八)热交换器设计

确保有足够热交换面积,提高散热效率。热交换器的设计要确保足够的热交换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

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在设计热交换器时,需要考虑冷却液的流量、温度、压力等因素,以及热交换器的材料、结构等因素。

例如,在某高性能计算机的液冷散热系统中,采用了不锈钢钎焊式板换热的热交换器。

这种热交换器的板片材料是不锈钢,焊接材料是铜,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同时,通过优化热交换器的结构,增加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九)维护和清洁

定期检查和清洁系统,防止堵塞和生物污染。定期检查和清洁液冷系统,防止堵塞和生物污染。

冷却液中的杂质或沉淀物可能会导致冷却管堵塞,影响液体的流动,进而降低散热效果。

同时,冷却液中可能会滋生微生物,影响冷却液的化学稳定性和散热效果。在设计液冷系统时,需要考虑冷却液的过滤和消毒问题。

例如,在某数据中心的液冷散热系统中,安装了过滤器和消毒设备,定期对冷却液进行过滤和消毒。经过实际运行测试,该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堵塞和生物污染,保证了散热效果。

(十)安全性

确保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的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确保液冷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的安全性,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液冷系统中可能存在漏液、电气短路等安全风险。在设计液冷系统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器、压力传感器等。

例如,在某电子设备的液冷散热系统中,安装了压力传感器和漏电保护器。当系统出现漏液或电气短路等安全问题时,系统会自动切断电源,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一)成本效益

虽初期投资高,但长期来看维护成本和能效比可能更具优势。

虽然液冷系统初期投资可能较高,但长期来看,其维护成本和能效比可能更具优势。

液冷系统的能效比高,能够降低设备的能耗,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消耗。同时,液冷系统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某大型数据中心的液冷散热系统中,经过长期运行测试,发现该系统的能效比明显高于风冷系统,同时维护成本也较低。据统计,该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后,能耗降低了 12%,维护成本降低了 20%。

(十二)环境适应性

考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如温度、湿度等。考虑液冷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如温度、湿度等。液冷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设计液冷系统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液冷系统可能会出现腐蚀、漏液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加强系统的密封性,安装除湿设备等。在低温环境下,液冷系统可能会出现冷却液凝固、流动性降低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添加防冻剂的冷却液,安装加热设备等。

(十三)系统集成

与现有电力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实现最佳性能。液冷系统需要与现有电力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以实现最佳性能。

在设计液冷系统时,需要考虑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和协调性,确保液冷系统能够与现有系统无缝对接,实现高效散热和稳定运行。

例如,在某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液冷散热系统中,通过与现有电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集成,实现了对设备温度的精确控制和监测。

同时,液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也能够实时反馈到控制系统中,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经过实际运行测试,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莱歌数字

老铁,来啦!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