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感知与视觉传达

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来认知周围环境客观物体。相比听觉和触觉,视觉更有冲击力。眼睛是我们探测周围物体光线的接收器,它为我们探测了物体的明暗、颜色、形状和空间关系,这份赐予的视力礼物十分珍贵,我们利用眼睛理解外部事物的过程通常就是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一种直观而内在的观察和理解过程,外部的视觉通过眼睛传递给大脑后,视觉神经几乎同时会对线条、质地、颜色、形状的空间关系、距离和其他大脑里已有的视觉进行加工。视觉自身具有无需努力的特性,我们几乎把它的认知过程当作理所当然的。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就不会闯红灯、撞电线杆、跳楼等等,因为视觉认知会潜意识地告诉我们那样做很危险。

 

针对视觉这一项能力,借助仿生的力量,我们使得机器同样具备视觉感知的能力,比如相机拍摄照片、摄像头识别车牌号、医学影像检测癌细胞等等;结合艺术的力量,我们搭配光线、色彩、空间构成、图像、多媒体、动画等,向大脑传达更加感性的信息,比如绘画渲染、影像合成、广告植入、装潢展示等等。

 

视觉感知

人的眼睛有着接收及分析视像的不同能力,从而组成知觉,以辨认物象的外貌和所处的空间(距离),及该物在外形和空间上的改变。脑部将眼睛接收到的物象信息,分析出物象的四类主要资料:空间、色彩、形状及动态。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可辨认外物和对外物作出及时和适当的反应。

当有光线时,人眼睛能辨别物象本体的明暗。物象有了明暗的对比,眼睛便能产生视觉的空间深度,看到对象的立体程度。同时眼睛能识别形状,有助我们辨认物体的形态。此外,人眼能看到色彩,称为色彩视或色觉。此四种视觉的能力,是混为一体使用的,作为我们探察与辨别外界数据,建立视觉感知的源头。

 

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的地域、肤色、年龄、性别、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可以跨越彼此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

完整的视觉传达包括五个部分:信息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媒介载体、接收者和反馈。反馈是指信息被理解了,但如果接收者的得到的信息是扭曲的呢?又会是怎样。从信息的流动过程来看,视觉传达是发出者,视觉感知是接收者,视觉传达需要以接收者的体验结果来总结和改进视觉设计。

观察和感知是我们理解周围事物的核心,感知的参照物不一样,会使我们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看见事物是一回事,理解和认知又是另外一回事。视觉的证据让我们毫无理由地相信“眼见为实”,视觉的魔力也正是在于此。一方面,我们的视觉感官顺利而浑然地运转着,另一方面视觉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视觉自身被等同于视觉能力,但真的是这样吗?下面两幅图,视觉成功地欺骗了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有一种被玩弄的感觉,不是你一个人觉得是这样。

                 

视觉这一项能力能让我们区分美与丑,也能让我们陷入到不真实的结论中。视觉上的感知理解比经历拔牙手术所承担的痛苦要轻得多,但要掌握视觉传达这一技巧却是需要长时间磨练和实践的(人本身长期无意识的视觉感知除外),比如视觉识别、视觉设计等。

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很多隐晦的技巧并不是暴露给读者的,因为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很有诱惑力,当然这种诱惑不一定就是性诱惑,只是设计技巧为更大程度地博取眼球,使得信息在读者大脑里表达得更加深刻和心理体验良好。当你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曲时,你一听就知道好不好听,但你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好听。那么广告商请那些美女大明星有什么用呢?形象好、记忆深刻、貌似是熟人啊,何况美女本身就经过了大量的包装打扮。反过来,杂志色彩混乱、明暗不协调、斑驳陆离,那将是个很失败的作品,因为它并不能打动人心。视觉传达变得专业化:收集信息-确定主体-构图-视觉要素选择-成品-反馈。

 

构图与视觉要素选择涉及到很多要素:主体意识式和感情色彩、历史文化、光与影、符号形状、环境、物体位置、空间距离关系等等。其中,主体意识和感情色彩占有主导地位,符号形状和物体位置次之,环境和空间距离关系再次之。历史文化是影响主体意识和感情色彩彩的重要方面,光与影使得各视觉要素更加有层次和立体感(摄影时总是会选择将光源置于拍摄者后面,绘画利用光影拉伸出层次),主体意识和感情色彩应融入到物象里面去,因为主体意识和感情色彩确定画面的整体基调。不管是化妆打扮、摄影视频还是平面设计,都可以统归为画面,读者的第一感觉是这个画面好不好看,因为整体的基调摆在那,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一种和谐感,这就是所谓的气场影响吧(或者说风格,你说是BGM也行)。

视觉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抓住并吸引读者眼球的,它是一个构筑事物某个形式和结构的过程,其反馈的结果与设计者所强调的形象并不完全一致,如果整体的效果连外在的封面都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又怎么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在。视觉设计需要了解受众心理,对视觉结构、视觉要素、顺序排列做出精心的安排,平衡、比例、秩序、强调和统一配合完美,才能正确地传达我们的意图。黄金比例在视觉的结构设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赏心悦目的矩形,其长度是宽度的1.5倍,将整个版面一分为三,文字占三分之一,图像占三分之二,构图主体占三分之二,客体占三分之一。左边比右边重要,上面比下面重要。强调能够突出重点,但也不能强调太多东西,否则整个图面都在争夺读者的视线,模糊背景、偏置强调要素、提高色彩和亮度都是很好的强调手段。当然,不要忘了,整个画面应该是统一的,读者潜意识里喜欢把事物组合起来,看成一个整体,而且还要达到心理的某种平衡。

视觉比重与视觉焦点是不一样的,视觉焦点是指页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而视觉比重是一个视觉度量体系。视觉比重遵循原则有:大的构成元素比小的构成元素比重大,深色区域比浅色区域比重大,彩色比黑白区域有更多的颜色比重,明亮颜色比灰色比重大。灵活地使用不对称、异构图形使得画面更加自然、亲近。

环境可以烘托主体,营造一种与主体相协调的情境氛围,从而使整个画面变得相得益彰。苍茫原野下的西部牛仔显得刚毅、果敢,暗夜黑下的高明度科技显得炫酷、时尚。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何不是环境烘托意境的最佳作品呢?很难想象一个心情沮丧的人在春暖花开的情境下是怎样一种画面,真是完全不协调。

光与影的微妙偏移、形状距离的尺度转换、颜色渐变细节深层次刺激着我们的视觉,大脑利用视觉本身的智能来创造和联系着无数无意识的记忆,带有感情色彩的主体能有效调动我们的记忆和思维逻辑,并帮助我们做出决定。因为我们看到某个照片、电影时,会大笑,会落泪。媒体的力量也在于此,它在潜意识里为我们植入了太多记忆的画面,如果富有的、有名望的人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我们就会给他下定义,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就是那样子的,实际上马云看上去很猥琐。

符号是视觉表达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回归它的本意,它代表事物一个写实的特征。如:十字架是基督教,星月型符号是伊斯兰教,大卫王星是犹太教,太极图是道教,万字符是佛教。符号给我们的反馈是人在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长期接受外界训练的结果,很多时候人本身是不自知的,一旦符号视觉冲击过来,心理暗示就会潜意识调动大脑的各种记忆,并帮助我们做出判断。

视觉表达受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双重的影响,美术从遥远的古代传承至今。真实的视觉世界充满着生机,尤其是现在,革命性的变化冲击着所有的视觉感官。即便是这样,长期的文化濡染已经在每个个体中潜移默化,红色在东方象征着喜庆、欢乐,白色象征着悲伤、凋零,而白色在西方则是婚礼的代名词,棕色是一种中性的色彩,绿色在整个地球村都适用,代表着生长、希望,这是古老的大自然赋予整个人类最质朴的颜色。

虽然现今已是读图时代,但是必要的文字说明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文字传达了作品的观点、思想和内涵。在保证文字易读性的同时,文字需要与整个作品的基调一致。针对儿童的读物尽量使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偏向政治性的作品,语言应该严肃、权威,文章是小清新的,还是书卷味的,抑或是科技感爆棚、压迫性强的,都有相应的语言风格支撑。字体是文字的衣服,在字体风格上也应该与整个作品基调一一致,宋体客观、雅致、通用,黑体厚重、抢眼,楷体清秀、平和,仿宋权威、严肃,圆体小资、活泼,魏碑刚劲、苍茫。嵌套有序、错落有致、色彩和谐,才能与主体交相辉映。即便是英文,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表现方式。不过,现在的人们每天被各种媒体狂轰乱炸,俨然成了扫描仪,你不能期待读者把视线总是停留在文字上。

人的眼球对色彩天生敏感,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主要语言,绘画大师操纵着色彩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和赞可。色彩能影响我们的脑电波,会让我们的心理产生温暖、寒冷、距离、压迫、愉悦、悲伤等一些列的感知情绪,一些色彩会让人感到振奋、激动、温暖,并胃口大开;而另一些色彩则会刺激大脑,使人感到头痛、烦躁、疲劳、甚至会危害到眼睛的健康,色彩的心理暗示不言而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

从色系的角度看,色彩分为彩色系和无彩系,彩色系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相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色彩学上根据心理感受,把彩色系分为暖色调(红、橙、黄、棕)、冷色调(绿、青、蓝、紫)和中性色调(黑、灰、白)。无彩色系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色彩学上称为黑白系列。色彩对人的心理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之上。

温度感

红、黄、橙色灯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度的感觉,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使人感觉清静,甚至有点忧郁。

                                        

距离感

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远近的不同,暖色系扩张性强,带有压迫感,具有前进的效果,而冷色系则是收缩的,产生纵深的距离,具有后退的效果。暖色给人以膨胀、亲近、依偎的感觉,色彩温和,活泼,热烈。冷色为给人以镇静、清爽、遥远的感觉,色彩通透,透亮,开阔。

重量感

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越高显得轻,明度和纯度越低则显得越重。所以天花板常常是浅色的,而地板则是深色的,在众多的摄影作品里,都是上方适用浅色的色调,下方使用深色的色调,所谓上升下沉。

色彩有三个主要的要素(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相即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桔红、翠绿、湖蓝,群青等,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明度即色彩的明暗差别,即深浅差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某一色相的深浅变化,如粉红、大红、深红,都是红,但一种比一种深;二是指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12色相中黄最浅,紫最深,橙和绿、红和蓝处于相近的明度之间。纯度即各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纯的色色感强,即色度强,所以纯度亦是色彩感觉强弱的标志。物体表层结构的细密与平滑有助于提高物体色相的的纯度,不同色相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最高,绿色纯度相对低些,其余色相居中,同时明度也不相同。

                      

红色是烈火、血液、艳丽花朵、成熟苹果的颜色,红色刺激感官,给人以兴奋、热情感,红色的多少也影响着带来的能量的多少,红色被自信、强大、活跃的人所喜爱。红色抓人眼球,使用红色代表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红色刺激食欲、改善嗅觉、提高口感,增加性和激素活性。红色运用于喜庆、餐厅、家具、清仓、高对比显示、安全警示等方面。

黄色是活力、能量、青春、热情、温暖、乐趣和创造力的颜色,黄色健康明亮,给人以幸福、热情感对健康者有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会加重这种不良情绪。金黄的渐变色代表了一个明亮乐观的未来。黄色通常与趣味、自由、感情的开放表达、光明、自我实现相关,它被认为是友善、充满活力和开放的。黄色运用于购物、运动、门牌、卧室灯光、交警警示等方面。

绿色是自然、健康、成长、希望、平衡和嫉妒的颜色,绿色具有镇静神经、降低眼压、解除眼疲劳、改善肌肉运动能力等作用,自然的绿色还对晕厥、疲劳、恶心与消极情绪有一定的舒缓作用。但长时间在绿色的环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影响胃液的分泌,食欲减退,大多数绿色爱好者都是稳定的、平衡的人,他们善良、慷慨、可靠、谨慎。在人类可视色谱中,绿色比其他颜色占据了更多面积,受欢迎程度仅次于蓝色。绿色运用于金融、环卫、手术医师制服、室内设计等方面,绿色的用途范围最广。

蓝色是天空、海洋的颜色,蓝色能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给人以忠诚、安宁、和谐、冷静、神秘感。蓝色的灯光在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和预防感冒中有明显作用。有人戴蓝色眼镜旅行,可以减轻晕车、晕船的症状。但患有精神衰弱、忧郁病的人不宜接触蓝色,否则会加重病情。蓝调都是普遍的放松和安全,但较轻的色调将似乎更友好,而黑暗的似乎更阴郁。蓝色运用于银行、航空、商业机构、PPT报告背景、公共事业、政府网站等方面,蓝色和绿色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紫色是神秘、直觉、幻想、魔法和信仰的颜色。紫色是所有颜色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它结合了红色的激情和蓝色的冷静,给人以神秘、幻想、魔幻感,紫色象征着总体上的奢华和财富,使它成为时尚和奢侈品的热门选择 。淡色调如薰衣草(粉红色)被认为是浪漫的,而更深的色调似乎更豪华和神秘,也是少女们的最爱。紫色运用于艺术、香水、礼物、美容等方面,紫色是众多颜色中最难搭配的颜色,除非特殊场合,尽量避免用这个颜色。

粉色是花朵、女人味、温柔的颜色,明亮的粉色代表年轻、有趣和兴奋;粉色和红色带来同样的能量,它带来热情和感官刺激但并不如红色咄咄逼人,粉色给人以浪漫、甜美感。白色的纯淨结合红色的热情,粉色更为柔和,就像年轻女性的脸颊,代表着浪漫,粉红色的爱好者非常善变。运用于年轻女性衣服、少女卧室墙面等,基本都跟女性有关。

白色是白雪、云朵的颜色,给人以纯洁、干净、简单感。运用于工作衬衫、室内墙壁、纯洁背景、简约主义等方面。

黑色是黑夜、无光、黑色金属的颜色,与哀悼、优雅、复杂、死亡、永恒有关,给人以忧伤、神秘、炫酷感,它是最强烈的中性颜色,它在中立性中的力量使它成为长期文本块的首选颜色,但作为一种初级颜色,它会给人以急躁、复杂甚至邪恶的印象。利用好黑色,给人以力量、优雅、永恒的感觉,最好的黑色看起来是优雅和昂贵的组合。运用于奢侈品、丧事、炫酷科技等方面。

米色、象牙白是中性的颜色,偏向于白色,同样给人以高贵、谦虚感。比白色更温暖(或不那么无菌),这使得它在散发同样的简约和互补的同时,更让人感到安慰。象牙应该用来代替白色来软化它和更深颜色之间的对比。为咖啡里的艺术 网站,一个橙色/棕色的口音被添加到奶油背景(看起来有点灰白色),以创造一种温暖的感觉。适用于做纯洁、温暖的背景。与之相对的是灰色这个偏向于黑色的中性色,给人以舒适、恬静感。

构图的色彩不是一个单纯的颜色,常常需要其他色彩搭配。先确定主体色彩,再选择搭配色彩,再整体调整明度和饱和度,表现为何种风格,风格决定了最后读者的直观感受。简约的白色、灰色为主,绚丽的红色、橙色为主。暖色调用于突出重点,冷色调用于背景。暖色调在前,冷色调在后。浅色在上,深色在下。相近色使得主体更加突出,如:粉色+白色会更加突出少女的纯洁天真,暗黑+蓝色会更加突出海洋的冰冷、残酷,色彩搭配是绘画、着装、平面设计中永恒的主题。虽然人眼一共约能区分一千万种颜色,但色彩搭配也不宜过多,一幅图3~5种颜色即可,着装2~3种颜色即可,即便是使用一种颜色,渐变的效果会使整个形象具有层次感。下面的图能又是如何搭配色彩呢,它给我们的感觉很优雅也很神秘。解构色彩的能力越强,水平层次越高。

视觉表现不仅仅是色相的问题,还有明暗度、饱和度的问题,比如:时尚、轻奢风的搭配,更多的是高明度、高纯度体现出来的,高明度、高强度是视觉表现出时尚感的决定性条件。几乎所有的小汽车外表都是闪闪发光的(即便是黑色的汽车也一样),几乎所有女明星都有高光的属性,脸部化妆使用了珍珠粉、闪光份、衣裳穿的是高明度、高纯度的衣服,甚至于丝光、丝绸大行其道,项链、耳环、鞋子都亮闪闪的,而各行业一种新产品诞生的时候,广告里更是将高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所谓的时尚吧。

从色彩角度看画面的感情色彩表达(你所看到的人也是一种画面),就在于几种颜色力量的强弱对比,力量强的首先主要表现感情特征,力量弱的烘托质感。如果两种颜色用量都均衡,那么主体感情色彩就不明显。色彩可以表现出很多种风格,例如艳丽、素雅、沉稳、安静等等,它是色彩的形式特征带来的心理效应。影响风格的因素最主要就是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

艳丽与素雅的对比:艳丽与素雅的感觉最主要来源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一般来说。艳丽的色彩感觉来源于三种影响:一是对比反差较大,包括明暗对比,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二是纯度与明度很高;三是以暖色为主。艳丽的色彩常常拥有表现欢快、积极、活跃等感受。与之相反,素雅的色调来源于色彩之间的反差较小,纯度偏低,偏向冷色。要注意的是纯度过低且没有明显色彩倾向的色彩会让人感觉很脏,不会有雅感。素雅的色彩会带来安静、舒适、朴素等感受。

沉稳与活泼的对比:沉稳的色彩感受特点表现为色彩排列有序、布局比较平衡,暗色调、低纯度的可以产生厚重感,色彩的对比程度适中。活泼的色彩感受的特点是具有多变性和跳跃性,高纯度和高明度的色彩占有较大比例,色块的形状的不规则排列也能加强这种感受。

安静与嘈杂的对比:安静的色彩感受的特点表现为偏冷的色调,色彩排列有序、布局均衡,色彩纯度较低,色彩关系对比较小,嘈杂的色彩感受的特点是色彩变化丰富,色彩排列无序、跳跃,色彩纯度较高,色彩关系对比比较大,这种色调氛围会有很强的视觉刺激性,可以用在一些特殊场合。

以上都是一些视觉设计中的理论和经验,具体的操作还是需要多去实践以及观摩优秀的作品,并进行解构和总结。当然,视觉是一层外衣,能很大程度上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外衣里面还有内在,着装使得人看起来更加美丽,装修使得房屋更加舒适,门面使得人更加乐意浏览,但是外在和内在不一致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如果看上去很漂亮的美女,言语、行为尽显粗俗,又何谈进一步的交流。

 

 

 

 

 

 

 

 

 

  • 1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