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调试一款路由器的无线部分,由于经验缺乏,暂时没有调试好,但是在调试过程中发现基带芯片与PA之间有一段用了信号衰减电路,由于是第一次使用,特地查了下相关理论以便分析:
一、 功率衰减器基本原理:
从微波网络观点看,衰减器是一个二端口有耗微波网络。它属于通过型微波器件。可对RF/MW信号产生一定的衰减。若信号输入端的功率为P1,而输出端的功率为P2,衰减器的功率衰减量为A(dB) ,若P1、P2以分贝毫瓦(dBm)表示,则两端功率端的关系为:P2=P1-A;即衰减量为:
二、功率衰减器的主要用途:
控制功率电平——在微波超外差接收机对本振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获得最佳噪声系数和变频损耗,达到最佳接受效果。在微波接收机中,实现增益自动控制,改善动态范围;
去耦元件——作为振荡器和负载之间的去耦元件;
作为标准——作为比较功率电平的相对标准;
用于雷达抗干扰中的跳变衰减器——是一种衰减量能突变的可变衰减器,平时不引入衰减,遇到外界干扰时,突然加大衰减。
三、功率衰减器的基本指标:
工作频带——由于射频/微波结构与频率有关,不同频段的元器件,结构不同,也不能通用;
衰减量——衰减量的大小由构成衰减器的材料和结构确定。衰减量用分贝作单位,便于整机指标计算;
功率容量——材料结构确定后,衰减器的功率容量就确定了。如果让衰减器承受的功率超过这个极限值,衰减器就会被烧毁;
回波损耗——两端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应尽可能小,以避免对两端电路有影响,即两端电路都是匹配的。
四、功率衰减器的基本组成:
构成射频/微波功率衰减器的基本材料是电阻性材料;通常的电阻是衰减器的一种基本形式,由此形成的电阻衰减网络就是集总参数衰减器;通过一定
的工艺把电阻材料放置到不同波段的射频/微波电路结构中就形成了相应频率的衰减器;如果是大功率衰减器,体积肯定要加大,关键就是散热设计。
此处的信号衰减器是π型衰减器,可看做无源二端口网络,参见图一;
信号衰减器设计的难点在于要保证阻抗的一致性,即:从信号衰减器的信号源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跟信号源内阻Rs一致,从信号衰减器的负载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跟负载电阻RL一致;此处为射频部分的匹配电阻,Rs=RL=50Ω,令Rs=RL=Rc;令电压衰减量位N,则可建立下列方程:
求解上面三个方程,可得到R1、R2与RC和N的关系:
按照获得的公式可以选配合适的电阻,下表示常见的衰减量(dB)与对应的电阻值的关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衰减量对电阻阻值很敏感,对于衰减量要求不是很高的,则不需要很高精度(2)要选无感电阻,否则普通电阻的电感量在高频时对阻抗有影响。
阻抗 | 衰减量 | N | R1(Ω) | R2(Ω) |
50Ω | 2dB 3dB | 0.794 0.708 | 435.4 292.47 | 11.64 17.61 |
5dB | 0.562 | 178.49 | 30.40 | |
7dB | 0.447 | 130.73 | 44.80 | |
10dB | 0.316 | 96.248 | 71.151 | |
20dB | 0.1 | 61.111 | 247.5 | |
40dB | 0.01 | 51.010 | 2499.75 | |
60dB | 0.001 | 50.100 | 24999.975 | |
80dB | 0.0001 | 50.010 | 249999.9975 | |
75Ω | 3dB | 0.708 | 438.700 | 26.416 |
5dB | 0.562 | 267.466 | 45.651 | |
7dB | 0.447 | 196.248 | 67.130 | |
10dB | 0.316 | 144.298 | 106.821 | |
20dB | 0.1 | 91.667 | 371.25 | |
40dB | 0.01 | 76.515 | 3749.625 | |
60dB | 0.001 | 75.150 | 37499.9625 | |
80dB | 0.0001 | 75.015 | 374999.99625 |
思考:当输入源内阻阻抗和输出负载阻抗不同时如何设计?
思考其他类型的衰减器如倒L型、T型的使用,百度有类似文章。