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工业革命
历次工业革命中大部分的受益者并非来自核心技术领域。变革的辐射力相当强,历次工业革命中都会有一大批核心产业之外的受益群体。它们受益的范式:现有产业+新技术=新的产业
每次技术革命,都涉及企业最有价值的核心资源,掌握了它们,即使在技术上有所欠缺,也能后来居上,在长跑中获胜。
-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技术革命,核心资源是煤和铁;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革命,核心资源是石油;
-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核心资源是资本,靠的是风投和华尔街的追捧;
-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技术革命,核心资源是数据。
1. 蒸汽技术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标志性产品蒸汽机
2. 电气技术革命
19世纪中~20世纪初,标志性产品电
3. 信息技术革命
19世纪46?~2016?,标志性产品计算机;另一大成果是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4. 智能技术革命
并非所有企业都要去开发智能技术,它们只需要用好智能技术到各自的产业做好就可以了。**事实上今天绝大部分自动驾驶汽车都采用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以及通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果这个领域有哪家公司把重心放到了研制处理器上,或者试图改进基础的机器学习算法,那就走错了路。
颠覆式创新的特点
- 首先有杀手锏,蒸汽船是逆风航行,微软是个人能够支付的电脑价格,google是互联网的连接效应,Arm是低功耗等等;
- 任何成功的垫付,都受益于那个时代其他技术的帮助,不然可能过于超前,配套的产业链难以形成;
- 颠覆式创新刚开始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会被行业的快速发展弥补。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
1. 从机械论到“三论”
机械论思维方式:
牛顿、哈雷等人看来,世界上一切规律都像机械运动规律那样,是确定的、可预测的。
机械论最大的特点是确定性
和可预知性
。牛顿用几个简单的公式就能讲清楚宇宙运行的规律,这种知识表达超出了之前的所有文明。工业时代的发明创造和生产工业品受机械论思维方式的影响,标准化零件以及标准化的流水线可以批量生产符合要求的工业产品。背后的依据则是确定性
和可预知性
。
因此同时期的管理哲学和这种生产过程的确定性是相适应的,如《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该书管理学理论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 效率优先
- 同构的树状组织结构:
- 责权分明,方便绩效考核
- 容易培养熟悉自身业务的管理人员
- 然而这种较为固定,边界清晰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生命周期短,失败率高的IT行业
- 可预测性
- 人性化管理
控制论思维方式:
根据结果和反馈不断调整的管理理论。
这与强调因果确定性的机械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信息轮思维方式:
与机械论建立在确定性的基础上截然不同的是,信息论是建立在不确定性基础上。系统中,不确定性越大,熵就越大,想要消除不确定性,就要引入信息。
比如google的互联网广告,通过引入用户信息,来解决广告投放的不确定性,从而尽可能做到精准投放。
系统论思维方式:
整体的性能未必通过局部性能的优化而实现
比如Iphone手机与其他手机的比较。
2. 信息时代的思维指南
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大不同于工业时代,根据三论可以有一些思维指南:
- 预测vs.反应:影响结果的因素众多,难以准确预测。与其预测,不如重视快速反应。这一点体现在风投、公司开展项目中快速更新、迭代、革命等等。
- 拥有vs.连接:东亚地区的人喜欢“拥有"实物的安全感,于是喜欢投资不动产,却不愿意投资到故事或风险投资基金中。亚洲人喜欢投资不动产的背后有深层次原因,**那就是亚洲人脱离农耕文明的时间补偿,易然享受到了商业文明带来的快速的财富增长,但是思维方式却不是一代两代人可以改变的。大部分亚洲人高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而低估了人、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作用。**在信息时代,比拥有更重要的是连接,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Airbnb,滴滴/Uber等。
- 局部vs.整体:任何一个封闭系统永远会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一定会越来越糟,而只有开放的系统会引入负熵,才有可能让系统通过与外界的交换变得更加有序。企业往往多数情况下优化的是局部,而非整体。越是对现有业务进行局部优化,越是难以在较长时间和空间内做全局优化。比如肖克利的半导体公司想把晶体管的价格降到一美分(局部优化),然而”八叛徒”开发了集成电路(整体优化),直接颠覆了半导体产业。
3. 企业制度背后的科学原理
- 宽容失败背后:企业对与不确定性的认可。越是不宽容失败的企业,越是没有活力,从而失去新兴市场。
- 期权制度背后:当然期权不能随意发型,因为员工一旦行权,这家公司的流通股就增加了,股价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期权的本质是从
存量分配
到增量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将企业主、资本和劳动者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 扁平式管理(信息时代生产关系的必然选择)的本质:首先树状层级管理的问题是,
(1)不同层级地位有差异,上级对下级有很强的支配权甚至生杀予夺的权利,上下级无法坦诚沟通;
(2)甚至下级的目的是满足上级的需求,而非企业的需求;
(3)多层级沟通中的信息失真;
(4)部门之间的沟通环节太多,甚至各部分主管把员工看做私产。
真正扁平式的管理,树状结构变成了格状甚至网状结构。特点:
(1)沟通路径少,信息失真小。
(2)分权,相对次要一些的工作交给中层管理者去做,不需要逐级上报,顶部决策。这样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企业可以应对快速的变化。 - 权威失灵背后的原因:一是信息量大,不确定性多,权威预测不准确;二是发展迅速不同以往,知识更新迭代快,与其相信权威不如掌握新技术自己来分析信息。
- 从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理解拒绝平庸:商业环境逼迫投资人将资源从表现不好的公司里拿走,重新分配到那些更有发展潜力的新公司当中。
4. 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
大数据思维:
在人工智能有如此突破之前,人类曾试图让计算机模拟人类逻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智能问题
;
在此以后,人类通过让计算机根据大量数据的反馈信息自动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智能问题
。
大数据思维改变了传统的做事方法,Facebook敢将不成熟的想法上线让大家使用,特斯拉敢于在汽车这种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产品中采用不成熟的技术,背后的原因均在于它们能够快速搜集到数据,测试产品好坏,然后在用户尚未受到很多负面影响之前,决定是保留还是关闭所提供的功能。
为了摩尔定律时代到大数据时代的变化,我们需要摒弃过去那种依赖规则和普适的规律,强调因果关系的机械式方式,变成利用信息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
本质就是尽可能拓展带宽,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向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