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AI工具已经彻底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现在但凡遇到一丁点不懂的东西,许多人都会优先使用AI工具,就如标题提到的AI工具“豆包”,上线了海量的AI写作智能体,覆盖工作、商业营销、学习/教育、社媒文章、文学艺术、回复和改写等场景,可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各种写作任务。
稍微有点遗憾的是,对于PPT制作的场景,豆包无法直接生成经过排版的PPT演示文稿,目前基于豆包生成PPT,比较常见的做法需要“一分为二”:先让豆包基于主题生成PPT大纲,再用外部的AI工具把大纲扩充后生成精美的ppt,这种分步骤生成PPT的方式,步骤相对繁琐,体验也比较割裂……
随着各种AI工具的迭代,使用豆包一键生成ppt的体验也在逐步改善,最直观的表现是,如新一代一键生成PPT工具博思AIPPT,直接将豆包大模型集成到AI生成PPT的环节,让用户能使用豆包生成PPT——输入PPT主题,将模型切换为豆包,即可轻松使用豆包一键生成PPT!
*豆包一键生成PPT
怎样用豆包一键生成PPT?
博思AIPPT,是基于云端的新一代智能PPT创作平台,支持豆包一键生成ppt、AI美化PPT、AI智能生成PPT、在线编辑PPT和自定义模板等功能。
有别于市面上的AI生成PPT软件,最新版的博思AIPPT集成了国内多款主流的AI大模型,包括豆包、通义千问turbo、DeepSeek R1满血版,在AI大模型和博思AIPPT的自动排版、高品质PPT模板的联动下,助你一键生成高颜值的PPT演示文稿,为办公学习持续提效赋能。
基于博思AIPPT内置的豆包一键生成PPT的步骤如下:
在浏览器打开博思AIPPT首页,如下图,点击中间的“开始AI生成PPT”,进入博思AIPPT一键生成PPT的界面。
*一键生成PPT-博思AIPPT
博思AIPPT提供3种一键生成PPT方式——AI智能生成PPT、导入文件一键生成PPT、链接一键生成,下方默认为AI智能生成PPT,输入演示文稿标题,博思AIPPT就会快速返回对应的PPT大纲。
在输入框下方,点击“模型”选项,可切换一键生成PPT时所使用的大模型,想用豆包一键生成PPT,可选择豆包1.5Lite或豆包1.5 Pro。
输入PPT主题,同时选定豆包1.5 Pro模型后,按下回车键Enter,博思AIPPT集成的豆包会进行深度思考,在下方返回结构化的PPT大纲,支持对大纲进行编辑,完成调整后点击底部的“挑选PPT模板主题”,进入博思AIPPT的模板库。
从右侧的PPT模板库中,选择一个符合PPT主题、使用场景的PPT模板。PPT模板库预置的模板数量超过300+,可点击上方的场景、风格、行业、色系按钮组合筛选,快速找到符合需求的PPT模板。
确定PPT模板后,接下来还可以选择PPT配图的来源,默认为主题配图,即基于PPT模板预置的素材包插入配图,有自定义配图需求的朋友,可点击右侧的AI配图,输入AI提示词,让AI生成更契合内容的配图。
完成后点击底部的“生成PPT”按钮,稍等进度条走完,就能看到博思AIPPT+豆包1.5 Pro模型生成的PPT演示文稿。
博思AIPPT一键生成的演示文稿如下,将鼠标指针置于左侧的导航窗口,可自上而下查看所有页面,博思AIPPT不仅支持一键生成PPT,而且提供了功能全面的在线PPT编辑器,支持再次调用AI优化PPT内容,包括重写文本、扩展文本、缩短文本、简化语言、翻译内容等,让最终呈现的PPT尽善尽美!
AI美化PPT
除了支持使用豆包生成PPT,博思AIPPT还提供了职场高频使用的功能——基于AI自动美化PPT,让原本略显朴素的PPT一键转换为精致、高颜值的PPT,持续赋能个人演示和可视化呈现。
*PPT自动美化AI-博思AIPPT
在浏览器打开博思AIPPT工作台,如下图,点击右侧的导入按钮,选择导入PPTX文件,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支持导入的PPTX文件最大为100MB,如果文件超过当前上限,可考虑将PPTX文件拆分为2个文件。
导入后会解析为博思AIPPT的云端文件,并自动进入编辑器中,如下图,点击左上角的AI美化PPT按钮,使用AI美化PPT。
首要选择PPT模板,从右侧的PPT模板库中,选择一个符合PPT主题、使用场景的PPT模板。PPT模板库预置的模板数量超过200+,可点击上方的场景、风格、行业、色系按钮组合筛选,快速找到符合需求的PPT模板。
其次需要配置插图来源,即确定PPT页面配图的来源,如果上传的PPTX文件带有图片,可选择文件图片,使用美化前自带的图片,如果缺少图片,可选择主题配图或AI配图,使用当前模板预置的或AI生成的图片。
经过前面2步,就能得到一份经由AI自动完成美化的PPT演示文稿,是不是非常简单呢?有PPT美化需求的朋友,可以打开博思AIPPT首页,亲自尝试一下!
以上就是本次想和各位分享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你有其他疑问,或是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