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产业2016年度点评

版权声明:转载需全文转载并保留来源(微信公众号鸣北林techculture)和原文链接,并同时转载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谨慎点击,因为已经约定:这是一篇付费文章,200元一人,学生例外-20。通过文章留言或公众号消息留言回答问题,价格一样,200元一个问题,学生例外-20元,聊天例外。留言里打广告的,单收200一次。不同意约定,不要点,点进来了也可以不看。


生日之时动笔,写下第一篇收费文章的第一个字。

 

       对于第一时间表示对撰写本文给予帮助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1

  

 题外之音


岁月如歌,不,岁月如梭,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又过去了一年。人最不能控制的就是如大江东去的时间,而最能把握的却是自己一个小时一天天的时间。

 

上次点评中国云计算是在2012年底,那时还在杭州网银互联做linkcloud,拾笔写下,额,不对,其实是敲键盘写下《点评阿里云盛大云代表的云计算IaaS产业》。


发表后还有个小插曲。那时已经有一年没有写文章和发表文章,写完发到博客上就没有管了。过了两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微博上有人发了一篇博客文章,看文笔有点像我写的。我去看了看,果然是我刚发表的文章,作者是SaaS博士。加了一句句点评,首先这几句点评很不合我意,而且没有注明作者和来源。我就联系作者请求删除,作者么有响应。看起来是个自媒体吧,各个媒体上都有他建的媒体阵地,没有时间一一回复。后来联系新浪删除,新浪让我证明我比它先发所以是原创,我就截图给了证明,但是新浪还是找了其他的借口没有删除。

 

后来将文章略作更新,改名为《中国IaaS产业2012年度点评》。2015年底,该公众号申请后,该文章重新发布在这个公众号上,也是该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

 

       现在在微信平台,原创的保护应该是进步很多了。

      

       2015年底2016年初,pppcloud上线之时,写了一篇《云计算年度点评2015-2016》,但这是一篇全球角度的与计算点评文章,对于中国基本没有着墨。

 

       相比于刚进入云计算的2008年,相比于写点评的2012年,如今中国的云计算行业已经有了很多的发展和变化。所以会有这篇文章。

 

但现状从来不是与历史割裂的,观点也不是一天行程的,所以文章不仅关系到2016年,也与前几年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有机会,写一篇个人的云计算从业史,也就是我所谓的三进宫的来龙去脉,或许更能展示我的经历和我的观点之间的脉络。


2

  

SaaS,又是一轮风吹雨打

      

 SaaS目前基本是企业软件的天下,正如我在《云居寺按演义(7)中国云计算离世界有多远》所言,2015年可以称为SaaS的风起之年,也是重生之年。2016年的SaaS,仍然有更多专业公司涌现,而此前的公司更多则经历着考验。

      

       曾经有媒体评出中国SaaS一百强,而实际上,那些榜单里大部分都不是SaaS企业,都是用来凑数的。SaaS企业在中国肯定不止一百家,都有SaaS收入的很可能也不到一百家,有点小规模的譬如是千万收入以上的,更是远不到一百家。中国不仅没有SaaS巨头,超过亿元年收入的SaaS公司,可能两只手就能数完。

 

       明道、分豆教育、纷享销客、今目标、小微律政,以及最近的理才网业企业都已经进入到瓶颈期。而理才网略显奇葩,不是纯粹的SaaS企业,项目,特别是非HRM项目,它都做。难道这是中国是SaaS企业的生存之道?

      

纷享销客等擅长营销的创业公司,在趟过了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签约企业数、续费率、线上渠道扩展、线下分公司扩张等滩头阵地后,是否发现了自己能够坚守住的一块阵地?

      

除了《云计算演义(7)中国云计算离世界有多远》中提到的八百客,金蝶、钉钉和企业微信,是否能成为SaaS巨头?

 

钉钉能不能大成?钉钉能不能成为企业软件的微信,或者成为企业软件的基础平台?当然有希望。问题来了,SaaS创业公司依附于钉钉微信还是发力独立应用?

 

2016年里,这些只是作为潜在问题,被市场如抽丝剥茧被敏锐的心感知,问题的表现甚至谈不上有星星之火般的苗头,而答案更是隐藏在如漆黑夜晚的未来之中。

 

       金蝶到目前看,是传统企业软件企业转型较为有效的案例,虽然还远谈不上成功。金蝶以在线记账、在线ERP、移动办公位切入点,做好线上产品的同事,利用线下渠道销售,虽然没有爆发式增长,但增长速度也颇为可观。2016SaaS收入有望超过4亿元,金蝶有希望成为第一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SaaS企业。

 

       钉钉和企业微信属于老冤家的新交锋了。原本阿里想用来往冲击微信的垄断地位,当然基本没有效果。但阿里人多钱多,换个法也要搞出个东西来从侧面冲击微信。针对企业的钉钉就出现了。虽然通话功能被电信运营商盯得很近,但阿里发现了企业级软件市场的其它需求。这些需求可能不一定强到客户愿意付很多钱,但如果是免费的,企业客户还是愿意尝试的。

 

       免费,占领市场份额和客户保有量,这正是阿里擅长的玩法。于是,阿里把广告做到了腾讯楼下。企业微信姗姗来迟,但凭借微信的垄断地位,没有可以小看它。至于是不是像企业版QQRTX一样不温不火,谁知道呢?对于像这样的企业来说,在对手的核心领域,压制不了对手打击一下对手,打击不了对手让对手皱皱眉,几个亿也是值得的。从目前企业微信的势头和投入看,在企业软件上,腾讯确实没有基因,或者没花心思。

 

       让我们想想淘宝天猫京东和微信。有强势企业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但如果不说所有的话,绝大部分企业只能依附一个或几个大的流量平台:淘宝、天猫、京东、微信。

 

       钉钉会不会成为企业软件领域的淘宝天猫京东微信?SaaS公司是独立发展,还是依托于钉钉和企业微信发展?如果是,阿里软件未竟的事业,钉钉来完成了。从目前来看,依托于钉钉,风险极大,企业软件,远不如电商场景那么标准。这个问题我不给出答案,虽然我有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这是钉钉对中国SaaS的间接影响,或者还没实现的影响。直接影响是,一批做考勤、企业沟通、客户管理的SaaS企业的客户增长收到直接影响,进而收到投资人的怀疑。

 

       根据IT桔子的数据,截止到20151031日,其追踪到的企业级服务创业公司共有259家,其中在当年获投的有56家,占比22%2015年,国内企业服务投融事件近300起,投融额为50亿美元以上。

      

OneAPM 的何晓阳认为2016年中国会有5SaaS企业是指超过50亿元人民币,我的问题是:会不会有一家SaaS企业2016年底市值超过50亿?2015SaaS风起,2016年当然谈不上风停,但已经不是那阵能把猪吹上天的风了。

 

经纬中国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to B领域营收过亿元级别的创业公司只有一家,到了2015年已经超过了10家。但就营收而言,这是投资催熟的结果,能持续自主产生营收甚至盈利的,很可能小于这些数字。

 

尽管搭了云计算的车,尽管SaaS总蛋糕更大,尽管SaaS创业门槛更低,尽管SaaS的细分市场更多,现实却是,SaaS的第二次泡沫正在破灭。

 

万亿级的SaaS市场,乍看黄金,实则白骨累累。

 

       相守一生的夫妻,七年也能走过发痒的坎;历经苦难的中国,八年也能躺过抗战的河;锈迹斑斑的铁杵,十年也能磨成针。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和生产力发展阶段,十二年,或许只是SaaS漫漫征途的开始。SaaS创业者们,是否准备好在坚守中度过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3

  

私有云,春风与暴雨并存


2016年,整体而言,是私有云行业小有收获的一年。大背景,则是我的判断,中国私有云还有5年的增长期。当然,对于创业公司,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企业,得到了几块棒棒糖几块白面馒头般的收获。虽然还没到可以衣食无忧吃香喝辣的阶段,但总算证明这个行业的创业公司,通过努力,可以搞到棒棒糖和馒头。虽然时而要群羊争食,时而要虎口夺食。

 

没错,openstackdocker目前仍是当红炸子鸡。只是,这些炸子鸡有的已经食之无味,有的则马上就要被吃得只剩骨头。当然,也有公司开了个头,有收获,甚至有惊喜。

 

DaoCloud20163月宣布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风和投资领投,其天使轮投资机构光速安振跟投。其在20153月获光速安振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产品涵盖容器平台的公有云、企业版、数据中心版,持续交付产品DaoShip、容器镜像仓库DaoHub、运营平台DaoVoiceDaoCloud在介绍DaoVoice的时候提到了chatops,但目前看起来daocloud只是一个chat产品,还没有chatops的影子,恩,不是有chat就是chatops

 

时速云201502月时速云获得来自九合创投、众海投资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201512月时速云获得来自LMFVC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时速云目前发布有公有云容器服务,支持私有集群,私有集群含自管集群和托管集群功能,基于kubernetes

 

灵雀云201510月拿到宽带资本领投高榕跟投的千万美元A轮投资。目前有自动化运维、开发测试管理、跨云管理三个版本,提供私有化部署。发现做docker创业的都爱跟azurevmware扯上关系,看来私有云里面这两个公司和对应的软件还是吃得开。

 

数人云目前有企业版、工具版、调度器,基于Mesos,国内少有的基于Mesos的容器管理。数人云的流行度低于DaoCloud,但和时速云、灵雀云差距不大。20149月成立并拿到百万美元天使投资,20163月完成3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有容云提供了容器平台AppSoar、私有镜像管理AppHouse、容器安全AppSafe、容器一体机AppOne。有容云合作公司RancherLabs老大梁胜确实是连续创业的典范。希云提供了容器平台cSphere和容器操作系统COS。当然还有一些没有列出来的容器创业公司。

 

这些Docker创业公司的产品有何不同?基本上80%的功能是一样的,体验和稳定性上可能略有差别,如同很久以前一众虚拟化开源软件一样。当然,OpenStack创业公司也存在同样的状况。

 

UnitedStack有云20132月成立,成立时已获得150万美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华岩资本共同完成。20146月完成1500万美元B轮融资,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华岩资本共同完成。201512月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红杉资本中国、思科中国共同完成。有云不是OpenStack创业公司中最早成立的,但可能是最早专为OpenStack而成立的公司,目前也可能是OpenStack公司中拿到投资金额最多的一家。但可能也是当前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家。

 

99Cloud九州云20125月成立,201310月获A轮融资,上海世纪互联数百万美元,201510月获B轮融资,因特尔投资1000万美元。

 

EasyStack20142月成立,2014 7 月,获得 200 万美元蓝驰创投 A 轮融资。2015 5 月,B 轮融资 1600 万美元,由如山创投、盈动投资、蓝驰创投共同完成。目前EasyStackUnitedStack、华为、中国移动、九州云、均为OpenStack黄金会员。

 

AWStack海云捷迅成立于20105月,201310月获宝德科技1500A轮融资,20156月获因特尔投资1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9月获腾讯投资,金额不明。海云捷迅曾拥抱过Eucalyptus,在Openstack社区活跃度占上风后,投入OpenStack怀抱,这个时间应当比有云早。

 

云途腾20165月获得3650A轮融资,方广资本领投,联想创投跟投。此外ZStackUMCloud、象云等公司也在OpenStack创业浪潮中。

 

经常有客户和业界人士问,哪几家OpenStackDocker公司能够成功?也有人讨论哪些公司能够活下来。而我的直觉则相当悲观:闯OpenStackDocker风口的公司,是否有一家能够活下来?最好的结局或许是被收购。并非是没有需求,无论是私有云、虚拟化管理、docker管理,都是有需求的,甚至可以称之为强劲,但这写需求能否成就一个独立的产品,这类产品又能否基于一个开源项目去实现,以及这类公司是否应该接受习惯了消费者互联网项目速度投资者的投资,这可能是问题的关键。

 

OpenStackDocker公司,正如我在《云计算演义(12)中国云计算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所言,一年之内,危机初现,零星的云计算公司将会倒闭,一定是那些拿了投资的优先;两年之内,倒闭开始批发,无论是初创还是无骨独角兽。三年之内,于剩下的公司而言,成功并未自动如期而至,只是裸泳的和穿裤头的都已经明了,这些剩下的整装再出发。

 

事实上,虽然2016年还有几家OpenStackDocker公司获得融资,但同时也有数家公司已经面临极大的挑战,生存堪忧。当然,还不清楚OpenStack的几个大拿级人物IBMHPEMirantis裁剪OpenStack项目或项目员工,是否会对国内OpenStackDocker公司融资产生直接影响。

 

当然,并不是所有私有云创业公司都基于OpenStackDocker,比如方物软件主要靠自研虚拟化,达沃时代主要做自研存储软件,XSky基于Ceph做存储软件,天云科技基于cloudstack的跨虚拟化hypervisor管理系统,易思捷基于其他开源软件的桌面和虚拟化管理软件。

 

一切皆有可能。因为在中国,以虚拟化管理为核心的私有云,还有至少四五年的明显上升期。


4

  

混合云与云管理,风正要起

 

上述OpenStack创业公司,虽然都以OpenStack为基础,但具体路径又有不同,有走纯社区版的,有走私有版的,还有走混合云版的。海云捷迅是混合云版的例子,现在与腾讯云走得近。而九州云则与阿里云走得近。而易思捷和天云科技则是非OpenStack系支持混合云的例子。

 

私有云厂商与公有云厂商的结合,是混合云趋势的直接反应。尽管阿里有独立的私有云版本,但私有云市场极其分散的现状和依赖线下销售和实施的特点,确定了公有云不能靠自己,在混合云市场攻城略地。而私有云创业公司,出于客户的业务需要,以及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考量,支持公有云也在情理之中。结果就是,私有云和公有云厂商都想尽可能获得更多公有云厂商和私有云厂商的支持。

 

现在云管理的主要细分市场是费用管理,这当然是有实际的需求,虽然还没有到爆发的阶段。在全球范围,从CloudCruiser20126月获600万美元融资,到Cloudability20166月获2400万美元融资,中间还有很多投资和收购案例。

 

中国的Fit2Cloudgoclouds云势数据、cloudwisecloudchef、云角等,已经在云管理领域开始突击。

 

不利的信号是,201611月,AWS发布预算管理工具Budget,仅仅以单云纯费用管理为核心的软件和企业可能是十分危险的。

 

虽然混合云和云管理未必能够带来大量的成功公司,但对于私有云和公有云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当然,这个趋势主要还是创业公司在追逐。尽管大如华为、华三、浪潮这样的私有云公司在私有云项目上激烈厮杀,甚至不惜成本,甚至0元标也不少见,但在混合云和云管理这样的趋势上,大公司要慢好几步,这是因为大公司更稳健吗?


5

  

IPaaS和公司估值,谁在坐过山车


PaaS是未来,但IaaS是现在。这句话是我说的,但很可能接下来的几年,这句话就要改为:IaaS是过去,PaaS是现在和未来。

 

IPaaS已经不是第一次提,我解释一下原因:一是PaaS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比例仍然较小,相比IaaS的规模,PaaS大概是IaaS规模的十分之一。Wikibon调查认为,2015PaaS全球收入25亿美元,IaaS收入240亿美元。

 

中国就更不用说。艾瑞网统计,2014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174亿元,PaaS仅占4.11%

 

而是如今IaaSPaaS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备是中大型IaaS服务商,基本都在向PaaS渗透。

 

当然也有从事PaaS创业的公司,但基本都不是应用托管型PaaS,而是应用组件型PaaS。比如即时通信、推送、广告、登录验证、性能、语音图片识别等,有很多PaaS创业公司耕耘。

 

但是目前看,PaaS市场有向IPaaS企业集中的趋势。一些独立的PaaS服务,确实很小而美而精,但要么面临IPaaS的挤压,要么处于IPaaS企业目前看不上不关注的领域。

 

关于云计算公司的报道很多,除了私有云创业公司,还有公有云的,以及二级市场上的概念股。由于私有云创业公司基本没有营收大于一个亿的,过千万的都屈指可数,所以谈估值比较困难一些。这里将就IPaaS创业公司和二级市场公司,做一个个人估值。

 

目前的公有云公司可以分为四大阵营:

第一阵营里面只有阿里云。

第二阵营里面包括腾讯云和ucloud、金山云。

第三阵营包括七牛云、青云乐视云电信云联通云移动云以及华为云、京东云、美团云、网易云。这一阵营,要么是体量比较小,要么是战略还不够坚定。

第四阵营,包括盛大云、新浪云、首都在线,新网数码等。这一阵营在实力和战略上均有明显的问题,但在某一细分市场具备一定潜力。


估值主要是针对第一和第二阵营以及第三第四阵营的少数。IPaaS创业公司估值如下:


这些创业公司里,阿里云可以说拿到了中国未来的主流云服务商门票,虽然我认为它的效率不及格。至于全球市场,还处于小挑战者角色。阿里云虽然技术人员居多,但最强悍的还是市场营销能力。

 

腾讯云是其它公司里离拿到门票最近的,主要还是取决于腾讯的决心。知道2016年,马化腾才给腾讯云站台,腾讯云才获得腾讯内部的战略地位。虽然腾讯离企业服务比较远,如果腾讯云能够得到腾讯持续的强力支持,拿到门票可以期待。

 

金山云和乐视云,则主要取决于母公司的财务支持,目前看团队的战略和执行能力差强人意。如果乐视云不能够收购类似ucloudrackspace这样的公司,基本没有希望进入中国的主流云服务商。ucloudrackspace有没有意愿?看出价了。

 

百度云和网易云都没有列出,虽然他们的干爹都比较有钱。但他们的干爹摊子也很大,干儿子不少,百度今年才拿到李彦宏的站台,才拿到cloud的百度二级域名,可以说姗姗来迟。网易云更是还没有得到丁磊的直接站台,难道对丁磊来说,养猪的优先级高于云计算?

 

几大运营商的云就不说了,参看我的书和该公众号其他文章,他们未来的潜力,现在可以忽略。

 

七牛云在全球估计都是独树一帜的,只做云存储的IPaaS公司,又拍云也是。转而IPaaS?风险很大。但是正如docker只是你的一项技术或功能一样,云存储可能只是IPaaS服务商产品线上的一个产品。

 

UCloud本来有望进入主流云服务商,但在BAT的大兵压境下,失去了补血的能力。青云很早转型私有云,虽然规模不大,但可能是创业公司里财务较稳健的一个。

 

IPaaS公司在2016年的融资案例比2015年少,也比2016年私有云领域的融资案例少,这是一个值得高度警惕的信号。

 

没有在估值表里列出的,不管名气如何,2016年的云计算营收难以过亿元人民币。当然,awsazure在中国营收过亿没悬念,它们主体不在国内,估值也不需要看国内的营收。

 

其实云计算,也不能忽视二级市场的一些公司。但所谓的云计算概念股,基本绝大部分跟云计算没有直接关系,如果非要说关系,可能算是云计算服务商的供应商。据此,勉强提炼出一些二级市场公司,估值如下:


 

如果非要问估值依据,大致是根据营收和营收增速,以及个人所认为的团队能力、产品实力、可得到的资源等综合评判。里面难免不会夹杂个人主观因素。至于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也不能否认可能存在,毕竟营收是预测未来,而估值在任何场合都带有主观因素。

 

还有疑问?单聊。

 

6

  

预测回顾和新的预测

 

2012版的年度点评中提到几个预测,第一个是盛大云的没落,这个已经成为定局,第二个是阿里云受阻于IDC公司在云方面的进展,这个预测看来目前没有成为现实,IDC行业没有像样的公司和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地位。第三个是提到一些打酱油的角色,包括三大运营商电信云联通云移动云,以及百度腾讯和网易,还有华为。目前看百度,腾讯和网易正在摆脱打酱油的角色。

 

这里对于中国云计算未来的发展做几个预测:

 

第一个是saas仍然在起点。当下创业和投资的机会仍然存在,但是saas的营收和盈利规模上一个大台阶,呈现量级的变化,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来积累。

 

第二个是关于阿里云的挑战。阿里云在国内的地位,在今后三年内没有人能够挑战,但是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阿里云的国际化将是其发展的最大变数。

 

第三个是关于IDC公司的云计算前景。在国外IDC公司业务大收缩之际,中国的IDC公司还在突飞猛进建机房。IDC公司今后三年仍然难以成为云计算市场上的挑战性力量或重要力量,虽然其中的一些公司可能有不错的进展。比如首都在线的云主机收入据称过亿,新网数码在传统的小微用户和渠道商保有量也不可小视,但是他们在云计算领域的商业见解和执行力以及能够投入的资源方面都有明显的缺陷。首都在线,未能建立自己可控的系统和软件,新网数码在IDC基础资源上缺乏必要的沉淀。

 

第四个是私有云的机会和挑战并存。相对来说挑战更大,这部分源于企业服务与消费者服务的生命周期不同,大部分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习惯了消费者服务的生命周期。我们将会在2017年和2018年,看到投资活动的减弱,以及相当数量的私有云创业企业的倒闭或者并购。其中的重灾区,可能就是openstackdocker领域的创业企业。

 

第五个是IPaaS领域的创业公司将面临极大的挑战。这部分是源于BAT对市场资源的垄断,和BAT与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宽带资源的垄断。目前青云、UCloud、灵雀云、有云的下一轮融资均遇到明显的问题。2017年和2018年,一些战略不坚定的大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有可能就此退出IPaaS行业,而一些小有名气的创业公司有可能面临业务收缩或被收购的选择。


7

  

全球云趋势炒作周期


在这里,借用Gartner的技术炒作周期图,制作出一个全球云计算领域的细分趋势炒作周期图,我称之为“全球云趋势炒作周期”。

 


对于不了解周期图的,简单介绍一下:纵轴代表曝光度,或者炒作的程度,横轴代表趋势所在的周期,或者是时间段。

 

这个图中的趋势,有的属于年计算的细分市场,有的属于技术,有的则代表项目,而有的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名词,在这里代表的是云计算对该行业的支持性服务,比如直播和物联网。

 

比如CDN、私有云、IaaS已经是发展相当成熟的了,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全球范围。而DevOpsSaaS、云管理即将进入成熟期,现在在复苏期。云管理和桌面虚拟化在刚刚进入复苏期,而SDNPaaSOpenStack则在幻灭期。

 

当前最火的则属直播、机器学习、微服务、混合云、Docker。直播,好像主要是中国的贡献。ServerLessUnikernalsChatOps则刚刚进入触发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趋势都能进入触发器,也不是所有趋势都能从当前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更不是所有趋势都能走到最后的生产力成熟期。比如Mesos在前几年可能算是触发器,而今已经不在趋势图里。ChefPuppet前几年也可能进入触发期甚至过热期,现在并没有放在趋势图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对全球范围而言,在中国,对于某一趋势,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最终会趋同。

 

对于这些趋势的解读,虽然已经散落在公众号的各个文章里,但仍值得单独的文章或更多段落来展开,暂且按下。


8

  

后记



那么,如何识别哪些是趋势?哪些是更有潜力的趋势?哪些是更有商业前景的趋势?


创业好,投资也罢,有两点是共同的:对大趋势本质的把握,辨别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界限。而这两点都需要一个共同的东西:视野和洞察力。视野和洞察力怎么来呢?在云计算和企业IT领域,最高效的就是:一本书《云计算时代—本质、创新、技术、战略》和一个公众号techculture(鸣北林)。这两个资源顶其他云计算和企业IT领域的若干本书和若干新闻。

 

这个自卖自夸简直太明显了,来点实在的。

 

正如在《我是谁》文章里所说:这里的文章不再免费了。一篇200元,学生例外-20元一篇。通过文章留言或公众号消息留言回答问题,价格一样,聊天例外。留言里打广告的,单收200。当然,基本上,收费约定只对君子有效,没有任何强制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