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scope)是规定达成项目目标所要做的工作。项目范围管理就是要明确哪些工作是项目应该做的,哪些不应该包括在项目中。项目范围是项目目标更具体的表述。

如果项目范围不明确,要么项目做的工作与实际目标不相符,南辕北辙,或者项目团队瞎忙活,从事着本不属于他们的工作。因此,范围管理必须清晰定义项目目标,并且该定义必须在项目干系人之间达成一致,并且项目工作范围还要详细划分为工作包,才能比较好地执行。
.

一、范围管理概述

项目范围管理(Scope Management)就是要做且只做范围内的事,既不少做也不多做,具体为:
1)明确项目边界,即明确哪些工作是包括在项目范围之内的,哪些工作不是;
2)监控项目执行工作,确保该做的都做,但又不多做,杜绝额外的工作;
3)防止项目范围发生蔓延,即未对时间、成本和资源做相应调整,导致产品或项目不受控,范围扩大。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项目中存在两个相互关联的范围: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产品范围是产品或服务应该包含的功能,项目范围是为了交付产品而必须做的工作。产品范围是项目范围的基础。产品范围的定义是产品要求描述,而项目范围的定义是项目管理计划的基础。

项目的范围基准(Scope Baseline)是经过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WBS和WBS词典。判断项目范围是否完成,要以范围基准来衡量;而产品范围是否完成,则根据产品是否满足了产品描述来判断。

产品范围变更,并不意味着项目范围一定变更。

2、范围管理的重要性

1)项目范围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主要部分,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重申项目工作范围,有利于项目不偏离轨道,是项目中实施控制管理的一个主要手段。

2)项目范围管理能够确定项目的边界,明确项目目标和主要交付成果,有助于提高项目成本、进度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

3)项目实践中,范围蔓延是项目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3、范围管理的过程

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为:
1)规划范围管理
2)收集需求
3)定义范围
4)创建WBS
5)确认范围
6)控制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规划范围管理

规划范围管理(Plan Scope Management)是编制范围管理计划,书面描述将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的过程,主要作用是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

【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项目章程
3)事业环境因素
4)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1)范围管理计划
2)需求管理计划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会议

1、范围管理计划

范围管理计划是项目或项目集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将会如何定义、制订、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是制订项目管理计划的主要输入。它对以下工作做出规定:
1)制订项目范围说明书
2)创建WBS
3)维护和批准WBS
4)确认和验收项目可交付成果
5)处理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变更

项目范围说明书

详见4.2

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应包含产品的范围描述、验收标准、可交付成果、项目的主要责任、制约因素、假设条件。注意项目范围说明书是范围管理计划的内容之一。

具体来看,项目的范围说明书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的合理性说明
即解释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目,也就是实施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项目的合理性说明为将来提供了评估各种利弊关系的基础。

2)项目目标。前面已经讲过,项目目标是所要达到的项目的期望产品或服务,确定了项目目标,也就确定了成功实现项目所必须满足的某些数量标准。项目目标至少应该包括费用、时间进度和技术性能或质量标准。当项目成功地完成时,必须向他人表明,项目事先设定的目标均已达到。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项目目标不能够被量化,则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3)项目可交付成果清单。如果列入项目可交付成果清单的事项一旦被完满实现,并交付给使用者——项目的中间用户或最终用户,就标志着项目阶段或项目的完成。例如,某软件开发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有能运行的电脑程序、用户手册和帮助用户掌握该电脑软件的交互式教学程序。但是如何才能得到他人的承认呢?这就需要向他们表明项目事先设立的目标均已达到,至少要让他们看到原定的费用、进度和质量均已达到。

2、需求管理计划

需求管理计划(Requirements Management Plan)描述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如何分析、记录和管理需求。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规划、跟踪和汇报各种需求活动

2)进行需求管理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如需求跟踪矩阵,需求变更审批表等

3)培训计划
4)项目干系人参与需求管理的策略
5)判断项目范围与需求不一致的准则和纠正规程
6)需求跟踪结构,即哪些需求属性将列入跟踪矩阵
7)配置管理活动
比如,如何启动变更,如何分析影响,如何跟踪和汇报等

三、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Collect Requirement)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是定义和管理项目范围(包括产品范围)奠定基础。

1、需求的分类

1)业务需求
组织高层级需要。

2)干系人需求
干系人或干系人群体的需要。

3)解决方案需求
即系统需求,又分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4)过渡需求
从当前状态过渡到将来状态所需的临时能力,如数据转换和培训需求。听上去,所谓过渡需求是使用新系统的准备工作的需求。

5)项目需求
项目需要满足的行动、过程或其他条件。

6)质量需求
分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意外需求。

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质量功能部署)是一种将用户要求转化成软件需求的技术。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软件工程过程中用户的满意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QFD将软件需求分为三类:常规需求、期望需求和意外需求。

2、收集需求的工具与技术

收集需求看上去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收集需求是否科学、准备是否充分,对收集的结果影响很大。这是因为大部分干系人无法完整地描述需求,而且也不可能看到产品全貌,因此,收集需求只有通过与干系人的有效合作才能成功。

1)访谈

用户访谈是最基本的一种需求获取手段,形式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结构化是指事先准备好一系列问题,有针对地进行;而非结构化则是只列出一个粗略的想法,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发挥。最有效的访谈是结合这两种方法进行,毕竟不可能事先一一计划清楚。

为了进行有效的用户访谈,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分别是准备访谈、主持访谈和访谈的后续工作。

用户访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有较宽广的应用范围。但用户时间不好安排;谈话信息量大,不好记录;需要沟通技巧和足够的领域知识、丰富的应对经验等。

需求获取及记录

2)焦点小组

预先选定的干系人和主题专家集中在一起,由一位训练有素的主持人引导大家进行互动式讨论。访谈的加强版。

3)引导式研讨会**(Facilitated Workshop)

邀请主要的跨职能干系人一起参加会议,对需求进行集中讨论和定义。研讨会时快速定义跨职能需求和协调干系人差异的重要技术。

由于群体互动的特点,被有效引导的研讨会有助于建立信任、促进关系、改善沟通,从而有利于参加者达成一致意见。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比单项会议更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联合应用开发(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JAD)一种典型的引导式研讨会。

另外还有质量功能引导式研讨会,帮助确定新产品的关键特征。用矩阵的形式,将需求与产品特性联系起来。

4)群体创新技术(Group Creativity Technique)

是指组织一些群体活动来识别项目和产品需求,包括头脑风暴、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概念/思维导图、亲和图、多标准决策分析等。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BS)又称为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或集思广益法,是用来产生和收集项目需求与产品需求的多种创意技术。

头脑风暴法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反头脑风暴法)。前者尽量多产生设想,后者对前者的设想和方案提出质疑,分析现实可行性。

一般参加者为5~10人,设一个主持。主持只负责主持会议,不对设想作评论。另有记录员1到2名。

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庭外判决,对方案的评论必须放在最后。

(2)名义小组技术
名义小组技术(Nominal Group Technique)通过投票来排列最有用的创意,以便开展头脑风暴或进一步优先排序。名义小组是头脑风暴的深化应用,或说是更加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

具体方法为先分为小组讨论,然后再全体评审。可以让不善言辞的参与者也能较为放开。

(3)德尔菲技术
参考 项目进度管理

(4)概念/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称为心智图,是将头脑风暴中获得的创意,用一张简单的图联系起来。该图图文并重,反映各主题的关系以及层次。

(5)亲和图
亲和图(Affinity Diagram)又称为KJ法,是针对某一问题,充分收集各种经验、知识、想法和意见,包括语言、文字,通过图解方式进行汇总,并按其相互亲和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以利于解决问题。

亲和图的核心是头脑风暴法,属于根据结果找原因。通过将大量创意进行分类,以便审查和分析。分类依据是创意之间的相似性。在项目管理中,亲和图针对某个问题,产生各种创意,主要用来确定范围分解的结构,帮助制订WBS。

(6)多标准决策分析
多标准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借助决策矩阵,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如风险水平、不确定性和价值收益等多种标准,对众多方案进行评估和排序。

决策矩阵是风险型决策常用的分析手段之一,又被称为“决策表”、“益损矩阵”、“益损表”、“风险矩阵”。 决策矩阵评价一系列的选择并为其排序。 小组首先设计一些评价标准,然后按照标准对每个选择进行评价。 它属于L型矩阵的一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群体决策技术

群体决策(Group Decision-Making)是为达成某种期望结果而对多个未来行动方案进行评估。

群体决策技术可用来开发产品需求,以及对产品需求进行归类和优先排序。方案有多种:
(1)一致同意(Unanimity)
所有人都同意某个方案
(2)大多数原则(Majority)
超过50%以上的人支持就能做出决策。
(3)相对多数原则(Plurality)
根据群体中相对多数者的意见做出决定。比如ABC三个方案,A的支持者有40%,B 35%,C 25%,则A胜出。
(4)独裁(Dictatorship)
由某一个人(如项目经理)为群体做出决策。

6)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and Survey)
需求获取及记录

7)观察

观察(Observation),也成为工作跟踪。现场观摩。

8)原型法

原型法(Prototype)。

9)标杆对照

标杆对照(Benchmarking),将实际或计划的做法与其他类似组织的做法(例如流程、操作过程)进行比较,以便识别最佳实践,形成改进意见,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注意组织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10)系统交互图

系统交互图(Context Diagram)是范围模型的一个例子,是对产品范围的可视化描述,显示系统与参与者之间的交互方式。如DFD,用例图。

11)文件分析

文件分析(Document Analysis),也叫资料研读,文档考古。

3、需求文件

收集需求过程的主要输出有需求文件(Requirements Documentation)和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文件不是一个文件的名字,需求文件格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组织中,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它既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详细,但内容应该包括但不限于
1)业务需求
2)干系人需求
3)解决方案需求
4)项目需求
5)过渡需求
6)需求相关的假设条件、依赖关系和制约因素

典型的需求文件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4、需求跟踪

CMMI中,需求管理是已管理级的一个关键过程域,其中需求跟踪是需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需求跟踪的内容
包括正向跟踪和反向跟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需求跟踪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原始需求可以对应多个用例,然后一个用例可以对应多个元素。

四、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Define Scope)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明确所收集的需求哪些包含在项目范围内,哪些不是,从而明确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注意并非所有需求最终都会体现在项目里。

项目范围说明书的编制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项目管理团队应该根据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来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随着对项目了解的深入,项目范围相应逐渐具体,甚至做必要的增补或更新。

1、定义范围的工具与技术

定义范围最重要的是详细定义项目的范围边界。范围边界是应该做的工作和不需要做的工作的分界线。
同时,定义范围时可以增加项目时间、成本和资源估算的准确度、实施项目控制的依据,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项目范围、合理性和目标,以及主要可交付成果。

定义范围的主要工具与技术有:

1)专家判断

2)产品分析

产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是一种对以产品为可交付成果的项目的有效工具。针对产品提问并回答,形成将要开发的产品的用途、特征和其他方面的描述。

产品分析技术包括产品分解、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等。WBS就是一种典型的产品分解技术。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与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两种活动都是对商品的价值、功能与成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以小组活动的方式集思广益,寻求最佳方案,再运用体系分工的方式达成价值提升或降低成本的目标。其中价值工程位于工程设计阶段,价值分析则在产品量产之后。但一般场合,两个概念不作区分。

3)备选方案生成

备选方案生成(Alternatives Generation),用来指定尽可能多的潜在可选方案的技术,用于识别执行项目工作的不同方法。许多通用的方法都可用于生成备选方案,如头脑风暴、横向思维、备选方案分析等。
(1)备选方案分析(Alternative Analysis),对已识别的可选方案进行评估,决定采用哪种方案。
(2)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又称为戴勃诺理论、发散思维、水平思维,要求全面观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不一定有观测顺序,也不能预测观测结果。相对应的有纵向思维(Vertical Thinking),在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序化的方向进行思维。纵向思维遵循由低到搞,由浅入深,由始到终,清晰明了,合乎逻辑,比较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

4)引导式研讨会

2、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Project Scope Statement)是定义范围过程的主要成果,描述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

1)范围说明书的内容

描述要做和不要做的工作,包括:
(1)产品范围描述

(2)验收标准

(3)可交付成果
产品或服务,以及辅助成果,如各种文档。

(4)项目的除外责任
明确说明哪些内容不属于项目范围。

(5)制约因素

(6)假设条件
假设条件是指在制订计划时,不需验证即可视为正确、真实或确定的因素。在项目范围说明书中,需要列出并说明与项目范围有关的假设条件,以及万一不成立而可能造成的后果。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团队应该经常识别、记录并验证这些假设条件。

2)范围说明书的作用

(1)确定范围
(2)沟通基础
(3)规划和控制依据
(4)变更基础
(5)规划基础

项目范围说明书同样适用于WBS。

3)项目范围说明书与项目章程的区别

二者内容有一定重叠,但详细程度不同。项目章程包括高层级的信息,而项目范围说明书则是对项目范围的详细描述。项目范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渐进明细,而项目章程一般保持不变。

五、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创建WBS是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主要作用是对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一个结构化的视图。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的工作层级分解。WBS每下降一个层次意味着项目工作更详尽的定义。注意,WBS中的“工作”,并不是指工作本身,而是指工作所导致的产品或可交付成果。

1、WBS的层次

WBS将项目整体或主要可交付成果分解,分解成容易管理、方便控制的若干个子项目或者工作包;然后子项目继续分解为工作包,持续这个过程,直到整个项目都分解为可管理的工作包。所有工作包的总和是项目范围。

特点:
1)每层中的所有要素之和是下一层的工作之和
2)每个工作要素应该具体指派一个层次,而不应该指派给多个层次
3)WBS需要有投入工作的范围描述,这样才能使所有人对要完成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名词解释:

1)里程碑

里程碑(Milestone),标志着某个可交付成果或者阶段的正式完成。每个分解单元中都存在可交付成果和里程碑。可交付成果包括报告、原型、成果和最终产品。里程碑和可交付成果联系紧密,关注于可交付成果是否完成,例如,产生了正式的用户认可文件。

2)工作包

工作包(Work Package),是位于WBS每条分支最底层的可交付成果,或项目工作组成部分。工作包非常具体与明确,便于分派给不同的人或组织单元,每个承担者能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和责任。

工作包大小是需要考虑的细节,可以应用8/80规则(80小时原则),即每个工作包的大小应该不少于8小时,不大于80小时完成。

3)控制账户

控制账户(Control Account)是一种管理控制点,在这个点,整合了范围、预算(资源计划)、实际成本和进度,可以与挣值比较,用于测量绩效。

控制账户既可以是工作包,也可以是比工作包更高层次的要素。一个控制账户可以包括若干个工作包,而一个工作包只属于一个控制账户。控制账户的层次高低,表明了项目管理团队想对项目实施“粗管”还是“细管”。

4)规划包

规划包(Planning Package)是在控制账户之下,工作内容已知,但尚欠缺详细进度活动的WBS组成部分。代表管理团队知道是个什么成果,但还不清楚要执行哪些具体的活动才能达成。规划包用于暂时编制计划,随着情况逐渐明朗,规划包最终将被分解成工作包以及相应的具体活动。

5)WBS词典

WBS词典也称为WBS词汇表,是描述WBS各组成部分的文件,比如账户编码标识、工作描述、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负责人、里程碑、质量要求、验收标准等等。

控制范围变更过程中,如果要评价变更的影响,WBS词典拥有比WBS更多的信息,因此作用也更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控制账户、工作包和WBS字典

2、WBS分解

创建WBS没有所谓正确的方式,使用白板、草图、或者专业软件,如Project都可以;常用的WBS分解方法有自上而下、使用组织指南、使用WBS模板等;而WBS组件整合方法有自下而上方法。

1)分解概述

创建WBS过程的工具与技术主要有分解和专家判断。分解是一种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技术。要将整个项目工作分解为工作包,通常需要开展以下活动:
(1)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2)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3)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为WBS组件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5)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恰当的

2)分解原则

(1)功能或者技术原则
创建WBS时,需要考虑将不同人员的工作分开。

(2)组织结构
对于职能型的项目组织而言,WBS也要适应项目的组织结构形式,因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有时候非常困难。如果采用外包,WBS也应该反映出来。

(3)系统或者子系统
项目最常用的划分原则。系统划分为子系统,子系统再细分。

几个原则相互配合使用。

3)分解方式
(1)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二层,产品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三层,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二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整合可能由项目团队以外的组织来实施的各种图件(如外包),编制相应WBS

4)工作过程

WBS不是某个项目团队成员的责任,应该由全体项目团队成员、用户和项目干系人共同完成和一致确认。创建WBS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注意事项

WBS是逐层分解项目或者主要交付成果的过程,也是分派角色和职责的过程。分解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WBS必须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
(2)WBS必须符合项目的范围
(3)WBS的底层应该支持计划和控制。
WBS是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范围之间的桥梁,WBS要支持项目管理计划,也要让管理层能够监视和控制项目的进度和预算。

(4)WBS中的元素必须有人负责
(5)WBS应该控制在4~6层。不过这只是指导而不是原则。
(6)WBS应包括项目管理工作(因为管理是项目具体工作的一部分),也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7)WBS编制需要所有(或主要)项目干系人和项目团队成员参与。
(8)WBS并非一成不变,WBS完成编制后,随着项目推进,可能会被修改。也称为滚动修改原则。

3、WBS的作用

当一个项目的WBS分解完成后,项目干系人应该给予确认,并达成共识,然后才据此进行时间估算和成本估算。WBS的目的和用途体现在:
1)明确而准确地说明项目范围,项目团队成员能够清楚地理解任务的性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2)清楚地定义项目边界。
3)规定人员的职责
4)可以针对独立单元进行时间、成本和资源的估算,进而提高整个项目估算的准确性
5)确定项目进度和控制的基准
6)将项目工作和项目的财务账目联系起来
7)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
8)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

六、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Validate Scope)是正式验收项目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过程,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同时提高验收的可能性。确认范围包括与客户或发起人一起审查可交付成果,确保可交付成果已圆满完成,并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正式验收。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确认范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体现在与用户沟通上,特别是定制产品项目。项目团队倾向用户尽早确认范围,以便尽快开展下一步工作;而用户则认为自己什么都未看到,怎能确认。因此项目团队必须与用户充分沟通,让用户认识到,虽然确认项目范围是正式的,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变更。只不过,无论何时更改项目范围,都会引起项目的时间、进度和资源的变化。

我的理解:
确认范围不是直接确认项目范围,更不等同于确认需求。“确认范围”这个词有极强的误导性,它其实是指确认范围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出物,这些产出物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具体成果可能包括中间结果(项目计划、工作分解结构、进度计划、状态报告等)和项目成果(产品、服务、用户手册等),也许还要看合同约定,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提交哪些东东。

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确认范围属于监控过程组,而不是执行过程组。

1、确认范围概述

确认范围的主要工具与技术是检查和群体决策技术。验收测试是一种典型的确认范围的技术。

1)确认范围的步骤

确认范围应该贯穿项目的始终。步骤如下:
(1)确定需要进行范围确认的时间。
(2)识别范围确认需要哪些投入。
(3)确定范围正式被接受的标准和要素。
(4)确定范围确认会议的组织步骤。
(5)组织范围确认会议。

2)需要检查的问题

(1)可交付成果是否确定、可确认?
(2)每个可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且里程碑是否明确可辨别?
(3)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4)审核和承诺是否有清晰的表达?
(5)项目范围有无遗漏或者错误
(6)项目范围的风险是否太高

2、干系人关注点

确认范围主要是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范围进行确认和接受的工作,每个人对项目范围所关注的方面有所不同。

管理层关注范围对项目的进度、资金和资源的影响,是否超出组织承受范围,投入产出是否合理。

客户主要关心产品的范围,关心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完成产品或服务。

项目管理人员主要关注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是否必须完成,时间、资金和资源是否充足,主要的潜在风险和预备解决的方法。

项目团队成员主要关心项目范围中自己参与和负责的部分,工作时间是否足够,是否有冲突。

如果发现项目范围有遗漏或错误,应当向项目团队明确指出,并给出修正意见。

3、几个术语的比较

1)确认范围与核实产品

确认范围是针对项目可交付成果,由客户或发起人在阶段末期确认验收的过程;合适产品时针对产品是否完成,在项目(或阶段)结束时由客户或发起人来验证,强调产品的完整性。

2)确认范围与质量控制

确认范围主要强调可交付成果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接受;质量控制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并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一般在确认范围前进行,而确认范围一般在阶段末尾进行。
质量控制属内部检查,确认范围是外部干系人对可交付成果进行验收。

详细程度,核实产品<确认范围<质量控制

3)确认范围与项目收尾

虽然二者都在阶段末进行,但确认范围强调的是核实与接受可交付成果,而项目收尾强调的是结束项目(或阶段)所要做的流程性工作,比如交接啥的。
二者都有验收工作,确认范围强调验收可交付成果,项目收尾强调验收产品。

我的理解是,确认范围是阶段性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多次;而项目收尾在项目开发结束阶段进行,是一锤子买卖。

可交付成果:
产品或服务,以及辅助成果,如各种文档。

七、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Control Scope)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维护范围基准。

1、范围变更的原因

1)政策因素
2)项目范围编制不周密
3)形势发生了变化,有新技术出现
4)项目执行组织有变动
5)客户想法变了

产品或项目范围的未经控制而扩大,是为范围蔓延。项目建设过程中,变更常常不可避免。变更不可怕,但一定要走流程,实行变更控制。

2、范围变更控制的工作

1)对导致范围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尽量让它们朝有利方向发展
2)判断范围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3)范围变更发生时,对变更进行管理,确保申请的变更都得到控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